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怎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题所述

一、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想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就要让学生先对老师感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1、教师教学状态要保持最佳。
众所周知,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学生就会坐的笔直。相反,教师上课时萎靡不振,学生就会无精打采,东倒西歪。所以,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注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应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我平日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我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3、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把快乐带进课堂。
情感最具有感染力,教师不同情感的表现很容易波及学生,这是课堂气氛形式的重要途径,“把快乐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优势,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我们老师满腔热情,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保持亲切,和蔼的教学形象,相信老师带着微笑面对学生,学生绝不会哭丧着脸面对着老师,学生就是老师的最好的一面镜子。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保持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 。
小学生也有喜怒哀乐,他们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我尽量做到两点:(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我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我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3、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于是课堂上老是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的接受知识。偶而有学生对某个问题举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视为“异端”,大声喝斥,要么说学生是“胡思乱想”,或者给其扣上一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思维天才。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9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作者:陈艳

【摘 要】 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感触颇深,特结合自身点滴教学体会,特作以下探析,全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和谐 赞扬欣赏 细致聆听 平等评价 小学语文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人们从事一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激发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旦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教学效果自然更上一层楼,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之间互相宽容,感情和谐,地位平等的一种师生关系,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一种愉快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激发自身潜能,进而达到提升智力和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为此,新课标倡导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善学和乐学。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构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的双重目的。新课标倡导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活动的管理者转化为知识促进者和引导者。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积极为学生构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促使学生自主体验,在轻松和谐中陈诉己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和主动的探究语文问题,积极思索和大胆想象。进而实现学生善学和乐学。
一、宽松和谐法。
语文课程应随时彰显自身人文性,新课改一大目标在于构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者,是一种互相尊重和积极合作的一种关系,只有如此,师生才能共同构建互动和交流的舞台,学生才能热情、愉快和高昂的姿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促使语文课程生机勃勃,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一种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并从中起到互通的功能,比如:在讲解某一文章时,对于里面的一些关键段落或者句子很难正确理解,于是作者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话题,因势利导,灾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实现了全面和正确理解课本中的一些关键段落和句子的目的,这种无师自通的教学方式深的学生喜爱。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民主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有积极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智力水平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才能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参与语文课程学习。语文知识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语文课堂也应是魅力四射的,同一语文知识,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不同,学生掌握知识
同样不同,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呵护和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我们放下自身身份,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学生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得到拓展,学生才能更加乐于交流,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师绝对不能凭借自身压制或者干涉,应引导学生不崇拜教师,不迷恋教材大纲,敢于陈述己见,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进而兴趣高涨,创造力得到激发,促使语文课堂活力再现。
二、赞扬欣赏法。

人们永远渴望被关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一些进步,那怕是点滴的,也要给与及时和公开的赞扬,常言道:"成绩优秀的学生是褒奖出来的。"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学家无一例外重视赞扬和欣赏的办法,赞扬是平凡的,却又是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个赞扬的言语、一个赞扬的目光、一个赞扬的举止都会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振动,促使他们勇于追求成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者格外重视赞扬和欣赏,在言谈举止中增加一些赞扬和欣赏,这些发自肺腑的赞扬和欣赏,促使学生亲身体会成功和学习的乐趣,促使课堂教学氛围异常活跃,赞扬和欣赏是创造力和学生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作者不仅关注学生接受能力而且对于他们一些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等进行赞扬和欣赏。
三、细致聆听。
传统语文课堂,教师永远占据着权威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结果,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学习效果依旧不尽人意,园丁的辛勤促使学生变成一种标准化生产的产品。新课改倡导我们教师应多倾听学生呼声,激励学生发言,凭借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可以全面和正确了解学生,通过聆听我们会被学生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想象,睿智的言语所折服,通过聆听,我们教师可以精准把握"教学相长'的真谛。通过聆听,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促使他们在成功体验中,增强学习兴趣,重现课堂活力。
四、平等评价。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评价具有不可置疑的作用,却忽视了学生自身评价。追本溯源,这是一种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忽视。当学生独立意识得到增强以后,内在积极性会被调动,教师将评价权下放给学生,有助于他们树立学习主体地位,体会平等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格外关注平等评价,将一些作业交给学生互评。在互相评价中弥补个体不足,丰富集体智慧,尤其是写作,不仅教师讲的苦,学生学的也累,为此,作者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先将一些基本要点告知学生,随后再选择一两篇作文供全体学生点评,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最后由各个小组共同推荐一两篇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知至知终都沉浸在一种欢声笑语中,教师不仅从繁重的写作中解脱出来,也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写作教学变得生机勃勃。
言而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秉承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在尊重、信任、赞赏中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教学活动。"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参考文献:
1钟倩;;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中国教师;2011年S1期
2李明惠;;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误区[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3 陈珍;;领学生走进"门",尽享课堂别样风景[J];学周刊;2011年28期
4中江县实验小学校 李白杨;浅谈开放灵气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N];四川科技报;2010年
5胡晓明;感性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彭静;走向生命关怀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