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如今游客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

福州新闻网10月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阮冠达)国庆长假来临,不少市民到市区各大公园内散步休闲,欣赏美丽的风景。西湖公园、森林公园等老牌公园迎来大批客流。不过,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很煞风景。

观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有,不过大多数的游客还是比较文明的,不文明的只是那些个人素质不高的人。

例子:游客不文明行为在很多的名胜古迹都有出现过。记得有关媒体报道过,在今年国庆节期间有人就在一座皇陵上刻下了自己的大名,像这种在名胜古迹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的现象屡见不鲜,也屡禁不止。

原因: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反映出的是个人素质比较低下。对于习惯性的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下自己名字的人,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对文物的爱惜意识。对于在某些旅游景点乱扔垃圾、插队等等问题,归咎到底还是个人素质不高,根本原因就是有的人没有某些方面的意识。

措施:对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关部门和各大景点的管理者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控措施。比如,明确文明行为规范,在景区里设立专门监督的人或者安装监控,如果发现不文明的行为应该马上进行制止,如果严重的还应该有相应的处罚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二、旅游者出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

1.文化传统因素
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种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家庭-家族-国家的结构层次"④,这一结构导致了中国人重视血缘、地缘,而漠视社会公共空间和陌生人,整个社会也是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利己社会。整个社会重视社会资本,即熟人伦理关系,而轻视公共空间。因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只讲私德,不注重公德。这导致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只注重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感触,而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由此可以看到在旅游过程中,有些旅游者只注重个人的便利,随手丢弃垃圾,而未考虑景区环卫人员的工作负荷等不文明行为。这正是受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影响的行为。
2.道德感弱化因素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休闲、放松、无拘无束, 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以旅游者的身份在异地游览时,往往想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约束, 道德的约束力量降低至最低点。此外,旅游是一种暂时性、异地性的活动, 旅游者摆脱了日常生活圈子中众多熟人的监督, 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便少了许多顾忌与约束。在这种弱化的道德感之下,平时表现文明的人在景区游览时也未必会表现文明。
3.教育传统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向邻国输出礼仪文明,对邻国影响深远。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缺乏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缺失必然造成公共意识的淡薄,也就不可能有专门针对公共空间的教育。而现代教育的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公民教育,缺乏对人性的教育。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
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低下是传统教育缺失的结果之一。文化素养低、环保意识差,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的环境影响, 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不文明行为。

4.其他因素
(1) 环境保护愿望未形成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跟游览活动中人们难以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的特点有极大关系。环境消费心理学认为, 决定个人产生保护环境的愿望的因素有三个: 一是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认知,二是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归属的认知,三是对解决环境问题有效性的认知。就旅游活动而言, 游客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景观的消极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是长期累积所形成的, 而游客的游览活动是暂时性、动态性、异地性的, 所以游客并不能看到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严重后果。这就致使游客一方面对旅游景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知, 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责任归属感缺乏认知。并且由于众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同时存在, 也使游客个体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性缺乏认知而去同与其他旅游者。这种种因素决定了游客在游览活动过程中不易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 因而也不易产生保护环境的行为。
(2) 旅游经验不足
中国旅游业真正发展于改革开发以后,到现在尚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游客能够全面参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更短。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旅游才真正普遍起来。正是由于旅游经验不足,很多游客在酒店住宿时会顺手带走酒店物品,在境外旅游过程中会发生不尊重当地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不文明行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9
游客不文明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根子在游客违规违法的成本过低,即游客发生不文明行为的预期收益远大于预期成本,导致不少游客无所顾忌甚至为所欲为。
一、一方面这和游客本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因为缺乏对该景区的文物遗产及景物的重要性认知,很多游客并不知道景区景物到底有多大价值。
二、还有更多游客本身的行为习惯差,例如买票插队,随意在景区乱扔乱丢,肆意破坏文物等不文明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肆意破坏规矩。
三、另一方面就是对于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太轻,才会产生“示范破坏”的事件发生。
据了解,我国景区管理人员没有执法权,对游客没有足够的震慑力,所以在防范和查处上都是难题。这也导致在遇到不文明行为时只能以劝阻和教育为主。
第3个回答  2020-10-19
旅游中见过的不文明的行为还真不少,例如:随手扔果皮、乱扔食品包装袋、随地吐痰、在古迹上乱写乱画、破坏花草树木、衣着不整敞胸露怀、语言行为粗俗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有损形象,也给景区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提高修养素质,大家举止文明,在旅游观光时,玩得才有档次,才开心。有时遇上不文明的行为,就会让人心里堵得慌,没了雅兴。记得有一次在峨眉山旅游,看见一个小伙子抢道,把一老年人撞在了地上,旁观者都指责那年轻人。遇到这样不开心的事,还有什么心情旅游?一次在都江堰,由于天气太热,有个男士就脱光了上衣,腆起大啤酒肚,看起来真的很不雅观。记忆中有一次在西昌乘公交车,为了赶时间,一急之下便挤着要抢先上车,突然觉得大家都在打量我,回头一看,原来所有乘客都在排队,我一下就脸红了,十分愧疚,忙站在后面去排队上车。的确,如果没了滋生不文明的土壤,丑陋的举止,就会成为过街之鼠。

 
 当然做文明的观光客,不能只说别人,不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提高修养素质,还得从点滴开始,从自己身边做起,像公益广告说的那样:用自己的文明行为点起一盏盏明亮的灯,大家都参与进来,就会照亮一个世界。
第4个回答  2020-10-19
方面这和游客本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因为缺乏对该景区的文物遗产及景物的重要性认知,很多游客并不知道景区景物到底有多大价值,对他们而言,美丽的天池景观就是拿来游泳戏水的湖泊。而好多珍贵的文物遗产对他们来说就是刻画“某某到此一游”的背景墙。

还有更多游客本身的行为习惯差,例如买票插队,随意在景区乱扔乱丢,肆意破坏文物等不文明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肆意破坏规矩。

近些年来随着各类短视频网站的兴起,另类和奇葩视频受到大家追捧。很多人为了当网红出名,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总是试图做出挑战规则,漠视规则的事出来,以此来显示自己很别致,这类视频往往会给其他网友、游客带来反面示范作用,激发人们的猎奇心理。

另一方面就是对于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太轻,才会产生“示范破坏”的事件发生。就拿这次在天池游泳的游客处罚来说,景区工作人员给予其处罚措施是作出书面道歉和保证,这样的处罚犹如隔靴搔痒。有网友就说“破坏文物,景区的犯罪成本太低了,这样之后只要有人想去破坏了,是不是提前带着保证书前去就可以了。”

据了解,我国景区管理人员没有执法权,对游客没有足够的震慑力,所以在防范和查处上都是难题。这也导致在遇到不文明行为时只能以劝阻和教育为主。

对于文明旅游简单依靠游客自觉,依赖游客素质提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所以单纯对违反或破坏景区的游客进行教育也并不一定真的能让他们改过自新。毕竟只有法律的惩处才能让人们记住底线在哪里,所以完善具体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