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的“九”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九”的意思:屈原的《九歌》实为十一篇,与“九”不合,后人被“九”字所困惑,有的楚辞学者采取合并、或取或舍等办法,以合“九”数,即为《九歌》。

出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所作。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扩展资料

《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

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从《九歌》的内容和形式看,似为已具雏形的赛神歌舞剧。《九歌》中的“宾主彼我之辞”,如余、吾、君、女(汝)、佳人、公子等,它们都是歌舞剧唱词中的称谓。主唱身份不外三种:一是扮神的巫觋,男巫扮阳神,女巫扮阴神。

二是接神的巫觋,男巫迎阴神,女巫迎阳神;三是助祭的巫觋。所以《九歌》的结构多以男巫女巫互相唱和的形式出现。

这种男女感情的抒写,是极其复杂曲折的:有时表现为求神不至的思慕之情,有时表现为待神不来的猜疑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会的欢快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别的悲痛与别后的哀思。从诗歌意境上看,颇有独到之处。

同是言情之作,而《九歌》较之《诗经》的郑、卫之风,确实不同。但这并非由于“世风日下”的“再变”,而是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民族文化不同特征的表现。

郑、卫之诗,表现了北方民歌所特有的质直与纯朴;而《九歌》则不仅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而且呈现出深邃、幽隐、曲折、婉丽的情调,别具一种奇异浓郁的艺术魅力。

男女之情并不能概括《九歌》的全部内容。作为祭歌,由于它每一章所祭的对象不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如《东皇太一》的肃穆,《国殇》的壮烈,便与男女之情无涉。

