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目标客户的六个角度与两个阶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一提到用户信息,我们就会联想到很多维度。然而, 维度多!=有用 ,针对特定的目的,需要有特定的用户信息。

观察用户的多个维度

我们拥有的信息越多、越真实,就能做出越有效的分析。

分析用户从最实在的数据开始,逐步深化。

如果订单信息如下图所示,那么基本上只能针对 门店 进行分析。

订单至少要关联 客户ID ,这样才能进行目标客户分析。

假如用户在4月1日消费:

假如用户买了产品a1:

例子
比如一个客户买了1件L码54片装尿布,这意味着:

优先考虑同一个品类下高度关联的产品。

产品的价格=消费档次,消费档次可以划分为高中低。顾客有可能是偏向x档次的消费者,有可能会购买其他x档次的产品。

优惠力度 = 优惠券额度 / 总消费金额

假如用户多了x积分:

用户首次付费是特别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可免费体验的产品。

同一客户,连续购买A产品,购买的间隔时间称为 补货周期 ,计算补货周期可以及时触发用户二次购买,提升销量。

同一客户,购买同一产品,数量增加,称为 增量销售 ,增量销售是最常见的促进销售的模式。
增量销售可能是源自用户对平台信任加深,需求增加;也可能是因为有促销囤货,因此需要结合 下次购买时间 本次购买是否有优惠券 来综合考虑。

同一客户,同一订单内两种产品同时出现,有可能有 交叉销售 的机会。
注意:两种商品的关联关系可能是 单向 的,也就是买A有可能买B,买B不一定买A,计算关联关系时需要注意顺序。

同一客户,购买A以后购买B,可能存在 购物路径 ,有跟踪销售的机会。
注意:购物路径是基于 时间关系 的,交叉销售是同一张订单下的两种产品,统计维度有所区别。

随着用户忠诚度加深,用户有可能更信任我们的平台,消费金额与品类都会增加。
跟踪用户忠诚度变化,可以针对用户忠诚度瓶颈进行促销,提升整体用户质量。

同一客户的累积使用优惠情况,需要注意监控是否每次都只有优惠才消费。
特别是实体企业,控制优惠力度,保证优惠用到正确的地方非常重要。

互动内容可以多级分类 ,便于分析总结用户需求,比如一个用户来电,就可以针对其互动内容进行不断地向下多级分类:

统计互动行为频次与时长 ,可以找到用户的真正关注点。比如,用户长期互动但没有消费,可能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产品,或者是在等待促销机会。

所以需要我们结合用户互动习惯与需求,来推送信息,提升活跃度,促成消费。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1.为精准营销铺路
点对点的互动是精准营销的前提,只有当我们真正找到顾客本人的时候,才能进行所谓的个性化服务。
如果没有点对点的宣传渠道,不同人推送同一个信息,但是优惠信息却不同,这样营销规则就会写的无限长,而且当用户发现了不同用户的优惠幅度不一样时,容易引发顾客不满。

2.测试响应结果
所谓的精准营销,指的并不是100%的精准,而是比“全体用户”更小的一个圈子,是一个 相对精准 的概念。所有算法、程序都不敢保证用户会100%响应,所有的策略都需要通过不断的测试,迭代提升效果。

关注最终用户响应,反推提升响应率的策略。

1.首先关注的是: 用户响应 ,也就是希望顾客做出什么样的动作。
2.其次,再思考:

根据顾客互动习惯与需求,设计沟通内容

以信用卡为例

用户在企业的资料库里面有多个状态,也就是所谓的 客户生命周期

概念
一般指没有正式注册,没有联系方式的用户。

注意

概念
一般指已经在平台注册,有联系方式,可以联系上的用户。

重要性
能联系上的用户非常重要,意味着后续可以做更多互动、促单。

注意
一般有拉新成本,在册人数并非越多越好,也需要考虑质量。

概念
一般指有互动,或者有使用产品行为的用户,缺少互动平台的传统企业一般会直接把消费当做活跃。
重要性
活跃用户是付费的保证,保持用户活跃,从中采集数据,可以有效促进后续消费。

