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日交接仪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6
当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的钟声响起时,万众期待的一刻终于到来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飘扬,香港回归了!江泽民同志看着这一幕,不由得热泪盈眶,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为了今天!
众所周知,在1984年,中英双方经过两年的时间、22轮谈判之后,终于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该声明决定在1997年7月1日,中国重新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和治权。然而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巨变,英国政府觉得自己又行了,开始与其他西方国家,一起对中国实行制裁。
同时,英方还在香港问题上做手脚,他们对1984年签订的声明后悔了,遂改变了对港政策,企图为香港政权交接制造障碍。
为了达成这个制造障碍的目的,先是英国外相杰弗里·豪来信,单方面提出推迟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第十三次会议。
随后不久,杰弗里·豪来信又给我国国务院副总理来信,不仅对我国国内形势指手画脚,还扯到香港问题,公然提出当香港回归后,中国军队要不要在香港存在的问题,还表示重新考虑1991年香港直接选举的安排。
到了1989年12月4日,英国的首相撒切尔夫人,专门派外交顾问柯利达,作为首相特使秘密访华,转交她给中国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信函。
不久,柯利达来到中国,江泽民同志会见了他,并看了撒切尔夫人的信。撒切尔致江泽民同志的信相当地长。
信中,撒切尔夫人表示,希望中印双方能够恢复过去的良好沟通,并重申英国立场:信守联合声明,不试图使香港问题国际化。
这些内容还很正常,但是很快撒切尔夫人笔锋一转,表示英方面临着“大大增加”香港1991年立法局直选议员名额的巨大压力,要求中方起草基本法时能与英方的安排保持协调。
江泽民同志在看完信后,便在第二天又会见了柯利达。这次会见,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在会议中,柯利达表示,要是英中双方,可以就基本法和香港直选问题达成一致,恢复两国良好关系的大门就是敞开的。
柯利达话里的含义不要太明显,英国显然是把香港选举问题,当成了恢复双边关系的条件,简直太不要脸了!
对于英国这种不要脸的手段,江泽民同志自然是不可能同意。大约在两个星期之后,江泽民同志正式给撒切尔夫人。
江泽民同志在信中,先是肯定了英方示好的积极方面,表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接着严正声明了中方的态度:基本法最后方案,与目前的草案不会相距过远。
这个意思就是说,中国不会接受英方方案。正如江泽民在1990年说的一番话:
“有人曾酝酿花10亿英镑续租香港,我看不要说10亿,就是100亿、1000亿,我也不会出卖香港,我绝不做李鸿章!”
英方没想到江泽民同志的态度,会如此强硬,毕竟那时候中国真的是内忧外患。英方见一计不成,便又生一计。1989年年底,港英当局不和我方打任何招呼,突然提出要花1270亿港币,建一个新机场。
英方此举的目的,是企图利用基建项目,掏空香港政府的财政储备。要知道要建成一个机场,几年的时间是不够的。按照当年的情况,要研究可行性、要做设计,到开始建造,再到最后建成,大约要花上20年时间。
那个时候,英国人早就已经撤走了,留下一个未完成建设的机场,如果我方不建,就让
英方有了攻击的借口,如果继续建造,又要花上大笔钱。
这就等于“你请客,我付钱”。
不得不说,英国的这一诡计,算是一个好计谋,但是和一个在2000年前就写出了《孙子兵法》的国家,玩弄计谋,简直就是在“关公门前耍大刀”。
当时,江泽民同志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没有说绝对不行,而是表示要双方一起商量。而在表示完之后,便不再发表任何关于此事的看法。
江泽民同志此举是以不变应万变,等着对方来找我方。
江泽民同志相信,英方一定会主动来找我方。为什么这么笃定呢?
