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壤的结构性

如题所述

土壤结构一词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的形态特性;
二是泛指具有调节土壤物理性质的“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是各级土粒由于不同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土壤实体。土壤结构体实际上是土壤颗粒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堆积、复合而形成的土壤团聚体。不同的排列方式往往形成不同的结构体。这些不同形态的结构体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影响土性质及其相互排列、相应的孔隙状况,进而影响土壤肥力和耕性。
单独存在的土壤颗粒称为单粒,除了大的石砾或粗砂粒,土壤中根少有单粒。土壤军粒般都相互联结在一起,形成复粒或团聚体。土壤团聚体实际上就是土壤的结构体,土壤中常见的结构体有以下几种块状结构体为立方体型,长、宽、高大体相等,边面一般不明显,外形不规则块状结构体和核状结构体内部紧实,北方农民称为“土坷垃”。块状结构体一般出现在有机质含量少,质地黏重的土壤,表层、底层和心土层都可见到。块状结构的土壤常形成较大的空洞,加速了土壤水分丢般采用适时杷糖或冻融失,幼苗不能顺利出土,农民常说“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作用使之破碎。在黏重的心土层,常常见到多棱角的碎块,系由石灰质或铁的氧化物胶膜胶结而成,内部十分紧实,称为核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呈薄片状,常出现在犁底层,由于长期耕作受压,使土粒黏结成坚实紧密的薄土片,成层排列。旱地犁底层过厚,对作物生长不利,影响扎根和上下层水、气、热的交换以及对下层养分利用,而水稻土有一个具有一定透水率的犁底层很有必要,它可起到减少水分渗漏和托水托肥的作用,水旱轮作和深耕是改造和加深犁底层的良好方法早地表层常出现土壤结皮,砂壤土和轻壤土,结皮较薄(1~2mm),一旦表层失水干裂成碎土片且边缘向上翘起;中壤以上的土壤,结皮较厚,一般3~5mm,也有厚到几个厘米的,干后裂成大口,耕翻后形成大土块,坚实不易破碎,常压坏幼苗,撕断根系,消除结皮的办法是适时中耕。柱状结构体和棱柱状结构体纵轴大于横轴呈直立型,棱角不明显的为圆柱状结构体,棱角明显的为棱柱状结构体,大多出现在黏重的底土层、心土层和碱土的碱化层。这种结构体大小不一,坚硬紧实,外表常有铁铝氧化物胶膜包被,根系难以伸人,通气不良。结构体之间常出现大裂缝,造成漏水漏肥。常采取逐步加深耕层,结合施大量有机肥料进行改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6
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在田间鉴别时,通常指那些不同形态和大小,且能彼此分开的结构体。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

土壤结构一词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的形态特性;而是泛指具有调节土壤物理性质的“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是各级土粒由于不同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土壤实体。土壤结构体实际上是土壤颗粒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堆积、复合而形成的土壤团聚体。不同的排列方式往往形成不同的结构体。这些不同形态的结构体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影响土性质及其相互排列、相应的孔隙状况,进而影响土壤肥力和耕性。
第2个回答  2016-12-26
  土壤颗粒通过不同的堆积方式相互粘结而形成土壤结构。除砂土外,土壤颗粒在自然条件下是聚集在一起以土壤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土壤质地对土壤生产性状的影响也是通过土壤结构性表现出来。
  土壤结构的类型有片状的、块状的、柱状的和小颗粒粒状的。在旱地表层常出现片状的土壤结皮和板结层。有趣的是在荒漠、半荒漠地区土壤表面由于苔藓、地衣、地钱、真菌、细菌等低等植物的生长而形成的一个复合的生物—土壤片状结构,又称为荒漠生物结皮,是沙地固定状况的重要标志。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内部孔隙少,致密紧实,都属于不良结构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6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在田间鉴别时,通常指那些不同形态和大小,且能彼此分开的结构体。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
第4个回答  2019-02-06
转发自知乎,可以参考一下,主要从定义这方面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土壤的结构性,比较通俗。

土壤肥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水肥气热。

土壤物理方面性质由三相比(固相、液相、气相体积比值)、质地(根据固相砂粒、粉粒、黏粒的质量百分数划分)、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质量)、孔性、结构性(块状、柱状、棱柱状、核状、片状、团粒状、微团粒状)等组成。这些土壤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评价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能孤立只谈一个指标。

土壤学上定义土壤结构是指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土壤结构包含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两个方面,通常是指土壤结构性。

块状、柱状、棱柱状、核状、片状是不良的结构体,总孔隙度小,主要是小的非活性孔隙,结构体之间大的通气孔隙,往往成为漏水漏肥的通道。植物根系很难穿扎,干裂时常扯断根系。

团粒结构是良好的结构体,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内部有多级大量的大小孔隙,团粒之间排列疏松,大孔隙较多,兼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