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姜维的评价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对于姜维,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里,对他的记载是中规中矩、既无拔高也无低估。

姜维是三国后期的人物,可以说他一生只与一个敌国(魏国)一个敌将(邓艾)对垒,他的表现也是中规中矩并无什么出格表现。与三国前期那些多出身草莽的将领不同,姜维履历完整。小小年纪已经参与平定羌、戎叛乱的战事,投奔诸葛亮后深得信任,被诸葛亮选为悉心培养的接班人,27岁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并称“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如果说关羽、张飞是出身草莽的将领,那么姜维就是科班出身的学院派将领了。

学院派与草根派的区别就是,他们军事素养高、行事作派有规有矩,什么事情都讲个一二三四五,但不会干什么出格的事,不会给你什么惊喜。比如张飞那种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的事,他是不会干的。所以,让他诈降钟会以图东山再起,也是多半不会成功的。诸葛亮选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也许就是因为看到他身上具有这种特质吧。

其实,这也是当时的天下情势决定的。魏蜀吴三强鼎立的局面形成后,过去那种有日没日、有前方无后方,一日转战千里,今天与这个打明天与那个打的军阀混战形式早已不复存在,战争已变成国与国之间的正规战争了,有时候就由不得你发挥了。

总的来看,姜维在日后的军事生涯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基本上忠实地执行了老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三国志》评曰“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料擿”是思考探索的意思,即人们认为姜维投错阵营、身死宗灭,随意贬低他,而不以实际情况加以考虑分析,这样是不符合《春秋》褒贬一个人的要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0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甘肃)。 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 


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
诸葛亮算无遗策,唯一一次被识破就是姜伯约。姜维与赵云大战于天水城下。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姜维伏兵杀出,赵云奋力脱困,引败军来见孔明。孔明惊问:“此是何人,识吾玄机?”有南安人备言姜维之能,赵云又姜维枪法精妙。孔明心内甚爱之,遂定计收了姜维,将平生之能尽授。 


与姜维交过手名将有赵云、魏延、关兴、张苞、邓艾、邓忠。名单比前几位差了点,主要蜀后期基本没什么大将了。没关系,既然能得到赵云的肯定实力绝对没问题。

历史评价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姜维,雄儿也。”   

郤正:“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郭颁: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干宝: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李贽:“又一孔明”   胡三省:“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 

刘咸火斤:尚云虐用其民,开门揖盗,评责其玩众黩旅,一切伪降之谋皆削而不载,所以深罪之。按尚说是陈意,陈之贬姜乃师樵周之论。   

左思《三都赋》: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蜀人: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   

王鸣盛:“姜维志在复蜀,不成被杀,其赤心则千载如生.维之于蜀,犹张世杰、陆秀夫之于宋耳。”  

胡三省:“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之贬,非也。”   常璩: 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   

何焯: 姜维执政时,蜀的根基已经不稳,政治司法,今非昔比,人民无法很快从战争中恢复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