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有几个儿子?他们的封号、事迹?

如题,谢谢诸位

一共14个儿子

恒山王李承乾是长子,自幼聪慧,被封为中山郡王。太宗即位后就立他为太子。贞观九年李渊死后,太宗居丧,李承乾受命处理事务,颇识大体。之后太宗每次出巡,都留李承乾监国。但是后来李承乾逐渐沉溺于声色,挥霍无度。他喜欢学习胡人的生活方式,又被揭发有恋童癖。加上有足疾,唐太宗渐渐不喜欢他了。为了保全太子之位,贞观十七年,他拉拢唐太宗的弟弟汉王李元昌、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杜如晦之子驸马都尉杜荷等预谋造反。阴谋败露后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不久死去。死后被追封为恒山王。

楚王李宽是次子。出生后不久就被过继给早亡的叔父楚王李智云(唐太宗的五弟)。但不幸童年夭折。贞观年间追封为楚王。

吴王李恪是三子。其母为隋炀帝的女儿。武德三年被封为长沙郡王,后又先后迁为汉王、蜀王、吴王。李恪善于骑马射箭,同时精通文史。太宗认为李恪很像自己,对他十分器重,曾经一度想立他为太子,但因长孙无忌的反对而作罢。后来唐太宗死后,为了稳固唐高宗的地位,永徽四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利用驸马房遗爱、大将军薛万彻的谋反案,把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江夏郡王李道宗等有名望的宗室王爷处死了。

濮王李泰是第四子。他从小饱读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历封宜都郡王、卫王、越王、魏王。他在性格举止上很像唐太宗李世民,倜傥不群,礼贤下士,喜好文史。他在魏王府里开设文学馆招贤纳士,声誉极高。他曾编撰《拓地志》,流传至今。后来他对皇位有了野心,于是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刑部尚书郇国公张亮等都成了他的党羽。事情败露后,被贬为东莱郡王,后来升为濮王。永徽三年病逝于勋乡县,是年三十五岁。

庶人李佑是第五子。武德八年,李佑被封为宜阳郡王,后先后改封为楚王、燕王、齐王。贞观年间任齐州都督。他行为乖张,在齐州私自招纳剑客,危害民间,行为不法。后来他心想皇位,于是杀死监视他的官员权万纪,起兵造反。当地居民因他平时的恶习,都很恨他,于是拼死抵抗。不久,将军英国公徐世绩率军赶到将其擒拿。唐太宗将他处死,废为庶人。

涪陵郡王李愔是第六子。贞观五年被封为梁王,后改封蜀王。他性情顽劣,常常无理殴打下官。由狩猎无度,纵欲无节,被李世民斥为禽兽不如。官至黄州刺史。永徽四年首吴王李恪的牵连,被贬为庶人,徙居巴州。后加封涪陵郡王。乾封二年病逝。

蒋王李诨是第七子。历任夏州刺史、相州刺史等。上元元年,有人诬告他谋反,遂惶恐自杀。死后赠司空、荆州大都督。

越王李贞是第八子,初封汉王,后历封原王、越王。他擅长骑射、精通文史、很有才干。武则天掌权时,越王李贞联络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琅琊郡王李冲等诸王匡扶李唐江山。垂拱四年,琅琊郡王起兵反武,李贞发兵响应,战败后自杀。

唐高宗李治是第九子。贞观五年封为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为皇帝。性格懦弱,先后被赵国公长孙无忌、武则天等控制。

纪王李慎是第十子。贞观五年封为申王,后改封纪王。任荆州刺史。他为政清明,勤俭爱民,声誉很好。李慎从小好学,精通文史,文采出众。永徽年间任左卫大将军、荆州大都督。越王李贞反武后,他被牵连,流放岭南,途中病逝。

江王李嚣是十一子,贞观五年封王,次年夭折。

代王李简是十二子,贞观五年封王,同年病故。

赵王李福是第十三子,贞观五年封王。贞观十八年任秦州都督,二十三年兼任右卫大将军。咸亨元年病逝。

零陵郡王李明是十四子。贞观二十一年封曹王。显庆年间任梁州都督,之后历任虢州、蔡州刺史。永昌年间,武则天以其与章怀太子同谋造反为名,贬他为零陵郡王,后来他被逼自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8
唐太宗的大儿子李承乾从小就聪慧,八岁即被立为皇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但成年后的承乾无所作为,还喜好声色,骄侈荒淫。《新唐书》记载他一段言词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而且为了稳坐他的太子宝座,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让唐太宗看到的永远是他言必忠孝的一面。但后来还是露了狐狸尾巴,想谋反时被人告发,被废为庶人,关押在右领军府,后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

第二子楚王李宽,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第三子吴王李恪文武双全,为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也深得太宗的赏识,欲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的反对。后来,长孙无忌辅立李治,借“谋反案”将李恪杀死于冤狱之中,“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第四子李泰,后人称魏王,因心怀夺嫡之计,和太子各树朋党,意图谋反。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后,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后改封泰为顺阳王,迁居均州的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高宗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年仅35岁。

第五子李佑,喜好打猎,鬼混度日,长史的谏言一句也听不进去。连累长史被太宗指责辅导无方。后来太宗还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

贞观十七年,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被李祜派刺客刺杀,发动叛乱,事败。李祜被贬为庶人,赐死于内省。