因为江泽民等一众中央领导认为,如此大的一笔款项,任何一家政府都不可能拿出来,必须要向银行贷款,而银行不会轻易给出这么大一笔钱,除非要有可靠的担保。
那时特区政府还没有成立,所以这个可靠的、可以做担保的对象,就是中央政府。也就是说,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这个钱就借不到。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很快香港外资银行——汇丰银行就到大陆来做工作,谈贷款事宜。当时时任港澳办主任的鲁平这样回复银行:“我们对新机场不甚了解,无法承诺。”就这样将他们都打发了回去。
英方显然没意识到,还有这样的“玩法”。英方顿时骑虎难下。为此,英方多次派柯利达秘密访华,但都无功而返。
在1991年,英方再次派柯利达秘密访华。这一次,柯利达不再像之前那样端着,他就像个在菜市场买菜的老太太,讨价还价。“讨价还价”中国人在行啊!最后柯利达率先败下阵来,表示就250亿,到顶了。
这个数字最终得到了中央的同意。
江泽民同志想得更加长远,在要草签备忘录时,他特意交代鲁平:备忘录一定要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签署才生效。
江泽民同志之所以做这个交代,是因为1989年后,西方国家封锁我们,一个领导人都不来,江泽民同志想借此打破这个僵局。
然而,当我方提出这一条意见时,英方不干了。柯利达说:“梅杰首相不可能到北京来。”鲁平问:“你们原先说过,为什么不算数?”
柯利达气急败坏:“没说过!”鲁平也不恼,现下主动权在我方手里,他冷静地说:“柯利达先生,你还想不想谈?不想的话请你回去。”
柯利达
自知理亏,马上表示继续谈。他提出能不能折中,在第三国签,但我方对此决不让步。见状柯利达耍起了乌拉,表示找不到首相。
我方不为所动,让其自己想办法,最后柯利达没办法,只好联系梅杰。联系完梅杰后,柯利达悻悻地对我方说:“首相同意了。”这个结果也可以预料,英国就是不想答应也得答应,这种两难的境地,是英国自己给自己造就的。
在香港回归过程中,像这样的小动作,英方还做了很多很多,直到香港回归前的前一天,英方还暗搓搓地搞事。
按照安排,中英双方将在1997年6月30日进行一次会见。结果,英方此时强调此次会见是在香港交接仪式前进行,因此查尔斯王子应该是主人,我方对此当然不能接受,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成了客人?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同时适当顾及英方面子,避免在最后时刻产生不必要的纠葛,最后做了淡化宾主角色处理,安排中方和英方,同时分别从不同的门进入会见厅,然后进行会谈。
即便香港回归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但是江泽民等一众同志不怕困难、披荆斩棘,终于有惊无险地来到香港回归那一天。
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等待了100多年的大事,所以每一个环节都绝不能出错,为此,在香港回归之前,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进行彩排。
从6月27日起,中英双方便开始全体“走场”。现场的指挥、协调,都按照领导人出席仪式的路线,进行真实地模拟。而沿着这条路线反复操练的“领导人”们,由礼宾司的几位同志扮演,联络员扮演江泽民同志。
29日晚,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彩排正式开始。中英双方的军乐团、仪仗队陆续到齐,不少记者也纷纷就位,等所有人员各就各位后,“领导人”们就按照固定路线“走场”。
当仪宣布请“江泽民主席”讲话时,扮演江泽民同志的联络员,走上了主席台。
看着台下那么多的人,联络员紧张了,把“基本法”念成了“根本法”。
联络员窘迫极了,但还是努力走完了全程。
说句题外话,后来江泽民同志还和这些工作人员,看了这段“走场”录像,在看的过程中,他一直对工作人员的用心进行夸赞,这让那位联络员有些失落,因为自己出了差错,没有做好工作。
但江泽民同志看完了之后,并没有批评这位联络员,反而还笑着安慰他:
“小张哟,我看你有点紧张嘛。”
这令联络员倍感温暖。
在“走场”顺利结束之后,真正交接的时刻来临了。6月30日晚10点,江泽民同志从下塔的酒店出发,前往会场。
晚23点59分,指挥棒举起,零时零分零秒,指挥棒准时起拍,《义勇军进行曲》响彻香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零时12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香港回归了!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更是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