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博弈论解析中美关系

如题所述

这种观点相应的结论是:谁老是讲博弈,就说明他忘记了时代的变化。其实,博弈本身就蕴涵合作,将“博弈”和“博弈论”简单地等同于“冲突”和“冲突论”,这恰恰是对“博弈”和“博弈论”的极大误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曾经来华演讲,其题目即为“通过代理来研究博弈中合作”。事实上,正视和研究国家间的利益博弈,不仅可以更好地透视国家间的冲突,也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家间合作提供了一把“智慧之钥”。一、从“囚徒困境”看基本博弈模型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由出生于匈牙利的数学家约翰?冯?纽曼所创立的。这一理论研究的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者的博弈中,其中每一方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研究其他方的策略,并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从而形成以冲突和合作为基本形式的互动。研究博弈可以从最简单的两人棋类比赛开始,来理解各类博弈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原理。这是一种参与人数确定、游戏规则明确、纯粹以策略取胜(包括以对方策略失误取胜)的简单博弈。但是,最近三四十年来,博弈论已经远远超越了棋局研究,而成为人们从处理生活小事到解读国际风云的一把“智慧之钥”。以博弈论著名的案例“囚徒困境”为例:警察抓到两个纵火案犯罪嫌疑人,然后将它们隔离关押起来,并要求他们坦白交代。假定:如果两人都承认纵火,每人将被判刑3年;如果都不承认,每人将被判刑1年;如果一个不承认而另一个坦白并作证,那么抵赖者将被判刑5年,坦白者将被释放。这两个囚徒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显然,在以上假定中,最好的结果是双方都选择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刑1年。但是,由于两个囚徒在理论上都是从利已的目的出发进行决策的所谓“理性行为者”,在无法获取对方的完全信息并给予对方充分信任的情况下,每一个人大概都会选择似乎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即选择坦白。“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增克于1950年提出的。这个假定的故事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现在人们常常用它来分析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各种现象。比如,军备竞赛就是这样一种“囚徒困境”。作为博弈的双方,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甚至人为制造各种强化互不信任的信息,因而陷入一个不断谋求自身安全、然后不断感觉还不安全而且安全形势也确实相应地不断恶化的困境而不能自拔。但愿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不至再次进入类似的“囚徒困境”。展开剩余(9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