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包含哪些方面,从工业、政治、文化和经济角度来解答?

如题所述

含义: 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农民阶级1859 洪仁玕《资政新篇》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自立派别;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奖励技术发明 ,兴办新式学校;同外国自由通商,文化交流,平等往来。评价: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地主阶级1.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1840~1842)中的抵抗派2.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中心内容:练兵制器l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1861 曾国藩 安庆军械所(第一个); 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l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求富”:1872 李鸿章 上海轮船招商局(第一个)l 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堂:1862 京师同文馆(第一个);1863 上海广方言馆l 筹建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影响:不足:不可能师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中体西用积极:1)引进了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技术人员,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生的作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2)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3)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3.清末新政 1901内容:经济:要奖励实业,令各省设立商会,并创立大清银行。 军事:编练新军,裁汰旧军。 文化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习俗:准许满汉通婚,劝止妇女缠足。评价:1.地主阶级自救运动l 清政府并不是真心进行改革,不过师装点门面,以求维持残局。l 新政师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发动的,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形势日益高涨的情势下,为挽救清封建统治,,维护列强在华利益而被迫进行的,不仅缺乏爱国热情,而且具有反动性和落后性,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起了客观上的作用。 2.近代化改革运动l 废科举、兴学校等措施,在改变社会风气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l 编练新军,但许多新军却在资产阶级革命党的宣传和策动下,变成推翻清朝统治的重要力量。l 兴办新式学堂和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结果却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l 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1.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维新派:1898 戊戌变法内容:裁撤闲散重叠机构,取消旗人寄生特权;设立农工商总局、译书局、铁路矿物总局;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废八股,设学校,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大大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革命派:1911 辛亥革命内容: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影响:1.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出现了政治民主化的趋向。 2.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革,革除了一些封建的风俗恶习,促使中国思想解放与生活近代化的发展。 3.兴起了兴办实业的高潮。 4.在世界上,欧洲还保留许多君主,亚洲还是君主制一统天下,中国却成立了共和制度,影响十分深远。黄金时代 1914~1919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国,给处境艰难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利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工商业的政策和法令。北洋军阀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示。 2.不少商人、资本家、寄希望于“实业救国”,纷纷成立各种实业团体。 3.1915年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也支持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刺激了中国原有的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9
具体层面(领域)主张行动经济(工业化)洋务派提倡“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维新派提出设立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鼓励、保护工商业和人民创办实业,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的机械生产。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甲午战后,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高潮,到19世纪末才有显著发展。戊戌变法试图推进经济的近代化,但很快失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民族资本主义才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鼓励和保护工商业和人民办实业,一战时期,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高潮。政治(民主化)维新时期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开国会,对旧制度进行改革。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设立总理衙门(外交近代化)百日维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清末立宪,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辛亥革命确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思想见下: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的嬗变军事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百日维新实行征兵制;清末新政编练新军;社会生活 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的变化http://classnet.yizhong.xm.fj.cn/zyw/admin/upimages/2007519101743454.doc这里都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