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七大指征

如题所述

心肺复苏的七大指征分别是:

    大动脉搏动恢复(主要是颈动脉、股动脉)。

    收缩压达到60mmHg。

    末梢循环改善(口唇、颜面、皮肤、指端由苍白、发绀转为红润)。

    散大的瞳孔缩小并恢复对光反射。

    自主呼吸恢复。

    病人由昏迷而出现躁动。

    生理反射出现。

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如果实在床上,最好在背部垫上硬木板。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人站在患者身体一侧,两腿与肩同宽,跪立在患者肩部旁的地面上。施救者一手固定舌头前端使舌头不向后倾,有异物的话用手指伸入口中将这些异物清除干净。

    开放气道,施救者用一只收压在患者额头上,使其头向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抬起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这种姿势有助于打开患者气道,方便施救。同时用拇指和食指指捏紧病人的鼻孔,以防止吹气时气体从鼻孔逸出。

    进行人工呼吸,施救者先深吸一口气,再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外部,要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然后向患者口中用力吹气,使患者胸腔扩张。待吹气完毕之后,松开捏住鼻子的手,并把患者头部稍稍抬起面向侧边,使患者依靠胸腔弹力把二氧化碳排出。这个步骤需要反复进行,吹气频率为成为14—16次/分、儿童18—20次/分、婴幼儿30—40次/分。

    胸外心脏按压,检查患者是否有脉搏,如果发现患者没有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成人与儿童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2处,婴儿为乳头连线下方水平处即胸部正中。

    在进行按压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查看脸色是否有好转。在五个吹气和按压循环之后检查一次患者的脉搏和呼吸。在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患者只有脉搏没有呼吸,则应当使用每分钟十二次的吹气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心肺复苏的有效的特征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当发现病人意识障碍、呼吸骤停、心跳停止时,就要进行心肺复苏。
其有效指征包括:大动脉搏动恢复(主要是颈动脉、股动脉)、收缩压达到60mmHg、末梢循环改善(口唇、颜面、皮肤、指端由苍白、发绀转为红润)、散大的瞳孔缩小并恢复对光反射、自主呼吸恢复、病人由昏迷而出现躁动、生理反射出现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