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哲是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如题所述

1986年10月1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传出喜讯: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赫希巴赫教授、李远哲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波拉尼教授。李远哲的获奖原因是:改进并发展了交叉分子线束的方法,并把它应用于研究一般反应,特别是研究大分子的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4

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扩展资料:

李远哲,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中国台湾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誉退休教授。

李远哲1959年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并于1961年获得台湾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次年去美国深造,196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其后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并返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同时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197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其中李远哲研究的是:把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应用于一般的化学反应,特别是研究较大分子的化学反应,利用激光激发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

1994年1月15日,李远哲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担任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院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远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14

1986年10月15日 (农历九月十二),美籍华人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李远哲是继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之后,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籍华人。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这项奖金的原籍为台湾省的科学家。

1936年,李远哲出生在台湾新竹县,父亲李泽藩是一位八十高龄的台湾老画家。李远哲在台湾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62年来美国深造,就读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19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968年至197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化学系教授。

1974年起,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化学教授,并任劳伦斯伯克莱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员。1974年加入美国籍。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次李远哲获奖,是由于他对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对了解化学物相互反应的基本原理,作出了重要突破,为化学动力学开辟了新领域。

分子束是一门新学问,近二十年来才试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是李远哲攻读博士学位后,与这次同时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指导教授赫希巴赫共同研究创造的。过去十多年来,李远哲又不断改进这项创新技术,将这种方法运用于研究较大分子的重要反应。

他设计的“分子束碰撞器”,和“离子束交叉仪器”能分析各种化学反应的每一阶段过程。目前,分子束已在工业上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开发超大型集成电路时,借用分子束的技术,把极高纯度的半导体性原子积存在电脑板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