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亡国,为何华夏文明却从来没有断过传承?

如题所述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5000年,期间也经历过多次渡劫,经历过命悬一线的时刻,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挺过来了。于是乎,我们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在这里说:自盘古开天地,炎黄二帝以来,由上古至今,华夏一脉由远及近,凝聚成文字、血脉、信仰三者一体,终于传承到当今我们的手中。

首先是文字。

自甲骨文开始,至今汉字一脉相承,全世界所独一无二的文字体系,所谓“书画同源"汉字由此起源。自上古起就是文明传承的工具,保证了中华文明得到系统的记录和书写。尽管遭到各种不同文明和外来威胁的影响,始终未曾中断。

一些曾经使用汉字记载本国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废除了汉字之后看不懂本国的历史典籍了。而我们依然可以阅读祖先的言论和思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和活力。

其次是血脉。

中华文明由汉族文化为主体肇造。期间受到来自周边的草原文明的侵扰和破坏,但每次治乱兴替,乱而复治,其主要原因是汉民族不是一个唯血统论的民族,儒家主张以“文化之争”取代“民族之争”。

《论语·子路》:“居处恭,持事敬,与人忠,虽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结兄弟也。”

对于草原民族甚至异族的政策,除去战争还有如汉朝的和亲政策,唐朝的和亲和册封怀柔政策,明朝的招安和册封政策等。华夷杂处,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同化。这种周而复始的演进,使得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给汉族的血液中增加了尚武彪悍的血液,使得华夏文明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险关,而像犬戎、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吐谷浑、回鹘、高句丽等等先后登场的少数民族集团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的融合到汉族的血脉中,汇聚成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血脉的开放性弥补了汉民族的先天弱势,保证了文明肌体的强键。

最后是信仰。

说起信仰肯定很多人要喷我了。不过喷不着,因为我说的信仰很简单,就是追求大一统的信仰。

自三代以下,秦灭六国始,无论汉胡定鼎中原者无不想一统天下。尽管三国两晋南北朝乱成一锅,还有隋唐一统追秦汉;尽管五代十国乱纷纷,还有宋祖黄袍加身开两宋三百年;尽管蒙古张威灭金伐宋,也仍然大哉乾元代宋而主中国;而后无论明清到如今者,统一依然是中国不变的初心。

所以大一统,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动力和保障,这就是一种信念,我们需要感谢秦始皇“六王毕,四海一”,要感谢儒家“内圣而外王的理念。

至于三代之上,也是一种信仰。夏代舜以功德,商代夏以人心,周代商以有道伐无道。行王道,论功德,顺民心这就是先秦时代的信仰,经历了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征伐兼并而后演变为“大一统”的信仰。

结论:文字、血脉的开放性、大一统的信仰三个关键因素保证了中华文明独立于其他文明而后能延续至今,并且依然持续的演进着。这是作为炎黄子孙一份子的我们,可以仰望和慎重追远的活生生的福分。

其他三个文明,其文字、血脉、信仰三者不能齐聚合一。或居其一,或居其二,或亡其一,或亡其二,抑或三者皆亡者,文明之殇,呜呼哀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0
这是因为我们华夏文明有天生的优势,而且也很容易同化别人,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最重要的是我们华夏人的精神,一直在保护着华夏文明的传承。
第2个回答  2020-07-20
因为我们的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与反抗,使得我们就算在历史上数次亡国也没有断过华夏文明的传承,再加上中国古代史华夏文明是非常先进的文明,影响力非常大,所以根本无法断的干干净净。
第3个回答  2020-07-20
因为华夏人多。虽然亡国了,过一段就有人反抗,并且推翻统治。
第4个回答  2020-07-23
满家与明朝是一家?有传承?太卑鄙太无耻,归根结底,太没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