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这个地名,说起来很复杂也很有意思。从置邑算起,这个地方应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铁岭以前不叫“铁岭”,以“铁岭”为名,那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的事情了。当年洪武大帝朱元璋建设的“铁岭”,也不是今天赵本山忽悠的“比较大的城市——铁岭”,而是另一个地方。
明朝之前,这里曾先后有银州、新兴等名字。银州是辽代所设,《辽史》载:“银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说的是银州曾名为“富州”,但“富州”根本不在辽宁而在黑龙江。银州——其实就是辽代把原来在黑龙江流域的“富州”南迁后而改换的新名字。
金、元时期又废“银州”而改名“新兴”,三百年间此地一直称“新兴”县,民间亦称“新兴”为“古银州”。(《金史·地理志》)直到明朝建立的第26个年头即公元1393年,“古银州”才开始有了“铁岭”这个名字。老名字“银州”并未被人遗忘,如今铁岭市的主要城区就被称为“银州区”。
明朝把“古银州”更名为“铁岭”其中也有几分曲折。“铁岭”全称应该叫“铁岭卫”,就和今日天津原为“天津卫”一样,都是明朝军事组织的名称。朱元璋创立的军制形式,是一种屯田与防卫相兼的新军事体制,史称“卫所”制。
明朝收复东北比较晚,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年二月,元朝辽阳中书省平章刘益,向明朝请降。明朝遂在辽阳设置“辽东卫”指挥使司,仍以刘益为指挥同知,驻扎辽阳。就此,明朝正式接管辽宁。(《明太祖实录》)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明在全国变更体制,设都指挥司。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境“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至开原”,统领“辽东诸卫兵马,修治城池,以镇边疆”。(《明史·地理志》)
在初建“辽东都”指挥使司的时候,辽东地区与朝鲜分列于鸭绿江。但是到了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诏命辽东,依元朝疆域为明与朝鲜的边界,并任命指挥佥事刘显到元朝时期的边界“古铁岭”建卫,名铁岭卫。并“命户部咨高丽(王氏高丽)国王: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于开元……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明实录》)
“古铁岭”在今朝鲜江原道元山南部,也不是一座城而是一座山,距朝鲜首都平壤仅150公里。元朝时曾为中朝边界,后被高丽夺回,将边界推至鸭绿江。故而“古铁岭”已经是朝鲜腹地。
而朱元璋却要把边境划到人家城门口,——“从辽东至铁岭(山)七十站,站置百户”。高丽国王“马上泣曰,群臣不听吾攻辽东之计,使至此!”(《高丽史》)因奈于国力,故不敢与明朝直接冲突。只好上表申明,铁岭山(古铁岭)以及铁岭山以北直至鸭绿江是高丽领土。
当年元灭金时,把铁岭山附近的和州误会成沈阳附近的双城,才在此任命了总管、千户,后经交涉,已将此地归还,借此说明元朝并未以铁岭山为边界。
朱元璋也自知理亏,但也要找找颜面,下谕说:“高丽以鸭绿江为界,今饰辞铁岭(山),诈伪诏然”(《明史》卷208《外国·朝鲜》)话里明明白白的承认鸭绿江为界,但也得责高丽得寸进尺。最后说,“高丽所言,未可轻信,必待详察然后已”,说到这已经有可商量的意思了。双方反复交涉,长达5年之久,最后明朝让步!
朱元璋能作出让步,和高丽的“据理力争”不无关系,但并非主要原因有。铁岭山是朝鲜腹地,在此设立卫所是不可能的。并且,明朝军队其实一直都滞于鸭绿江一带,根本无法进入高丽,也没有军事进入的事实。二是,明朝的大敌是北逃的元朝蒙古残部,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的目的,实质是上北防蒙古。
最后,历史上朝鲜与中国屡次爆发王朝战争,“汉伐四次,魏伐二次,晋伐一次,隋伐二次,唐伐四次,辽伐四次,金伐一次,元伐五次”,尽管都是中国取胜,但是往往得不偿失。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把“铁岭卫”改建到“古银州”,在此设卫任命刘显为“铁岭卫指挥佥事”。“铁岭卫”巩固“开原”防务,成为沈阳的门户,发挥重要作用。而“古银州”从此就称“铁岭卫”,后来又经沧海桑田,“铁岭卫”就成了今天辽宁省北部城市——铁岭!所以现在铁岭人常说:“铁岭无铁,银州无银”就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铁岭也好,银州也罢都是其他地方的名字,铁也好,银也罢都是别人家的。
顺便再说一句,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铁岭诞生的前一年,王氏高丽王朝的大将李成桂篡权,成为李氏高丽开国之主——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赐书,恢复高丽古名——朝鲜,至此李氏朝鲜建立。也就是在这一年,朱元璋太子朱标去世,远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的一颗野心开始躁动起来!7年之后(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挥军攻陷南京,抢了亲侄子的皇位 ,是为明成祖。“铁岭卫”,这个北防“女真”,西防“蒙古”的军事重镇,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明王朝内部的血腥撕杀,静静等着堡垒从内部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