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扶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都说“烂泥扶不上墙”,貌似泥很烂,其实该怪谁呢?明明是烂泥一滩,为什么要扶上墙呢?烂泥充其量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本来使命就是不染而已,偏偏再去扶墙,那不是强泥所难吗?尊其使命,自然规律,不好么!

可现实呢,偏偏就有扶烂泥上墙之事。 现在,由于社会发展,城镇化整体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加剧。对于影响国家脱贫攻坚的一些现象,也相应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扶贫搬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就是将大山深处的贫困户给统一安置,搬迁至城镇。让其成为城镇居民。一套几十万的房子,只要是贫困户,一分钱不掏,就分给你了。(因此,曾有学生的愿望就是当贫困户。)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计,在大山深处的贫民,摇身一变,成城镇居民,成市民了,这身份的变化,还真别说,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一百年前。大师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一百年前,国人最需要改变的是精神;

一百年后,对于扶贫,最需要帮扶的仍

不例外,依然是精神。扶贫先扶志。

那些搬迁过来的贫国户,集中成片,社区名

字也很好——思源社区,饮水思源,吃水不忘 挖井人,本心不错,可是要把一滩烂泥扶上墙,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小。

去年疫情期间。学生们在家上网课,老师们需要去家访,在思源社区的学生特别多,进入社区,一下车,就被一群热心的看客围上了。嘘寒问暖,我们问“XX家在哪里?”。 他们都热心的一一指到 ,那热心劲,生怕我们找不到。最后,有人问,“你们是找他们送钱的吗”等我们回答,我们是学校老师来家访的,瞬间,一群人晴转多云,怏怏散去,嘴里还嘟囔着“害我们白高兴一场 ”。我心里说“我们是给你们送知识的行不们行?”幸亏没说出来,估计该说“这年头, 知识值几个钱,还没几头猪来的实在呢。”

上次回娘家,听在思源社区有房子的大娘哭诉: 孩子们不听话,非要扶贫房,在那住不成,因为他们住一楼。 楼上的“市民”都是各村的贫困户,收入少,持钱少花钱更少。原来在老家生活成本极地。现在成了“市民”,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甚至连上个厕所,还得用半盆水,时间一长都是钱,索性,有些人就不在家上厕所了,楼下随处大小便。这了苦了一楼的住户了,连窗户都不敢开一下。

贫困,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比贫困更可怕的是一颗贫困的心,而改变这颗贫困之心的,当然首推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