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白黑菇
拉丁学名: Russula albonigra (Krombh.) Fr.
俗名别名: 黑白红菇、火炭菌、火炭菇。
分布地:江西、广西、云南等地。
生态习性:夏秋季生于混交林中地上。可食。
菌盖宽5.5—15厘米,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或深凹,白色或污白色,很快变灰褐色,后黑色,稍粘,边缘初内卷,无条纹。菌肉白色,老后或伤后很快变黑。无特殊气味,味道柔和或稍辛辣。菌褶带白色,后浅灰色,最终黑色,延生,密而窄。菌柄长2.5—6.5厘米,粗1—4厘米,白色,后浅灰色,很快变浅黑色,近柱形或向下略细。
扩展资料:
火炭菌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只是它与亚稀褶黑菇(一种毒性很强的野生菌)十分相似,采收时要注意区别。云南省部分地区群众有吃火炭菌的饮食习惯,一定要把火炭菌家族里的毒菌亚稀褶红菇与可食菌(稀褶红菇和密褶红菇)区别开。几种菌子外形上非常相似,要专业人员借助显微镜或者毒素检测的方法才能最后确定。食用菌类时应确保熟透,不采摘不熟悉的菌种。
亚稀褶黑菇简介:
又称毒黑菇,火炭菇。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四川、云南、江西、福建等地。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菌盖直径6-11.8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燥,有微细绒毛,边缘色浅而内卷,无条棱。菌肉白色,受伤处变红色而不变黑色。菌褶直生或近延生,浅黄白色,伤变红色,稍稀疏,不等长,厚而脆,不分叉,往往有横脉。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及混交林地上分散或成群生长。
亚稀褶黑菇是各地毒菌中毒事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毒蘑菇之一,此种毒菌误食中毒发病率达到70%以上,半小时后发生呕吐等,死亡率达70%。属“呼吸循环害损型”。食者2-3天后表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小便酱油色,急性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者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或中毒性心肌炎所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