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镇的旅游

如题所述

依托开发水利风景区,壮大古镇旅游产业,打造洋中古镇品牌,重振“宁德好西乡”,是洋中镇党委、政府既定决策之一。

目前,洋中水利风景区拟划分为管理服务区、梦里水乡休闲区、古村落文化展示区、水生态涵养保护区、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区、滨水休闲带等六大块,整合开发龙潭瀑布、林坂水库、三溪水利自然景观,打造宜居的城市水环境,形成集历史文化展示、特色农业观光体验、滨水休闲游憩、水利科普教育、水上娱乐、康体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风景区。景区按照科学合理开发,现已建成“梦里水乡”休闲园、北洋现代农业观光园、好西乡广场、小长潭、影视基地等。
近年来,洋中镇党委、政府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突出功能配套,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年旅游非财政收入近3000万元,旅游产业保持高位增长。 洋中镇区周围山峰环布,乃鹫峰山脉的东南余脉。风景绮丽,地灵物博,胜迹甚多,有“东皋十景”和“双环六胜”两大自然景点,其中“东皋十景”属宁德八大胜景之一,由自然山水形成“环水波光”、“龙潭午日”、“花洲鱼泳”、“鉴池云影”、“旗阜清天”、“大坂耕云”、“棋山拥翠”、“青鸾晓色”、“白象饮湖”、“东山月霁”等十大景观。独特的地理条件构成了洋中“峰峦环立,溪流环绕、田洋环村、道路环街”的独特自然美景,故有前人称赞洋中“环峰环溪,锦江万里”。 东山村 东山村,旧名东山下,寨顶山西南麓。坐南朝北,村落整体格局为坐南朝北、依山而建,村落南面和东面为山体,北面为农田和河流、西面为河流,布局独特。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建筑沿着山体层层升高。
整体村庄布局呈太师椅,是拥有1000多年历史,3000多人口的古村落,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东山古村落依山而建,三面临水,东皋十景有“东山月霁”、“环水波光”、“花洲鱼泳”、“大坂耕耘”四景在东山。
古建筑有柳州祠,古戏台,圣母宫,状元及第,六扇房,红白大厅,东山古街等。村里有民间艺术铁技,陈靖姑信仰等民俗,历史上有南宋陈纪,陈汜,陈彬,陈玑,陈华等名人。
东山村是福建省第一批传统古村落
国师公园 洋中国师公园,建于1995年。是为纪念明代国子先生周斌所建。国师公园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公园建有门楼、溪亭、石狮、国师石像等,石像底座镌刻有“明太祖钦赐 国子先生——周斌(1331-1394)”字样。2014年初,在洋中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洋中村委会向乡贤和社会各界筹措资金,投入160万元对国师公园进行改造建设,对照现存的国师画像重新雕刻了塑像,建设栏亭、广场和绿化,改造后的国师公园更加明亮整洁,给群众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天湖村 天湖村位于洋中镇西部,是福建省特色景观名村,距镇区约14千米,西南与古田县相接,北与虎贝乡相连,东部与山阜、前路毗邻。交通便捷,是久居闹市的市民回归、亲近大自然首选之地。辖1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48户,1060人,常驻730人,耕地1134亩,林地16721亩。 天湖景区内有万亩牧场、奇石怪物、龙潭瀑布、天湖鲤鱼溪等景点。天湖村内,一条小河穿过,流水潺潺,白墙黛瓦,山水相和,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位于洋中镇西部的天湖村,海拔968米以上,具有良好的高山气候条件,高山资源丰富,天湖夏季凉爽,无炎热之感,乃城区居民避暑胜地。天湖村内植被茂密,拥有天湖林场,植被覆盖率达80%。一条鱼溪贯穿全村,小桥流水人家,房屋错落有致,树木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令人陶醉。天湖村境内风光独特,拥有万亩草场、鲤鱼溪、龙潭瀑布、后山天然氧吧、百年红豆杉等自然景观以及人工湖、独木桥、水尾宫、流米亭等多处人文景观,构成了美丽生态的旅游乡村。
