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包括哪几方面?

有关的方面:事迹、人物、生活、日常小事

道德包括:

一、一般欲望部分

行动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鲁莽,迟钝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节制和自制,不道德有放纵和冷漠,病态和变态等。

二、特殊欲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节俭,不道德有挥霍,浪费和吝啬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严肃和温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谈方面的道德有风趣和诚实,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夸张和刻板等。交际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谦逊,不道德有骄傲,虚荣和虚伪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爱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恋和谄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虑方面的道德有周详和谨慎,不道德有繁琐,冲动和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广博,不道德有肤浅和狭隘等。

扩展资料:

道德的起源为: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8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社会公德 简称"公德"。

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职业道德

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家庭美德

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即调节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它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所谓个人品德

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道德品质。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个人品德的存在,构成了其它三个道德的基础。

1、只有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才会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修养的提升,在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理解别人的同时,也必然获得别人的尊重、关心和理解,从而推动社会公德的前行。

2、只有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才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每一名员工都代表其所属职业的形象,其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对其职业道德的评价。不讲职业道德的行为多是由于这些工作人员缺少个人品德的修养造成的。他们平时轻视自己的人格,不用个人品德来约束自己,因而也就不可能受到职业道德的约束。 

3、只有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才会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成员间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内容,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家庭美德最基本的要求是夫妻平等。

第2个回答  2013-12-17
“公德”和“私德”。

“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私德”包括:“加强修养,自尊自爱;助人为乐,奉献爱心;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宽容大度,与人为善;友好交往,礼貌文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4-06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7-12-19]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8-15
用大白话说,就是趋利避害,长久谋划。
道,源自于 原始社会 观测天象,天体运行轨迹,季节 昼夜 潮汐,气候, 后来引申为方法 套路, 适应自然的方法和套路技巧,
德,个人 顺应自然规律 顺应天道的 自觉性,顺应天道的能力。尽量让脏腑平衡,接近完美的动物本能状态。不跑偏,

更通俗的说,就是趋利避害,,大部分动物 在这方面都比人厉害,比如狗 从来不吃桌子上面的饭菜,因为狗知道 这样搞 容易挨揍。 燕子在房檐下面做窝,但是从来不和户主接近,因为燕子知道 接近户主 性命不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