第六子李愔,喜欢在田间狩猎,却不避禾稼,把百姓辛苦栽种的庄稼任意践踏,毁屡次为非作歹,深为百姓所怨恨。曾令太宗大为恼怒,曰:“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被贬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李愔再次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第七子李恽,十年被改封为蒋王,安州都督。但因其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被人诬告谋反,自杀。

第八子李贞,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第九子李治,即后来贵为天子的唐高宗,却昏聩地把大权交给武则天;第十子李慎,被武则天所杀;第十一子李嚣和第十二子李简,分别于贞观六年和五年薨;第十三子李福,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十四子李明,与庶人串通谋反,被贬黔州,后自杀。

根据史家记下的这些宫廷轶闻,我们可以知道太宗14个儿子,除李福、李治以外,其余都“死于非命”。《旧唐书》:“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不仅其他人这样说,其实太宗自己亦不好受,在颁布诏书杀李诏时,太宗“为之洒泣”,喟叹:“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

试想,如果李承乾等如果不是皇帝的儿子,还能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杀吗?他们的死应该与他们是皇室后代多少有些联系吧。因其特殊的身份,使其有了“骄侈”的资本,骄侈到极至,难免堕落。
第2个回答  2010-07-28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
1.长子 承乾(太子) 母:长孙皇后 承乾秉性聪明,8岁即封为皇太子。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后来,承乾想谋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
2.二子 宽 母:不详 早夭
3.三子 恪(吴王) 母:是前朝公主、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贞观元年册封后妃时,可能被拜为“四夫人”之一的淑妃。 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4.四子 泰(魏王) 母:长孙皇后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李泰为濮王。李泰于永徽三年(652年)十二月十六日薨于郧乡,享年33岁。
5.五子 佑(楚王) 母:阴氏,阴世师的女儿,“四夫人”中的德妃。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佑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佑事败亦被杀。
6.六子 愔(梁王) 母:四夫人之一的淑妃。(大杨妃) 吴王恪的亲弟弟。 浪荡公子,先封梁王,贞观十年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永徽四年,坐与李恪谋逆,被废为庶人,乾封二年死于流配地巴州,死于流配地巴州。
7.七子 恽(蒋王) 母:王氏 蒋王李恽,唐太宗第七子,王氏所生。贞观五年(631年),封郯王,十年(636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赐实封八百户。二十三年(649年),加实封满千户。永徽三年(652年),封梁州都督。后历遂、相二州刺史。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有人诬告李恽谋反,李恽惶惧自杀
8.八子 贞(越王) 母:燕妃 皇后的四夫人之一“贤妃”(后迁德妃)女皇武则天的表姐、隋朝上柱国燕荣之孙燕氏。“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九子 治(唐高宗) 母:长孙皇后 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
10.十子 慎(纪王) 母: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之首,韦贵妃。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11.十一子 嚣(江王) 母:燕妃 皇后的四夫人之一“贤妃”(后迁德妃) 早夭
12.十二子 简(代王) 母:不详 早夭
13.十三子 福 母:小杨妃 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
14.十四子 明(曹王) 母:巢王妃杨氏(李元吉的老婆) 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
第3个回答  2010-07-28
唐太宗诸子

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承乾秉性聪明,武德三年,封恒山王。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但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玩。后来,他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

第二子楚王李宽,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第三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外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四子李泰,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进封卫王,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十年,改封魏王,心怀夺嫡之计。于是太子和魏王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太子李承乾被杀后,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后改封泰为顺阳王,迁居均州的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高宗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年三十有五。

第五子李祜,武德八年,封宜阳王,其年改封楚王。贞观二年,改封燕王,十年,改封齐王,授齐州都督。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643),李祜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祜事败,贬为庶人,赐死于内省。

第六子李谙,贞观五年,封梁王,十年,改封蜀王、益州都督。田猎无度,不避禾稼,深为百姓所怨,屡次为非作歹,是个浪荡公子。太宗怒曰:“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如谙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贬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李谙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第七子李珲,贞观五年,封炎王,十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诬告李珲谋反,惶惧自杀。

第八子李贞,贞观五年,封汉王,十年,改封越王、扬州都督。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燮、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第九子李治,贞观五年,封晋王。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交给武则天。

第十子李慎,贞观五年,封申王,十年,改封纪王。虽聪明好学,但懦弱无能。越王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第十一子李嚣,贞观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谥曰殇。

第十二子李简,贞观五年封代王,其年薨,无后。

第十三子李福,贞观十三年封赵王,十八年,授泰州都督。得善终,却平庸无能。

第十四子李明,贞观二十一年封曹王。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以上十四子,除李福、李治外,十二人“死于非命”!
第4个回答  2010-07-28
子 太子李承乾( 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彪悍聪颖者,深得宠爱,因嫉妒同母弟李泰受宠而怀疑太宗改立,于贞观十七年谋反被废。按律谋反是死罪,因太宗不舍赐死,最后按通事舍人来济的处理方法,使李承乾活了下来,来济也因此得到看重) 楚王李宽(母后宫,过继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贞观初追封,无后,国除。 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皇子中最为博学者,最受宠爱者,受宠事件举不胜举,也因此而萌生野心,争夺皇位被贬后,太宗依然十分挂念他,后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县,时年33岁) 齐王李佑(母阴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皇后去世后,与妹妹晋阳公主一起被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长大,深得父亲宠爱,太宗出去游玩经常带在身边,立为太子后,应该出居东宫,因太宗不舍硬把他留在宫中,十天半月才回东宫一趟,被褚遂良、刘洎谏不可过于私爱)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杨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