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人比学习更重要?~拜托大家了~有好的资料就贴上来``

要参加辩论赛了``是做人重要还是学习重要~我方观点:做人比学习更重要~帮帮忙~

家长是孩子的父母官,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您知道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吗?可能多数家长都会说:“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人。”这话没错,但是让他们成什么样的人呢?可能你们会说:“这可不一定了,就看他们的书念的怎么样了,书念好了就能有大出息,书念不好,一切都是空谈。所以首要的事就是先把书念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以后的事就看他们自己了。”正是因为大家有这种心理,所以,供孩子读书已成为每个家庭的中心工作,为了孩子能把书念好,做父母的是煞费苦心,付出多少都心甘情愿。我们认为,重视知识这当然没错,没有知识是寸步难行。但是,如果把目光只聚焦在“孩子能否考上大学”上就出现教育的偏差了。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呕心沥血,但是最后却一无所获,事与愿违。(举例——熬坏了身体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考上大学最想做的事是自杀;禁不住各种诱惑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结局可怜的不仅是父母心,还有希望的毁灭。究其原因,就是有些家长根本没弄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知道,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差异的存在,人也是如此,能出类拔萃当然好,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但是,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考上清华、北大甚至剑桥、哈佛。他们有的可能只能念职高、技校,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你能因此就否认他们存在的价值吗?不能!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请记住,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明白了这一点,您的家庭教育就不会偏离方向。

所以我下面重点讲——如何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提到做人,很多人会想到思想品德教育,认为学做人就是让孩子像雷锋那样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这种认识太狭隘,我们所说的做人,首先是让他们做一个正常的自然人,其次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让他们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人格;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讲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很重要。

一、让孩子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是快乐的本源。(举例)那么对于家长,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

第一、培养孩子珍爱生命的意识

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绝不能在不经意间糊里糊涂地丢掉自己的生命。强化安全意识并教给孩子自护与自救的本领。(举例——防火防电、冷静处理意外伤害)另外为孩子买一份保险是明智的做法。

第二、注意科学的饮食与保健

多看点关于饮食与保健的书,让孩子吃出健康来,不是越胖越好。

第三、努力营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空间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与活动的时间,还给孩子玩的权利和自由,不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举例——考试必须第一,单亲家庭的畸形教育)让他们身心愉悦地成长。

二、让孩子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诚实善良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交友之道,商贸之魂。这种品质需要从小培养,那么家长应该做的是:

1、告诉孩子诚实和善良的好处和不诚实的害处

其实,很多孩子撒谎是无意的行为。家长要注意从小处着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举例——“狼来了”)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庆幸的是放羊的孩子虽然失去了几只羊但改掉了说谎的毛病;悲哀的是,令他改掉毛病的是狼而不是人。那些村民完全有机会引导教育他,使他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

送人玫瑰之手,虽久犹有余香。人与人相处离不开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关心是爱的前提,如果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毫不关心,他就不会去爱什么,对别人的爱也会毫无知觉。这样的孩子将来必定孤独痛苦,感受不到人间真情,生活没有色彩。关心别人也是一种品质和习惯,需要从小养成。作为家长应该经常给孩子讲关心别人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怎样去关心别人。

(1)关心别人从孝敬父母开始。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很简单,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很难想象他会去关心别人。而关心父母也是孩子最容易做到的。如,早晚向父母问好;吃饭请父母先动筷;外出跟父母打招呼征求意见;递上一杯水或递上一双拖鞋;祝父母生日快乐等。别小看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这就是教养。

(2)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让孩子学会一些家务劳动;作为家庭一分子,孩子有责任参加家务劳动。其次,让孩子学会为家庭分忧;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支撑一个家庭是很不容易的,自己有责任为家庭出力,要有为家庭分忧的意识,不让父母操心。再次,让孩子学会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各种比赛,参观游览等。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荣辱感和合作意识。总之,一个人只有懂得怎样去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才能进一步发展为关心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兴旺,最终实现完美人格。

关于培养孩子做诚实善良的人,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家长的以身示范。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再动人的说教也比不上榜样的力量。(举例——父母的正反行为)

三、让孩子做一个乐观自信的人

乐观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带着一种隐形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你精神焕发也可以使你萎靡不振;可以使你冷静而理智,也可以使你暴躁易怒;可以使你从容而安详的学习,也可以使你惶惶不可终日;可以使你生活甜蜜快乐,也可以使你生活抑郁,暗淡无光;它可以加强你也可以削弱你。这些促使人感受上产生神奇变化的力量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心态。心理学家发现成功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心态。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占21.6%——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以上都是心态惹的祸。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同样是放在孩子面前的半杯牛奶,不同心态的孩子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有的孩子会因为牛奶太少而不高兴,有的孩子则庆幸有半杯总比没有强。后者的心态就是积极的。

