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108好汉后来的结局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水浒传》里108好汉后来的结局是:

1、宋江平方腊后,被封为楚州安抚使,后被高俅用毒酒毒死。

2、卢俊义平方腊后,被封为庐州安抚使,后被皇帝召回京城,被高俅用水银毒伤,乘船回庐州时失足落水而死。

3、吴用平方腊后,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花荣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4、公孙胜受招安后,回蓟州出家。

5、关胜平方腊后,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酒后落马而死。

6、林冲平方腊后,得了风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看,半年后而亡。

7、秦明征讨方腊时阵亡。

8、呼延灼平方腊后,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

9、花荣平方腊后,被封为应天府兵马都统制,后纳还官诰,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吴用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10、柴进平方腊后,被封为沧州都统制,后纳还官诰,回沧州为民,无疾而终。

11、李应平方腊后,被封为中山府郓城都统制。

12、朱仝平方腊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

13、鲁智深平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14、武松征讨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出家,并照看患病的林冲,后至八十而亡。

15、董平征讨方腊时阵亡。

16、张清征讨方腊时阵亡。

17、杨志征讨方腊时病故。

18、徐宁征讨方腊时阵亡。

19、索超征讨方腊时阵亡。

20、戴宗平方腊后,被封兖州府都统制,后到泰安岳庙陪堂,终了此生。

21、刘唐征讨方腊时阵亡。

22、李逵平方腊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中毒后便让李逵也喝毒酒一起被毒死了。

23、史进征讨方腊时阵亡。

24、穆弘征讨方腊时病故。

25、雷横征讨方腊时阵亡。

26、李俊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途中假装生病和童威、童猛投奔海外去了。

27、阮小二征讨方腊时阵亡。

28、张横征讨方腊时病故。

29、阮小五征讨方腊时阵亡。

30、张顺攻打方腊时阵亡。

31、阮小七平方腊后,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因穿着方腊龙袍戏耍被削职为民,后回石碣村打鱼去了。

32、杨雄征讨方腊时病故。

33、石秀征讨方腊时阵亡。

34、解珍征讨方腊时阵亡。

35、解宝征讨方腊时阵亡。

36、燕青平方腊后,不愿进京面圣,与李师师一起浪迹天涯去了。

37、朱武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38、黄信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39、孙立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40、宣赞征讨方腊时阵亡。

41、郝思文征讨方腊时阵亡。

42、韩滔征讨方腊时阵亡。

43、彭玘征讨方腊时阵亡。

44、单廷珪征讨方腊时阵亡。

45、魏定国征讨方腊时阵亡。

46、萧让未出征,留在京城。

47、裴宣平方腊后,被授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48、欧鹏征讨方腊时阵亡。

49、邓飞征讨方腊时阵亡。

50、燕顺征讨方腊时阵亡。

51、杨林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2、凌振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3、蒋敬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4、吕方征讨方腊时阵亡。

55、郭盛征讨方腊时阵亡。

56、安道全未出征,留在京城。

57、皇甫端未出征,留在京城。

58、王英征讨方腊时阵亡。

59、扈三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60、鲍旭征讨方腊时阵亡。

61、樊瑞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后拜公孙胜为师,学习道法去了。

62、孔明征讨方腊时病故。

63、孔亮征讨方腊时阵亡。

64、项充征讨方腊时阵亡。

65、李衮征讨方腊时阵亡。

66、金大坚未出征,留在京城。

67、马麟征讨方腊时阵亡。

68、童威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与弟弟童猛和李俊一起,从太仓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69、童猛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与哥哥童威和李俊一起,从太仓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70、孟康征讨方腊时阵亡。

71、侯健征讨方腊时阵亡。

72、陈达征讨方腊时阵亡。

73、杨春征讨方腊时阵亡。

74、郑天寿征讨方腊时阵亡。

75、陶宗旺征讨方腊时阵亡。

76、宋清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77、乐和未出征,留在京城。

78、龚旺在征讨方腊时阵亡。

79、丁得孙征讨方腊时阵亡。

80、穆春征讨方腊时阵亡。

81、曹正征讨方腊时阵亡。

82、宋万征讨方腊时阵亡。

83、杜迁征讨方腊时阵亡。

84、薛永征讨方腊时阵亡。

85、施恩征讨方腊时阵亡。

86、周通征讨方腊时阵亡。

87、李忠征讨方腊时阵亡。

88、杜兴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89、汤隆征讨方腊时阵亡。

90、邹润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91、邹渊征讨方腊时阵亡。

92、朱富征讨方腊时病故。

93、朱贵征讨方腊时阵亡。

94、蔡福征讨方腊时阵亡。

95、蔡庆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后返乡为民。

96、李立征讨方腊时阵亡。

97、李云征讨方腊时阵亡。

98、焦挺征讨方腊时阵亡。

99、石勇征讨方腊时阵亡。

100、孙新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101、顾大嫂平方腊后,被封为东源县君。

102、张青征讨方腊时阵亡。

103、孙二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104、王定六征讨方腊时阵亡。

105、郁保四征讨方腊时阵亡。

106、白胜征讨方腊时病故。

107、时迁征讨方腊时病故。

108、段景住征讨方腊时阵亡。


一、详细故事细节我们一起来剧透下:

