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教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1、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

通过输送年轻优质的师资,实践创新的教育方法,帮助农村儿童接受更适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教育公平

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教师工作对领导能力的要求,培养了项目成员的良好品格、领导力和实干精神,他们在未来将以更大的能量继续关注、推动中国教育进步。

3、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青年支教老师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可贵的奉献精神,为社会输送正向能量;机构运营的自律、节约、高效,为公益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扩展资料:

一、支教分类

1、长期支教 

支教时间:一年及一年以上。

2、接力支教 

支教时间:一学期,采用接力方式完成教学计划

3、假期支教 

支教时间:一般为寒暑假,或利用周末去辅导留守儿童的帮助形式。 

二、支教条件

根据政策规定,2007年被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录取的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与学校签订基层支教协议。比如陕西师范大学就出台配套政策:2007年的师范专业新生在享受免费的同时,有义务到国家约定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3年。

学生支教期间,可通过寒暑假回学校读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教期间便可拿到硕士文凭,也可在支教结束后继续深造;支教结束后,国家会提供专场招聘会,让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去向;另外,国家还考虑到了毕业生支教时的住房、结婚、生子等问题,也会陆续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生支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1

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支教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活动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社会功用性

支教活动的对象一般都是农民工的孩子们。这些孩子由于和外界的接触比较的少,大多数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和外界毫无联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近乎为零。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极其有限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一般在这些学校师资有限。

2、教育资源相当缺乏。

以我们本次支教的学校——前章村小学为例,这所学校共有老师12人。

这些老师平时给同学们传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一般都是要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之类。但这所小学是文艺特长学校——民间花会艺术团体,在这个方面我们就更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了。

正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这里的孩子无法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触到这些现代人必备的知识,所以他们才迫切地需要一些能给他们开启眼界和心灵窗户的人。

作为大学生承当起这个义务是义不容辞的。第一,我们的大学生经受过高等教育,素质高、眼界宽,他们有能力去担当这个义务。第二,我们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过不同的人生,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比较全面和客观。他们能够更生动地引导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生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二、自我历练性

支教,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优乐园”中的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付出的过程,更加是一个收获的过程。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没有吃过什么苦,尤其是来自城里的学生,从小养尊处优,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练。在大学,高分低能的学生有一大把。他们在初中高中时期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因此缺乏生活自立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去历练、去锻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具有社会功用性的,它还具有对大学生的历练性。支教,不是意味着登上五尺讲台就足够了,而是意味着要去跋山涉水,要去四处家访。不仅仅是去与孩子接触,更要去与他们的家庭接触,要与他们的父母接触。这对我们大学生的体力、耐力、毅力、社会交际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等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锻炼。

另外,同学们一起活动对于增强一个人的团队意识是相当有意义的。团队意识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企业将团队意识比作成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团队意识上去了,企业就会逐步走向成功,反之,企业就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对于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各个企业的大学生来说,团队意识是迫切需要提高的!支教则为我们的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锻炼的平台。通过支教,同学们一起探讨教学的方法,一起走访学生家长等等,这些体验对于从来都没有出过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意义非凡。这也将是他们人生当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1、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从小处做孩子们的楷模。大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我们下去是去为人师表的。我们的衣着仪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将在无意识当中给孩子们起了榜样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以一种健康、青春、文明、礼貌、儒雅的精神面貌去面对他们,和他们相处。

第2个回答  2020-10-31

在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会选择利用暑假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的是去打暑假工,有的就近当家教,也有一群大学生,他们会选择去边远的山区支教,去看望大山里的孩子,给他们讲讲课,聊聊天,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孩子。这怎么说都算一件好事,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大学生支教不再受区孩子欢迎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学有所成,方便回报自己的父母和家乡。但是,当一些大学生去支教的时候,他们听到的是外面城市的美好和强大的就业压力与物质泡沫,这样他们原本的梦想开始动摇,因为他们不自信几年读完后是不是真的可以改变生活。

其次,因为大学生支教的时间大都是在暑假,如果大学生去了,那里的孩子面临的就是没有暑假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应该利用暑假的时间多学点东西没什么不好,但是,对于一些家庭来说,一个孩子的暑假可能需要帮助父母做更多事情,父母不想让孩子去学校,但是孩子又想去,一来二去彼此都不太高兴,因为孩子比较小,最后将这些都放在了大学生的头上,自然不希望他们去支教了。