积极的心态是正确的心态。通常表现为乐观自信、慷慨豁达、正直忠诚、通情达理、开拓创新等。小学生的积极的心态是在家长的小心呵护下培养起来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举例——捣蛋男孩当州长)这个事例说明,孩子的成就如何永远和孩子的自信心密切相关。

有一句教育名言说:“要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即对自己、对将来、对所要做的事充满信心。那么,要让孩子充满信心不断进步,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也不论孩子优点多还是缺点多,绝对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话。如:“你真是不可救药、猪脑子”,“就你这德行八辈子也好不了”,“早知道你这样,当初生下你时就捏死你了”等。这些话足以毁灭一个孩子,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无能很多余,什么也做不好,这样的孩子怎么能成材呢?相反,有的孩子虽然表现很一般,但是家长能够抓住孩子仅有的闪光点,用鼓励性的语言和目光给孩子暗示孩子:你能行。你做的对。继续努力一定成功!那么,孩子一定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时刻告诉自己:我能行!做起事来也不会畏手畏脚。另外,尊重孩子还表现在,能够在家长做错了的情况下,不强词夺理,坦率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长的心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2、发自内心地赏识你的孩子

孩子的本能是想把事情做好,家长的责备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而家长表现出来的欣赏和鼓励会让他们更加努力。所以经常鼓励很重要。哪怕是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当孩子写一个好字,做对一道题,得一朵小红花,做一次家务都希望得到认可,家长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不能漠不关心。

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应该是:你真棒!好样的!你一定能行!你不比别人笨!没关系,下次一定能考好!你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我的孩子肯定是最优秀的!最忌讳跟孩子说的话是:你真笨!神仙也教不好你!考第一是应该的!这事你做不好!竟干用不着的等。或许你的孩子缺点很多,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一定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美国有一种EDA教育,就是经常对孩子说:你好棒!这一教育理念认为,告诉你的孩子“你好棒”给你的孩子一种信心,比你的孩子真的好棒还重要。这句话希望大家能记住。

四、让孩子做一个勇敢坚毅的人

勇敢坚毅是成功的保证。如果说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家长是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那么那些过分地呵护孩子的家长却是给孩子的人生布下了甜蜜的陷阱。如果家长从小就把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将无法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最终被社会所淘汰。(举例——学习好也不能读大学)那么,家长要从哪几方面做起呢?

1、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能够愉快地与人相处是孩子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不能让他们心有杂念,其他的毕业再说。这显然是错误的。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孩子有更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生存能力,能力是从小培养的,如果只片面地追求分数,那么,你培养出的孩子将是一个废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30岁不会找对象,高分低能)从宏观上看,国与国之间是竞合并存,如果你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能上重点大学,那么他可能要肩负历史的使命,能力越强为国家做的贡献就越大;从微观角度来看,不论是谁,一个人活在世上总得与人打交道吧,能够很好的与人相处的人,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容易成功。因此,孩子从小学会与人相处不但可以发展心理、健全人格更能从中积累经验,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1)给孩子与人相处的机会(该玩得玩,适时安排外出,不脱离集体生活)。(2)教给孩子与人相处的原则(相互尊重、乐善好施、心胸宽阔、真诚相助)。

2、告诉孩子可以说“不”

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不等同与懦弱,孩子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自尊。俗话说“圣命难违,父命难违”,人生修炼中最难学的就是说“不”,简单的一个字对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判断力大有好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到:(1)鼓励孩子敢于表明观点。对不正当的行为与诱惑要勇敢地说“不”。敢于表明观点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取得共识,避免做违心的事(包括违法);另一方面还显得光明磊落,避免产生误会。很多人当别人有所要求时,不管是不是合理,也不管自己是不是能做到,都不忍心拒绝对方,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自己活受罪。除了对别人以外,对自己的不妥当行为也应该说“不”(如,电视节目好看但是时间已经很晚了,家里有电脑忍不住想玩游戏)。能对自己和别人的不良行为敢于说“不”也是勇敢的行为。(2)教孩子把握好说“不”和顶嘴的分寸。许多家长知道唯唯诺诺的孩子将来成不了大事,但又讨厌孩子顶嘴任性,怎样区分呢?关键是从孩子的角度看他说的是不是有道理,有理是前者。对无理的顶嘴或任性,家长要进行冷处理,如:先讲道理然后让他闭门思过;先不跟他理论给他个台阶,让他自己走开;转移话题或双方各退一步等。切记,家庭要有民主的氛围,即使孩子说的不正确也要允许他们分辨,犯罪嫌疑人还可以为自己辩护呢,难道孩子还不如他们吗?但是,决不能纵容,要有效控制孩子的需求。不能无止境的满足孩子,那样也会使他们迷失方向。所以家长要掌握好管教的分寸。

