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活动记录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活动记录

小学课外阅读活动记录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激发阅读,
A、家庭读书活动
① 向家长倡议:争当“学习型”家庭。要求全体学生的家长配合读书活动,建立“家庭小书库”,带头读书,做到“三个一”,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父、母、子各写一篇读后感,也可共写一篇),家长与孩子搞一次学习交流(谈心或分享学习成果)。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
② 父母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指导。
③ 征集“亲子共读”活动口号,口号可以是名人名言,更鼓励家庭自己创作。评选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B、学校读书活动
① 创设班级读书口号: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
② 开展师生读书成长日记接力活动。每天早晨利用10分钟时间,教师为学生朗读一段好书。教师和学生之间设一本师生成长日记接力本,记下教师和学生在读书成长的足迹。教师每月写一篇,学生每天轮流写,同时鼓励家长也参与写阅读接力日记。
③ 成立书香演讲团、故事团。围绕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生自己选资料,组稿,进行主题演讲或讲故事。规定两个月一个主题,并设立月冠军、学期冠军奖项。
④ 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一学期准备1~2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书目,读书收获,读书方法,讨论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读书经验。在交流中指导,另外设置阅报栏,读书卡、手抄报展板,朗诵台等,可供学生读书展示的舞台,让交流无处不在。
⑤ 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在读书节上要有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展示,可表演课本剧、童话剧。
⑥ 结合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阅读。每年的节日很多,我们将读书活动融于节日之中,开展大量主题阅读,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阳文化……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了这些节日,同时使这些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更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而变得洋洋洒洒,信手拈来。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从来不知道这节日中还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那些美丽的传说,有趣的风俗,特色小吃,真是太有意思了。……
2、参加各类征文评比活动,激发阅读向纵深发展
积极参加社会各单位主办的读书征文比赛。让学生的阅读和外面的世界接轨,在竞争中努力,在成功中开怀。比如,参加江西省小学生“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参加江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网上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参加“学习报杯”读报用报征文评选活动;参加学习《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征文活动;参加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征文比赛……
在活动中,学生买书读书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实践。将课外阅读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兴趣。在比赛中得奖,这样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使他们士气大增,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在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真正含义。
3、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内容,灵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写好读书日记
“记”是读的深化,所以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基本写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不拘一格,灵活形式,设计各具特色的读书笔记,让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天地。
②创办阅读手抄报
栏目有介绍读书方法的“阅读金钥匙”,介绍学生读书随笔的“心语”,推荐优秀书目或文章的“热荐”,以及发表学生优秀习作的“小荷初露”等。主要以学生的口吻,刊载学生的文章,尽管稚嫩,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最受孩子们喜欢。以“读书有感”为主打板块,刊载学生的读后心得。再配以“好书荐台”、“我的读书趣事”和短小精悍的“名人读书故事”、“读书名言集锦”等板块。
③举办摘抄展览
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取名为“采蜜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④编办班级黑板报
学生将阅读所得以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形式展示出来,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设计栏目编排版面,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使黑板报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每半个月更换一次。
此外,还可以开展故事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