关于送别诗的豪迈之情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1.古诗句那句写出了送别时的豪迈之情

不是逢人苦誉君,

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

送我情如岭上云。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2.有关于送别之情的古诗

送别诗鉴赏 河北 王文平 侯玉鸽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抒写离情之章远在《诗经》中就已出现,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赡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或“我送舅氏,悠悠我思”(《秦风·渭阳》)。伟大诗人屈原说过:“悲莫悲兮生别离。”

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江淹也慨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苏东坡也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如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问的《别程女》、黄景仁的《别老母》等等,抒写的是亲人离别之情;而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 骎骎 。”

(《别刘 谞 》)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 璠 《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力籍,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如 (《西厢记》崔莺莺送张生图)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 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 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第三,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第四,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第五,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

3.关于送别之情的古诗名句

关于送别的诗句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王维 (唐) - 《送沈子福之江东》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 (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 陆龟蒙 (唐) - 《杂曲歌辞·别离曲》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 (唐) - 《别董大》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许浑 (唐) - 《谢亭送别》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骆宾王 (唐) - 《易水送别》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 (唐) - 《送元二使安西》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 (宋)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 (唐) - 《渡荆门送别》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 佚名 (隋) - 《送别诗》

4.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5.王勃送别好友且带有豪迈情怀的诗句有哪些

1.《别薛华》王勃·唐代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2.《秋江送别二首》王勃·唐代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羁游饯别》王勃·唐代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5.《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唐代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王勃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主要成就: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或优美静谧、隐约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江边月夜图,画面优美迷蒙,让人心醉;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别薛华》,整首诗并不着意抒写惜别之情,而是时时处处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伤之痛。“烟雾”意象在王勃送别诗中出现频率极高,是王勃对前途命运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现,如《秋日别王长史》中“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田野笼罩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朦胧,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雾暮烟中显得隐约迷蒙,似梦似幻。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伤春感怀,如《羁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园林山水诗既写景生动、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好,充满生机,如《郊兴》。同时,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远游山水诗不仅充分展现了奇险壮丽的入蜀途中风光,而且因倾注了郁积之气而尤显深沉悲凉,底蕴深厚。

6.最能体现诗人送别之情的诗句是什么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