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仅有百户人家的原始村落是如何成为我国第一个民族村的?

如题所述

我国“民族村”的鼻祖是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郎德上寨,现在通常被称为“郎德苗寨”。这个仅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可是相当的不简单。

上世纪80年代,朗德苗寨作为贵州第一个民族文化旅游村对外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民俗风情村寨,1984年就被列为中国“露天民俗博物馆”。现在全国各地兴起的民族村,都是在它的启发下建立的,这里也是中国第一批“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

顶着如此多耀眼的光环,这个郎德苗寨究竟有什么特色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走进了这个小村子。吊脚楼、芦笙堂、风雨桥,一个个极具苗族风情的景致跃然眼前。

虽然火了40年,但这里依然尽力维持了最原始的风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琳琅繁杂的小商品,有的只是岁月的沉淀,还有苗族人热情的待客方式。

在节日期间,或者有贵客到来的时候,寨子里的人会用最热情的方式来迎接。这其中第一关就是客人在入寨前要喝十二道“拦门酒”,喝了这十二道酒才能进寨,如果没有点酒量,恐怕当时就倒下了。

从寨脚公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了12道迎客拦路酒卡。每道酒卡,在路中间放一张方桌,两边站着身着盛装的苗族美女,提壶端杯,逢人敬酒,每道两土碗,表示福寿双全。

到了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楼,土碗就会换成大牛角。我从寨脚公路一直走到寨门楼,可是好好品尝了这“拦门酒”的味道。

寨子依山势而建,吊脚楼在山坡上鳞次栉比,掩隐在茂林修竹间,而街巷都是鹅卵石铺就,常年人们的行走已将其磨的光滑,雨后的街面上更泛起光亮。寨子里目前有150户左右,五百多口人,全部都是苗族,平时人们过着周而复始的传统生活,旅游旺季就会忙碌起来,迎接游客。

这些传统苗族歌舞也是相当惊艳:芦笙舞、踩鼓舞、锦鸡舞等等,音乐和欢呼声响起,一下子就将自己置身于欢乐的海洋,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就在这旷野山间回荡。

欣赏完歌舞之后,我在街巷里游走,也可以被邀请到苗家做客,看到有的人家还在用古老的纺车和织布机在劳作,有的人在手工做着针线活,也有的人家用着缝纫机做着传统的民族服饰。这里既传统又不失现代,平日里人们过着大山中宁静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郎德镇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2个回答  2020-11-10
我国第一个民族村是郎德上寨,常被称为“郎德苗寨”,这是个百户人家的民俗风情村寨,它有吊脚楼、风雨桥、芦笙堂等极具苗族风情。它是贵州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因此也被称为第一个民族村。
第3个回答  2020-11-09
因为他们申请得早。那时候国家急需民族村的建立,贵州这个村落赶上大势第一个申请。
第4个回答  2020-11-07
因为这个村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成为了贵州的第1个民族文化旅游村,且对外开放,所以它成为了全国的第1个民俗风情村寨。就比如说我国全国现在兴起的那种民族村,都是因为这个村落的启发下才建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