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稻田杂草发生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如题所述

(1)秧田杂草

秧田杂草种类很多,但为害较大的主要是稗草、莎草科杂草以及野慈菇、雨久花、眼子菜等水生阔叶杂草。一般又以稗草的为害最为普遍、严重。稗草与水稻很难分清,不易人工剔除,常常作为“夹心稗”移入本田。在秧田为害较为普遍的另一类杂草是莎草科杂草,如扁秆藨草、三棱藨草等,其块茎、地下匍匐枝发芽生长极快,不仅严重影响秧苗的生长,而且影响移栽时的起秧速度和质量。水稻秧田的化学除草方法主要有:

丁·扑(丁草胺与扑草净混剂)旱育秧播种覆土后苗前封闭。这一措施在水稻秧田覆盖薄膜前进行,使用简便,除草谱较广,能够防除各类禾本科和绝大多数阔叶杂草,但播种后必须覆盖0.5厘米~1厘米厚的细土,费力费工,尤其是对水稻不安全,容易抑制水稻发芽和生长。

杀草丹苗前水封闭。在水稻播种前,灌水淹没秧床,每667平方米(每亩)用90%杀草丹乳油130毫

升~190毫升甩施于水中,保水48小时以上。这一措施使用简便,能防除包括双稃草在内的各类禾本科杂草,且成本较低,目前只在部分沿海水育秧田应用。

灭草松苗后落干喷雾。每667平方米(每亩)用25%灭草松水剂300毫升~400毫升,这一措施十分安全,但成本较高,能除治绝大多数阔叶杂草和扁秆藨草等莎草,常与敌稗或二氯喹啉酸混用。

五氟磺草胺苗后喷施或撒施。每667平方米(每亩)用2.5%五氟磺草胺乳油40毫升~120毫升喷雾或拌肥撒施。这一措施除草谱广,能够防除各龄期大多数禾本科和各类阔叶杂草,也能除治扁秆藨草等莎草,对某些禾本科杂草如双稃草、马唐和牛筋草除治效果差。可喷施也可拌肥撒施,喷施时可落干也可带水层,较为方便,成本适中,近几年推广较快,应用最为普遍,成为首选药剂。

(2)移栽稻田

移栽田的稻根入土有一定深度,抗药性强。但其生育时期较秧田长,气温适宜,杂草种类也较多,且交替发生。因此,施用药剂的种类和适期也不同。以种子繁殖的一年生杂草因水层隔,在1厘米以内表土层中的种子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而萌发。一般这类杂草在水稻移栽后3天~5天萌发(稗草先萌发),1周~2周内达到萌发高峰期。而以根茎繁殖的多年生杂草,由于根茎分布较深,有的可达10厘米以上,因此,出土高峰多在移栽后的2周~3周。

根据各种移栽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化学防除策略是狠抓前期,控制中、后期。通常是在移栽前或移栽后的初期采取毒土处理,以及在移栽中、后期采取毒土处理或喷雾处理。前期(移栽前至移栽后10天)以防治稗草及1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为主。中、后期(移栽后10天~25天)则以防治扁秆藨草、眼子菜等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具体施药时期和方式分为移栽前封闭、移栽后前期毒土处理和移栽后中期毒土或喷雾处理3个时期。

在水稻本田施用的除草剂,除要求必须撒干水层直接喷洒到茎叶上的几种除草剂外,其他的除草剂都应在保水的条件下进行,且应保持水层5天~7天,缺水时应补灌至适当深度。

移栽田主要化学防除技术包括:

每667平方米(每亩)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插秧3天前水封闭或插秧5天后毒土(肥)法施用。主要除治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对部分阔叶杂草也有效,该药药效受温度影响小,对水稻较为安全,成本低,在各类稻田多年来均一直广为应用。

每667平方米(每亩)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5克或每667平方米(每亩)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20克,插秧前或插秧后用喷雾器摘掉喷杆喷施、毒土或毒肥法均可。主要除治各种莎草和各种阔叶水生杂草,成本低,在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发生田,多年来一直与丁草胺配合广泛使用。两者药效均受温度影响较大,插秧后

用药效果好。

每667平方米(每亩)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100克~150克,插秧7天前水封闭,或分蘖末期毒土法施用。主要除治各种阔叶杂草和水绵,成本低,在保水较好、水绵发生较重稻田,多年来一直与丁草胺配合广泛使用。但其安全性较差,在水稻插秧后的缓秧和分蘖期不宜施用。

每667平方米(每亩)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40克~45克,见水绵后用喷雾器摘掉喷杆喷施或毒土法均可。专门用于除治水绵,对水稻安全,可在水稻插秧后的缓秧和分蘖期施用,但成本较高。近些年来,稻田水绵发生加重,该药用量加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