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中心主旨

如题所述

《望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著名诗歌,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登高远望岳山的过程,表达了对祖国沉沦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的中心主旨可以概括为“爱国情怀”。
首先,诗歌的开头就可以看出杜甫对祖国的忧虑。他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里的“岱宗”指的是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而“齐鲁”则是山东和山东省一带。杜甫在描述这些美景的同时,也暗示着祖国的繁华昌盛已经逝去,带给读者一种深深的失落和忧虑。
其次,诗歌中的“岱宗”不仅仅是一个山峰,还象征着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杜甫在诗中写道:“峨峨汉阳树,泱泱太华峰。/ 高冠华冕插天凤,临日走汉骖。”这里的“汉阳”指的是古代武汉的所在地,而“太华峰”则是华山的别称。这些山峰和树木都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杜甫在诗中通过赞美它们来表达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最后,诗歌的结尾则是杜甫对未来的希望和信仰。他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杜甫用“蜀道之难”来比喻中国的困境,但他仍然坚信祖国有希望,通过“把酒问青天”来表达他对未来的期许和信仰。
总之,杜甫的《望岳》是一首爱国主义诗歌,通过描绘自己登高远望岳山的过程,表达了对祖国沉沦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