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待踏马蹄清夜月
一直很喜欢李煜的这一句:待踏马蹄清夜月。无聊枯燥甚至有些崎岖不平的路途,因为这一句的存在被赋予了月光般柔和清亮的朦胧诗意。就如同材料中的那另一个导游,用诗意地眼光去面对旅途中的苦难挫折,生活也便随之充盈了美与灵性。
约翰列侬说:“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或许正是由于我们如第一位导游一般视挫折如死敌的态度,让我们失去了本可以用诗意来解读的许多记忆。倾盆而下的大雨,为什么不能是一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妙机?可以于朦胧烟雨中触摸自然久违的面容,呼吸新鲜的空气。破碎的花瓶,亦具有一种因残破不全而带来的美丽,让人陶醉之余又无限惋惜……诗意地解读生活中的困难,应是一件轻而易举、又充满想象力的妙不可言的事。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用毕生的爱意塑造了木兰这个古今女子完美的艺术形象,充满诗意又不被时代所拘束。富贵时,木兰诗意地享受生活的惬意舒适;战火纷飞,烽火连天时,木兰淡然平静地面对富贵散尽、人去楼空。迁居乡村,诗意地扮演心中的村姑。她流连于乡村美景,看尽春意盎然;她潜心钻研美食,用朴素的食材变出一桌盛宴。她总能从生活中寻出不同的美丽,总能诗意来适应自己生活与角色变换。林语堂用道家精华与时代印迹所锤炼出的木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富有哲思的,简单而又深刻的生活态度。
诗意生活如刘梦得,在陋室馨香里,焚香弹琴,流连于古籍;诗意生活如林徽因,避开车马喧嚣,只在内心修篱种菊;诗意生活如三毛,在大沙漠的孤寂小屋里,用才华与智慧构筑心中的罗马王国。
周国平说:“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外界的一切诱惑与喧嚣于他而言便成了无关之物,关键是要有一个灵魂的核心。”或许,这个核心就可以是诗意吧,拥有充满诗意的灵魂,便定可成为奔波身体与起伏心灵的主人,无畏任何苦难与挫折,失意与不顺。
材料中的那另一个导游,一定是个看透生活本质的智者,才能教会游人拥有一颗诗意生活的心。
让我们一同待踏马蹄清夜月,用诗意的双眼,看透生活原本具有的色彩!


试题分析:
角度一:整体把握材料。
同样的情况,在不同人的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的旅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令人厌恶的“麻子”,充满诗情画意的“迷人酒窝大道”。当然,带给旅客的也是不一样的心境。
——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
角度二:导游一的角度切入。
当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旅客们的心情肯定受到影响,也就无法正常欣赏日本伊豆半岛的美景风光。
——人生路上的“误导”,会让心灵受累。
面对到处都是坑洞很坏的路况,“让大家受累了”,导游连声的抱歉不能改变现状,并不会让旅客快乐起来。
——面对不如意的现状,一味的抱歉于事无济。
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这是道出了客观实情。
——工作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欺骗。
角度三:导游二的角度切入。
——要做人生路上的“好导游”,面对人生路上的“坑洞”、坎坷,引导启发用乐观的心态、诗意的心灵去面对、悦纳。
———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人生路上处处是风景。
角度四:游客的角度。
整个伊豆半岛的迤逦风光看到不看到,取决于游客是否走过伊豆到处都是坑洞的路,还有走时的心情。
——人生路上的迷人风景,不要因为其中短短一段路程坑坑洼洼而拖累整个旅程的欣赏。
——既然无法改变现状,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总之,考生可从“乐观的人生”“积极的心态” “审美的意识”“独到的眼光”“工作的艺术”等诸多角度立意,但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如写“应尊重客观事实”、“不欺骗顾客”等,不算偏题,视文章质量判分,但“反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