概念
一般指第一次在平台付费的用户。

重要性
首次付费意义重大,如何转化活跃用户,如何开展后续营销,都从此开始分析。

注意
在传统企业中,在册、活跃、首次付费很有可能是一回事,新用户的分析是从首次付费开始的。

重要性

概念
一般指有连续的付费行为,有潜力或已成为VIP的用户,具体如何定义VIP一般按照企业需求有三种方式: 按预充值、按实际消费、按身份定义

重要性
VIP是企业主要利润来源,服务生重点照顾,营销上重点挖掘潜力。

概念
一般指长时间不活跃或无消费,但仍能联系上的用户。

注意

概念
一般指有明确流失动作,比如注销、销卡等行为,已无法联系上的用户。
注意

用户结构全图一般需要从 价值 人数 两个维度来进行考量。

用户结构全图作用:领导决策必备
一般领导决策都喜欢总分总式地思考问题,用户结构可以让领导一眼看到整体局势,从而引发往哪个方向走的深入思考。

进行客户价值分级,是为了识别出高价值用户,进而提升ROI、增加盈利。

衡量用户价值有很多种方法,但是一般都从这3个角度进行考虑:

高价值用户不仅仅只是土豪。

计积分消费能力 极强,指的是真正消费能力强的人,而不是利用信用卡进行套现的人。

如果没有头绪,可以采用 十分位法 ,因为二八法则在大部分行业都是通用的。

Step1:选中最主要的分类指标,如用户消费,比如净利润。
Step2:将用户按照指标排序,根据排序顺序,分作10段。
Step3:观察10分段用户的总价值、人均价值等指标,做分段合并。

G1,G2,G3三组,排名前30%的用户贡献了83%的总业绩。

接着提炼出各个分组的各类业务信息,找到业务含义。

所有的积分计划、会员计划,最大的痛点就是: 会员达标了就不消费了!白白享受各种福利!
所以,寻找生命周期刚开始的潜力用户更重要,这也是我们识别现有高端用户特征的意义,就是为了辅助寻找未来潜力用户。
可以根据一下几个特征进行辨别。

用户分析,最难的一点在于无数据可以分析。

互联网增加了获取数据的机会与维度

除了订单与互动之外,基础的用户信息同样重要,具备两个作用:

如果基础信息质量好,甚至很多分析都可以省了。

1.精简维度
采集信息时,采集的信息越少,收集难度越小,所以需要我们尽量只收集能促成销售、互动的最关键信息。

床垫销售案例
“您喜欢睡软床还是硬床?”

2.赏罚并用,流程控制

信用卡销售案例
想要提升额度:

3.在小互动中采集

客户标签是经验的积累
比如在保健品行业,顾客消费和产品是有经验和规律可循的。

客户标签是区分懂行与不懂行的重要标志

客户标签是推荐系统的基础
基于有成熟经验的、有验证的标签,更容易做出来质量好的模型。用户标签相当于建模过程中的描述性统计与交叉检验。

想要积累标签经验,需要从身边做起,从习惯做起
对于业务经常说的:“高端、低端”、“VIP”等词汇深入追问;对于经常处理的问题积累经验,比如寻找“有需求”、“有潜力”的用户,再每次分析完以后总结经验,找出最核心的维度与分类方式。

日常使用的客户标签

1.采集数据

2.基于业务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需要基于业务需求,不同场景下可能分类不同。

3.量化,统一评价规则与标准
评分可以量化主观指标,但需要基本规则做指引。

4.综合维度,输出标签
一个综合的标签可以集成多个维度的信息,比如关于“财富”的标签,应该综合考虑到收入、车型、房子面积位置、负债情况等信息。

5.设置假设,验证结果
生成标签之后,可以进行预测,然后验证结果。

6.基于结果,修正标签
有效的预测标签是运营出来的,不是计算出来的。

以信用卡营销为例
定义“高潜力”用户标签的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