3、引导孩子视苦难为教育,视挫折为成长

人的本领是从艰苦奋斗中锻炼出来的。大多数的富家之子总是不能抵抗财富所加于他们的试探,因而陷入不屑的生命中,这些人不是穷苦孩子的对手。往往是那些为了摆脱贫困境地而奋斗的孩子才会成为可造之才。许多家长总会发出这样的慨叹:咱小的时候也没人管啊,都挺懂事的,现在的孩子天天说着看着,也让人操心。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小的时候家里孩子多,家长管不过来,无形中给了孩子施展才能的空间,许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那时候生活也不富裕,有的孩子习惯了也就不觉得苦了。也有的孩子由于向往富裕的生活因此而发奋努力,成就人生。国外有一个在贫困中奋斗出来的人说:“我虽然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要努力成为富人的祖先。”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为孩子经受苦难战胜挫折做好思想上的准备。(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包括学习、做事)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在做的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并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2)控制孩子的零花钱,教育他们不攀比。(3)在有些事情上不要同情孩子。不要把过失和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避免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不良作风。(举例——中国学生过生日郊游遇雨;日本小学生搬桌子)(4)对于那些少数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更要耐心地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心态战胜困难战胜自我。而不应该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要正视现实学会百折不挠。我们可以不比正常人,但是跟自己比,可以选择活得更好的方式。(张海迪、千手观音)

以上是我在家庭教育中有关引导孩子做人的一些看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作为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衷心祝愿咱们的孩子都能有一个理想的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2
为什么做人比学习更重要?因为如果做人做好的话,就算有学历也没有用.在此我给你一个真实的事:
有一个在日本留学生,因为家很穷,所以就要在一家饭馆给人家洗碗牒,在收他的时候,那个老板明确要求他一个碗要洗5次,可他头几天就洗了5次可以后就只洗了3次,在一次老板看到他只洗了3次就问:"你为什么只洗了3次碗?"留学生说;"因为我的技术好."
后来他被赶了出去,他又到了第二家饭馆洗碗牒,可没过几天又被人家赶了出去,最后他的学校又赶了他出去,他只好回中国了.
那你现在只到为什么了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20
北大福建招生组负责人说:欢迎优秀的理科生投奔北大

“北大并非只是文科才子的天下。原来的旧观念需要改一改了。北大同样欢迎优秀的理科生!” 昨晚,来自北京大学福建招生组的四位老师下榻我市某酒店,他们和广大高考考生及家长一样,同样密切关注着高考成绩的出炉,随时准备接受咨询。

优秀综合性大学文理兼长

招生组负责人之一张浩达老师说,说起北大,人们自然想起它的文科,仿佛只有文科成绩特别高的学生才能与它结缘,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北大的理科也有不少强项,比如物理系、数学系、生命科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地球与空间学院的诸多专业,同样久负盛名。近年来,北大不断追加理科的招生计划,就是想证明一点:优秀的综合性大学都是文理兼长的。

北大走出的工程师更具人文素养

张浩达认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多学科交叉发展、并驾齐驱的时代,通才的培养有赖于通识教育。通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既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又有严密的逻辑思维。

北大的通识教育,概括起来可通过4个阶段完成:学习认知——学习动手——学习合作——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按这个“四段论”比较和分析,在全国高校中,能让学生完成前一、二阶段任务的肯定不少,但能让学生达到第三段水平的就很少了,到了第四段,更是凤毛麟角。北大之所以是北大,就是它一直坚持“完成学生整体的人文和人格教育为目标”。人们总是单纯地认为,培养工程师的地方必定以理科见长,往往忽略了工程师必不可少的人文修养的汲取。换句话说,从北大走出来的工程师肯定与众不同,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已积蓄的人文素养。

认识世界和做人远比专业学习重要

张浩达说,为了改变人们传统的偏见,他和同行的一些同事已经整整花了七年的时间,每到一个地方招生,首先要澄清这个认识。

张浩达在北大执教信息管理专业,他的一位厦门籍学生,文科成绩也非常不错,所以他鼓励这位女生辅修了两个文科专业,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他说,他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也有文科生一样出众的才华。在双十中学、厦门一中今年已确认7名保送北大的学生中,厦门一中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林廷懋,即将就读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浩达表示,他同样要敦促这位“小院士”更好地打好人文底子。

选择学校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一些考生及家长常为此困惑。随行的漳州籍北大研究生林常森认为:选学校比选专业重要,因为专业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从长远看,在大学阶段,学习如何认识世界和如何做人远比专业学习
第3个回答  2006-12-20
同意楼上的。
做人一定比学习更重要!你学习再好你走上社会别人不一定看的到你的学历,但看的到你的行为、人格!
你学习再好,做人不行,如骗人等被公安抓了,你学习再好也没用!
第4个回答  2006-12-22
德才兼备,德比才更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