林冲回忆着当初与鲁智深的往事,抑郁而终,不久后杨志也相继染病而亡,宋江扶灵痛哭。梁山军回京领功受赏,驻扎在城外,燕青前来向卢俊义辞行,并劝说他弃官归隐,讲韩信英布彭越的典故,劝告卢俊义要懂得功成身退,不要贪恋功名,但卢俊义不肯舍弃与宋江等人的兄弟之情,并自认为行得正做得端,朝廷没有理由卸磨杀驴。燕青无奈,求卢俊义将辞别的书信转交宋江,一人独自离去。

蔡京出毒计,给卢俊义的酒中下毒,用慢性毒药水银慢慢将他毒死。卢俊义果然中计,被召入京城,在金殿上陈表忠心,徽宗便不再疑心,便赐御膳。卢俊义不知道酒里有毒,喝下掺了水银的毒酒,身体日渐虚弱,在回庐州的船上,失足落水而亡。

蔡京又进谗言,说卢俊义一死,梁山宋江一定恼羞成怒,为防止他再次聚众谋反,应赏赐安抚,徽宗不知是计,同意,命钦差特使到楚州赐御酒。宿太尉闯宫见徽宗,质问为何要赐死宋江,徽宗才知上当,急忙命人赶往楚州,追回那坛毒酒。钦差到楚州,呈上御酒。宋江明白酒里必定有毒,但还是平静的接下圣旨,准备独自接受命运。

李逵想念宋江,赶来看望,见宋江神色不对,追根究底,宋江坦言朝廷对自己放心不下,因此要赐死自己。李逵大怒,抽出斧子扬言要造反,推翻朝廷让宋江做皇帝。宋江不肯,李逵又劝他跟自己回梁山去继续落草,宋江表示宁可朝廷负我,我不能再做叛贼,并嘱咐李逵,自己死后不可造反生事,坏了梁山的忠义之名,死后愿葬在风景与梁山相似的蓼儿洼。

谁知李逵趁宋江不备,喝光了毒酒,生死相随,宋江抱住李逵大哭,不久也毒发身亡,孤独的死去。吴用花荣得知宋江死讯,来楚州吊唁,自尽于坟前。之后,朱武自来投授樊瑞道法,两个都做了全真先生,云游江湖,后去投公孙胜出家,以终天年。

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不赴前约,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遏罗国王之主,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另霸海滨,自取其乐。

戴宗纳还了官诰,去到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每日殷勤奉祀圣帝香火,虔诚无忽,后数月,一夕无恙,请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阮小七带了老母,回还梁山泊石碣村,依旧打鱼为生,奉养老母,以终天年,后来寿至六十而亡。杜兴自己跟随李应,还乡去了,李应后与杜兴一处做富豪,俱得善终。

柴进辞别众官,再回沧州横海郡为民,自在过活,忽然一日,无疾而终。穆春自回揭阳镇乡中,自为良民。孙立带同兄弟孙新顾大嫂,并妻小,自依旧登州任用。旧在京师偏将五员,安道全钦取回京,就于太医院做了金紫医官。皇甫端原授御马监大使。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不在话下。金大坚已在内务府御宝监为官。萧让在太师府中受职做门馆先生。凌振炮手非凡,仍受火药局御营任用。黄信仍任青州。

呼延灼授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后领大军,破大金兀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关胜在大名府总管兵马,甚得军心,众皆饮服,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亡。

徽宗对宋江冤死一事追悔不急,怒斥高俅蔡京等J臣,为宋江修建祠堂,供奉于庙内,并亲自手书“靖忠之庙”。后来,宋公明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梁山泊内祈风得风,祷雨得雨,至今古迹尚存。


追完《水浒传》这剧,我明白了: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本领。他人的成功靠努力得来的,他们心中有对梦想成真的渴望,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必然成功了。

人应该对自己负责,因为只有自己才明白自己真实的梦想。而这种梦想,绝非空穴来风,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充实它、实现它,这样才能使梦想得以实现,才能让人生更精彩、充实。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如果不行动,梦想只会成为泡影。所以,从此时起,我要用辛勤的努力换来梦想的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1

结局如下:

1、宋江平方腊后,被封为楚州安抚使,后被高俅用毒酒毒死。

2、卢俊义平方腊后,被封为庐州安抚使,后被皇帝召回京城,被高俅用水银毒伤,乘船回庐州时失足落水而死。

3、吴用平方腊后,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花荣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4、公孙胜受招安后,回蓟州出家。

5、关胜平方腊后,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酒后落马而死。

6、林冲平方腊后,得了风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看,半年后而亡。

7、秦明征讨方腊时阵亡。

8、呼延灼平方腊后,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

9、花荣平方腊后,被封为应天府兵马都统制,后纳还官诰,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吴用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10、柴进平方腊后,被封为沧州都统制,后纳还官诰,回沧州为民,无疾而终。

11、李应平方腊后,被封为中山府郓城都统制。

12、朱仝平方腊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

13、鲁智深平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14、武松征讨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出家,并照看患病的林冲,后至八十而亡。