《国殇》是一首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也是一支发扬蹈厉、鼓舞士气的战歌。它通过对激烈战斗场面的描写,热烈地赞颂了为国死难的英雄,从中反映了楚民族性格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5
屈原的《九歌》实为十一篇,与“九”不合,后人被“九”字所困惑,有的楚辞学者采取合并、或取或舍等办法,以合“九”数,因此,出现《九歌》九篇、十篇等说法。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说:“《九歌》实只有九篇”。谭介甫《屈赋新编》(2)也为九篇说。明人汪瑗首创十篇说。他在《楚辞题序跋按》中认为,《礼魂》是前十篇的“乱辞”。清人马其昶《屈赋微》则说:“《礼魂》各附前十篇之末,不自为篇数。”明汪瑗《楚辞集解》、清王闿运《楚辞释》等,均主十篇说。楚人崇九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似为神谜之字。《九歌》的“九”字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后人对“九”解释不尽一致,而且争论较多。宋人朱熹《楚辞集注》说:“篇名《九歌》,盖不可晓。”据考查古籍文献,对“九”的解释达十多种,主要说法有以下九种。
1、九天说。何新《〈九歌〉十神奥秘的揭破》(3)一文说:“‘九’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之数。……而《九歌》,实际上就是‘天歌’,亦即‘九天五宫十神之歌’的缩写语。”褚斌杰《楚辞要论》(4)认为,在神话传说中,《九歌》乃是从夏后启“三嫔于天”中取名而来的,《九歌》之名的解释,最顺理成章的理解就是九天之歌的意思。古代称天为“九天”或“九重”,既见于屈原作品,也见于古文献。《史记•封禅书》载有“九天巫,祠九天”。《离骚》载有“指九天以为证”,《天问》亦载有“九天之际”、“圜则九重”。
2、虚数说。明杨慎《丹铅录》:“古人言安,多止于九。……《楚辞•九歌》乃十一篇,《九辩》十篇。宋人不晓古人虚用‘九’之义,强合《九辩》二章为一章,以协九数,兹又可笑耳。”古今认为“九”是虚数者较多,清人汪中《述学•释三九》说:“九者,虚数也。”并说《九歌》之“九”不过是表示篇数之多、章奏之繁。清马其昶《屈赋微•前序》说:“盖《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九者数之极,故凡其多之数,皆可以九约之,文不限于九也。”
3、阳九说。王逸《楚辞章句》:“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故天有九星,以正机衡;地有九州,以成万邦;人有九窍,以通精明。”台湾大学学者杨希枚《说神秘数字七十二》(5)一文进一步解释说:“显然的,王逸认为: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窍——九是经纬天地人伦之道的一条纲纪,且人原是‘与天地合度’的,因此赋颂之作也须与天地合度,从而以阳九命名。”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引《文选》五臣注:“九者,阳数之极。”由此看来,阳九说类似于虚数说。
4、实数说。谭介甫《屈赋新编》说:“《九歌》实只有九篇,《国殇》即是为屈匄殉难命名的,原有‘乱辞’五句(指《礼魂》)是和《九歌》共用的。‘乱辞’本不能独立成篇。”李延陵《关于九歌的问题》(6)一文说:“先秦古籍中的《九歌》的‘九’都是实数。”因此,有的学者将《九歌》十一篇以“九”为实数,整合成九篇,如林庚的《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姜亮夫的《屈原赋校注》(7)等。也有学者认为是古人误编而成十一篇,实为九篇,如宋代晁补之的《重刻楚辞•离骚序》。
5、九神说。王逸《楚辞章句》有“言祠祀九神”之说,意思是说《九歌》之所以称“九”,是因为它所祠祀的乃为“九神”,因此,后人承袭此说较多。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认为,《九歌》本十一篇,其言九者,盖以神之类有九而名。刘永济《屈赋通笺》(8)说:“观叔师(王逸,字叔师)《礼魂》注,明云:‘祠祀九神’。则《九歌》之作,初为九神。”潘啸龙《〈九歌〉六论》(9)一文说:“《九歌》之名‘九’,并非在其篇数,而在于其所祠祀的神灵之类为‘九’。”徐英《楚辞札记》、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10)也沿袭此说。此说类似于实数说。
6、九为纠说。此说以郭沫若为代表。他在《屈原赋今译》(11)中说:“‘九’并不是数目字,或许是纠字的意思,取其缠绵婉转。”马茂元在《楚辞选•九歌》(12)中进一步解释说:“纠者合也。则纠也是多数的意思。”
7、九为鬼说。龚维英《楚辞学习札记•〈九歌〉释九》(13)说:“《九歌》之九,决非数目字九,读音亦非‘纪有切’。《九歌》之九,应读为‘举洧切’,就是鬼的别体字。……《九歌》者,鬼歌也,祭祀鬼神之歌也。”龚维英认为“九”、“鬼”可以通用,所以在他后来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楚辞研究方面的文章里,把“九”大都解释成“鬼”。林河在《试论楚辞与南方民族的民歌》(14)一文中,从侗族语音方面更进一步考证,认为:“《九歌》可译作《鬼歌》,亦即《神歌》,是专供迎神而唱的歌。”
8、九为终说。吴孟复《读骚小笺》(15)说:“就字义言,《汉书•杜钦传•注》:‘九,数之极也’;《说文》:‘九,阳数之尽也’;而‘终’亦训‘极也’、‘穷也’(《广雅》)、‘竟也’(《尔雅》)。故‘终’与‘九’义正相同。”他还认为《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复”的“九年”即是“终年”。
9、九为虬说。“虬”即今“虬”字,意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姜亮夫在《诗骚连绵字考》(16)中以“九”为“虬”,在其《楚辞学论文集•九歌解题》(17)中,认为夏人尚九,九为夏数,“九”源于龙蛇崇拜。他说:“盖夏族中心之人曰禹,禹字从虫从九,即禹字之本,九者象龙属之纠绕,夏人以龙虬为宗神,置之以为主,故禹一生之绩,莫不与龙与九相关。”
除以上九种说法之外,对于“九”的解释还有“究”、“曲”、“走”等等。如丁山《夏文化论文选集》(18)说:“九者,究也,数之终也”;林义光《文源》(19)说:“九本义当为曲”;陈抡《历史比较法与古籍校释》(20)认为“九”就是“走”。
“九”字与楚人的崇尚有关。《楚辞》有《九歌》、《九章》、《九辩》、《九怀》、《九叹》、《九思》。这些诗篇中,有“九天”、“九州”、“九皋”、“九嶷”、“九坑”、“九河”、“九隅”(即九州)、“九曲”(即九天)、“九灵”(亦即九天)等等。这类“九”均属虚数,并非实数九,包含“多”的意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