当然,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小众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两到三个月,孩子从接触一个陌生的大哥哥大姐姐开始,到后面无话不谈的朋友,但是刚刚彼此熟悉的时候,大学生却不得不回到字的学校。这样,孩子刚刚活络的心情却被无情地淹没,他们可能会难过好长一段时间,这样一来,很多孩子既希望能有大哥哥大姐姐去看他们,但是又不想看到他们离开,到最后排斥大学生去学校了。

出现这些现象,其实是由于孩子平时缺乏爱。在一些地区,要么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只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要么是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无法及时疏导,导致孩子养成了孤僻和懦弱的心理。其实大学生支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且不说他们能带给孩子多少东西,很多在大学期间参与过支教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去农村当一名普通的老师,真正的陪伴在孩子身边。

第3个回答  2020-10-31

一、目的
报名支教其实有很多目的,除了建设社会主义和到川蜀大地看一看以外,想找一个真正需要能力和心血的事来锻炼自己、和在上小学的孩子们交流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等等,都是目的,目的很多,但都很正经,没有任何有些人想象的那种目的。


我不说我支教全是为了孩子全是为了让社会更美好之类的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使我说也没人信,所以支教中一定也有我想要的东西,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让双方乃至多方都有益的活动。

现在社会上对短期支教的态度很不统一,而且感觉反对者在占上风,我不否认他们中有些人说的是真的,但是那不是支教本身的问题,是监管、组织、选拔、培训、甚至社会风气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想的是怎样在这些环节加以优化,来最终提升支教的水平,而不是直接反对支教,难道我们应该因为一件本来美好的事有瑕疵、不成熟就放弃掉整件事吗,这难道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做事态度吗?


二、准备
准备过程当时觉得很繁琐……其实就是很繁琐,但现在明白这才应该是一个去面对孩子们的组织该有的样子

从报名开始,有三轮面试和两次筹款。面试中,我每敲一个字,每说一句话都要经过大脑思考,思前想后,小心翼翼。我爸总爱说我“喇呼”(粗心大意),如果让他知道我说一句话要想三遍恐怕难以相信吧

我其实很怕上台,为了能当好老师,我在学校练习写板书,练习站讲台,就差把同学拉来冒充小学生了


筹款,对一个纯大学生组织来讲,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圈,父母的朋友圈,朋友的朋友圈都充斥着我的“传销”广告,文采平平的我每天都在抓耳挠腮的想怎么写出让人涕泗横流、泪如雨下甚至愿意为此付出金钱的文案

最终,钱够了,望着密密麻麻十几个QQ群和微信群弹出的窗口,我感觉值了

然后就是写教案,这大概是整个准备过程中最繁琐的事了,当时我适逢期末考试和党课学习,还有支教中其他事情的策划制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两点以前睡过,我要查看小学学什么,怎么学,我去问好朋友一年级的妹妹喜欢看什么电影,我去问书店里六年级的少年喜欢做什么类型题,最终汇成100多篇教案和50页PPT还有7个G的视频,我希望给孩子们一个难忘的回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31

大学生支教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生支教的意义在于公益和志愿者精神是让大学生涯得以完整的一剂“良药”。公益和志愿者精神,只能通过实践去习得。在公益行动中,大学生将更加懂得爱与被爱、懂得现实与理想、懂得纯真与感动、懂得责任与坚守、懂得团队与宽容。

大学生支教的意义是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通过输送年轻优质的师资,实践创新的教育方法,帮助农村儿童接受更适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教育公平。



大学生支教的意义扩展资料:

支教的环境

我国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高中地理课文中的一句,但如果算起整体,前句话需改为“地小物稀”,又因各地自然和社会条件不一,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政策原因,让物质分配极为不均衡,贫富差距较之以前扩大许多,部分地区“富显阔,贫求生”,这就需要教育和政策性引导。

作为去到异地支教的志愿者,首先需要具备生存自理和沟通能力,其次具备教学能力,能长期忍受在艰苦、孤独的条件下从事教育的毅力和能力,切忌盲目冲动和缺乏理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