繁茂的珍奇树种,风光独特的万亩草场、人工湖、独木桥、天湖公园等多处景观,将这个小山村打造成风光绮丽的旅游胜地,尤其是做足了“水”文章,成为千米高山上的“江南水乡”。天湖村从宏观角度,综合自身优势,开展的观光农业各式各样,多姿多彩,乐趣无穷。如:大棚种植采摘园区、CS野战基地、马鞭草园、万亩草场、围猎场、垂钓场、天然泳池、油菜花园、高山篮球场、特种菜园等。
中国天湖山文化影视传媒基地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顶旗峰 蕉城区洋中镇的顶旗峰也称“展旗峰”,海拔1165米,山峰挺拔峻峭、高耸入云;登顶远眺,群山层峦叠嶂、蜿蜒起伏,山上满坡色彩斑斓的芦苇在微风中起伏,景色令人陶醉。顶旗峰拥有独一无二的高山草场,风光无限。登顶远眺,群山层峦叠嶂,蜿蜒起伏,呈现一片泛绿的青翠。
顶旗峰前瞰官井洋、橄榄屿、罗源县中房,满盾尽收眼底;背看支提、天湖山群峰相连;左观洋中、三峰山恍若触手可及;右望钟洋、老鹰山近似咫尺。晴天,初升的旭日染红了东方半边天;傍晚,夕阳西坠,五彩的晚霞像一幅巨大的天帘披挂于西天;雨日,祥云盘顶,薄雾轻绕,峰鸾如黛,宛如云中仙境。每逢农历十五及前后数日清晨,当艳阳凌空升起时,天幕的西边仍垂悬着银盘般大满月,形成“日月同辉”的祥瑞天象。
梦里水乡 梦里水乡水利风景区以水库、山潭、河流为依托,结合周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是福建省水利风景区。景区核心项目占地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东至三溪电站水库,西至林坂村溪尾水库,北至陈洞村龙潭瀑布,南至东南溪。景区内水系蜿蜒迂回,常年绿水如绸、波光粼粼,时而穿梭于天然石滩之间;时而汇聚成宽广的水面,水体景观丰富多变。另有天然落差达百余米龙潭瀑布,沿峭壁飞泻而下,峡谷幽深,水深凝动。水因山而活,山因水而秀。景区内天山、展旗峰等山峰屹立四周,环顾水面,山体起伏变化无穷,青山与绿水相融,河湖山水组合巧妙,风光旖旎,为景区的核心。
“梦里水乡”园区项目位于洋中镇东山村东山溪畔,总占地面积40多亩,项目投资约160万元,主体工程为“梦里水乡”美食长廊:包括西乡美食酒楼、特色小吃店、自助烧烤、天山茶馆、休闲公园等,主要推广洋中当地猪蹄冻、烫粉、糟姜、光饼等特色美食。同时,建设北洋溪水上乐园,配套游船、水上泳池、漂流等游乐项目,以发展洋中亲水旅游。
在“梦里水乡”休闲园,河水清澈见底,江畔风景秀丽,花红绿柳,沿河修建的竹制凉亭、走廊、阁楼、延岸的凉亭、吊桥、石凳、庭院等都别具特色。踏着干净整洁的青石板小路,悠悠前行,竹建筑一字排开,翠竹深深,娴静清爽。凉亭与天山茶楼掩映在竹林深处,酌一壶清茶,品人生百态,置身其中,茶香与竹香缠绕其中,似述说着博大精深的“天山绿茶文化”。还可以到“梦里水乡”美食长廊品尝洋中猪蹄冻、光饼、拌粉、生姜、黄粿,回味无穷。这里可以让游客饱览山清水秀,目睹春华秋实,品尝乡村风味,体验田园风光。
步入“梦里水乡”,宽广的湖面波光点点,恰似心底的欢快音符在跳跃,春风拂过,顿觉神清气爽;侧边一排朴质小木屋与传统文化长廊相互辉映;再往边上的东园内,一片绿葱葱的翠竹林格外惹眼,树影婆娑,阳光迷离……让人只想在这安静与从容的氛围中休憩。 洋中水利风景区 洋中水利风景区以水库、山潭、河流为依托,结合周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核心项目占地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东至三溪电站水库,西至林坂村溪尾水库,北至陈洞村龙潭瀑布,南至东南溪。景区内交通条件便捷、自然生态多样、文化底蕴深厚、水力资源丰富。
景区内水系蜿蜒迂回,常年绿水如绸、波光粼粼,时而穿梭于天然石滩之间;时而汇聚成宽广的水面,水体景观丰富多变。另有天然落差达百余米龙潭瀑布,沿峭壁飞泻而下,峡谷幽深,水深凝动。水因山而活,山因水而秀。景区内天山、棋盘顶、展旗峰等山峰屹立四周,环顾水面,山体起伏变化无穷,青山与绿水相融,河湖山水组合巧妙,风光旖旎,为景区的核心。
同时,景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极高,林下植被多样,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现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水松、栲、柳杉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穿山甲、眼镜蛇、大灵猫等。附近茶园面积8000多亩,是荣获国优产品的“天山绿茶”的主产地;草场近三万亩,是建设畜牧业基地的优良场所。