15、董平征讨方腊时阵亡。

16、张清征讨方腊时阵亡。

17、杨志征讨方腊时病故。

18、徐宁征讨方腊时阵亡。

19、索超征讨方腊时阵亡。

20、戴宗平方腊后,被封兖州府都统制,后到泰安岳庙陪堂,终了此生。

21、刘唐征讨方腊时阵亡。

22、李逵平方腊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中毒后便让李逵也喝毒酒一起被毒死了。

23、史进征讨方腊时阵亡。

24、穆弘征讨方腊时病故。

25、雷横征讨方腊时阵亡。

26、李俊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途中假装生病和童威、童猛投奔海外去了。

27、阮小二征讨方腊时阵亡。

28、张横征讨方腊时病故。

29、阮小五征讨方腊时阵亡。

30、张顺攻打方腊时阵亡。

31、阮小七平方腊后,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因穿着方腊龙袍戏耍被削职为民,后回石碣村打鱼去了。

32、杨雄征讨方腊时病故。

33、石秀征讨方腊时阵亡。

34、解珍征讨方腊时阵亡。

35、解宝征讨方腊时阵亡。

36、燕青平方腊后,不愿进京面圣,与李师师一起浪迹天涯去了。

37、朱武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38、黄信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39、孙立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40、宣赞征讨方腊时阵亡。

41、郝思文征讨方腊时阵亡。

42、韩滔征讨方腊时阵亡。

43、彭玘征讨方腊时阵亡。

44、单廷珪征讨方腊时阵亡。

45、魏定国征讨方腊时阵亡。

46、萧让未出征,留在京城。

47、裴宣平方腊后,被授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48、欧鹏征讨方腊时阵亡。

49、邓飞征讨方腊时阵亡。

50、燕顺征讨方腊时阵亡。

51、杨林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2、凌振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3、蒋敬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4、吕方征讨方腊时阵亡。

55、郭盛征讨方腊时阵亡。

56、安道全未出征,留在京城。

57、皇甫端未出征,留在京城。

58、王英征讨方腊时阵亡。

59、扈三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60、鲍旭征讨方腊时阵亡。

61、樊瑞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后拜公孙胜为师,学习道法去了。

62、孔明征讨方腊时病故。

63、孔亮征讨方腊时阵亡。

64、项充征讨方腊时阵亡。

65、李衮征讨方腊时阵亡。

66、金大坚未出征,留在京城。

67、马麟征讨方腊时阵亡。

68、童威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与弟弟童猛和李俊一起,从太仓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69、童猛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与哥哥童威和李俊一起,从太仓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70、孟康征讨方腊时阵亡。

71、侯健征讨方腊时阵亡。

72、陈达征讨方腊时阵亡。

73、杨春征讨方腊时阵亡。

74、郑天寿征讨方腊时阵亡。

75、陶宗旺征讨方腊时阵亡。

76、宋清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77、乐和未出征,留在京城。

78、龚旺在征讨方腊时阵亡。

79、丁得孙征讨方腊时阵亡。

80、穆春征讨方腊时阵亡。

81、曹正征讨方腊时阵亡。

82、宋万征讨方腊时阵亡。

83、杜迁征讨方腊时阵亡。

84、薛永征讨方腊时阵亡。

85、施恩征讨方腊时阵亡。

86、周通征讨方腊时阵亡。

87、李忠征讨方腊时阵亡。

88、杜兴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89、汤隆征讨方腊时阵亡。

90、邹润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91、邹渊征讨方腊时阵亡。

92、朱富征讨方腊时病故。

93、朱贵征讨方腊时阵亡。

94、蔡福征讨方腊时阵亡。

95、蔡庆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后返乡为民。

96、李立征讨方腊时阵亡。

97、李云征讨方腊时阵亡。

98、焦挺征讨方腊时阵亡。

99、石勇征讨方腊时阵亡。

100、孙新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101、顾大嫂平方腊后,被封为东源县君。

102、张青征讨方腊时阵亡。

103、孙二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104、王定六征讨方腊时阵亡。

105、郁保四征讨方腊时阵亡。

106、白胜征讨方腊时病故。

107、时迁征讨方腊时病故。

108、段景住征讨方腊时阵亡。

《水浒传》“忠义”的悲剧精神

纵观《水浒传》整部作品,可以说“忠义”二字是全文的中心主题,也是其所有人物的精神支柱。然而,前面讲到,《水浒传》的“义”有别于正统的道德伦理,它更多地指向民间义气。

这种义气传递的思想是“有仇报报”、“有恩报恩”,而这种思想价值的存在与君权的阶级性是矛盾的,背道而驰的。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虽说有情有义,但却未真正地表现出“忠义”的道德伦理行为。他们以 “忠义”之名,为朋友两肋插刀,出生入死,为朝廷君主碧血丹心,但是所做的一切,并非都是泾渭分明的。

其实,在那样一个奸臣当道、昏君无为的年代,《水浒传》的绿林好汉再怎么英勇无畏,“替天行道”,其最终也注定是个悲剧,因为他们无力改变那个荒谬的现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