2015年11月,蕉城区洋中水利风景区被列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北洋现代农业观光园 北洋现代农业观光园是集生产、观光、体验、休闲、科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形成以农业展示馆,休闲广场,药材、果蔬、食用菌种植、采摘为特色,打造全方位田园胜地。
在园内,奶油西红柿、蔬菜、板栗南瓜、钟洋紫薯、西乡优质大米,黄家老酒、天山绿茶、食用菌等农产品尽收眼底。园内还展示了一些精致的农业工艺品。 棋盘顶 洋中棋盘顶则是有名的道教圣山,从镇上出发需要经过二个多小时的穿越、攀爬才到达棋盘顶,山顶海拔900多米,传说古时有人经常看到两位白发仙人在山顶下棋而得名。从远处看山峰顶端特别尖,峰顶矗立着一座规模精巧的道观,站在棋盘顶脚下,就会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促使着向山上走去。登“棋盘顶”要攀登300多米陡峭的台阶。近年来,当地人将“棋盘顶”作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修建了这条上山的石板阶。登上棋盘顶,凭栏远眺,群山如画,绿树如海。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峰,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树木。只见“锦帜悠扬气势高,碧天澄湛见秋毫,西风故故欺黄叶,散做清凉入布袍”,棋盘顶风景优美,景色怡人。虽然天气寒冷,但在山顶上,艳阳高照,完全驱走了严冬,在一种惬意中,尽情地欣赏一个又一个的山峰画出的柔美曲线。
关于这座道教圣山,当地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人经常看到有两位白须银发仙骨神态非凡的老翁在山顶下棋,谈仙论道,何不逍遥,因此而得名“棋盘顶”。
莒溪村的村民带着我们寻找到了这块传说是仙人下过棋的“棋盘石”。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棋盘石”还有“石棋子”摆放着,如今仙人已远去,空留棋盘山。而“棋盘石”由于石头风化原因,也找不到丝毫棋盘印迹。过去“棋盘石”两边曾有两位石人,后来也不知道是何缘故,两位石人如今也不知去向。
路的尽头,极具特色的纸屑焚烧池醒目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据莒溪村村民介绍,纸屑焚烧池,承载着当地村民对文字的崇拜。自从这个村开基以来,只要是村里有字的纸张,村民都会将其集中送上山来焚烧,渐渐地也就成为该村村民的习惯。 亲母岭战役遗址 在洋中镇邑堡村村界,两山夹峙之处,有一个叫亲母岭的地方。相传,曾有亲家母面对面喊话,走亲戚却走了半天,故名“亲母岭”,而这里就是著名亲母岭战役发生地。
1937年威震闽东大地的“亲母岭战役”,就发生在洋中芹屿、邑堡与九都坑尾交界的山窝里。1937年8月18日,闽东独立师二纵队到达亲母岭,叶飞、阮英平、陈挺等领导人凭借亲母岭的有利地形,设下埋伏,翌日敌人果然进入伏击圈,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红军大获全胜,共毙敌40多人,俘70多人,缴获108支步枪、2挺机枪、5支短枪、200多枚手榴弹和2800多发子弹,敌加强连全军覆没,上至连长下至马夫几乎无一漏网。亲母岭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当局,迫使他们接受了闽东特委提出的“停止内战,进行和平谈判”的要求。亲母岭之战歼敌140多人,红军大获全胜,成了闽东红军三年游击战的转折之战,最后一战,也是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战役。亲母岭战役大捷,终于促使国民党不得不坐下来谈判。由此,红军走上了抗日前线。如今,人们路过这段山路时,都会停下车来深情地看一下这个山窝谷地,它书写了闽东独立师光辉的一页,叙说了蕉城老区人民奋勇支前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故事。 闽东地委诞生地 在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芹屿村有一处叫九斗丘的地方,它不仅是畲族将军雷应清和胡布福将军的故乡,它还是中共闽东地委的诞生摇篮。1947年9月,中共闽东地委在这里宣布成立,开启了领导闽东人民谋求当家作主、开展轰轰烈烈革命斗争的序幕,推动着解放战争的进程。
洋中镇当前正抓紧将亲母岭战役遗址和闽东地委诞生地打造成一个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