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概括一下八王之乱的脉络、、、因为这段历史实在太复杂了、、、不胜感激

如题所述

。“八王”按出场顺序排列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其中,汝南王和赵王分别是司马懿的第四子、第九子;河间王和东海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司马馗的孙子;楚王、长沙王和成都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的第五子、第六子和第十六子。由此看来,这“八王”之间的亲戚关系还真不算远。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能协商解决呢?说起来,他们也算是“协商”过了,只不过用的工具不是语言,而是刀枪。   这场“窝里斗”的祸首,是傻皇帝的正宫娘娘贾南风。晋武帝死,傻太子司马衷即位,朝廷大权把持在太后之父杨骏手中。贾娘娘不甘心,经内外串联、上下点火,终于诬陷杨骏“为乱”,将杨氏亲党一网打尽。   不过,贾后空忙了一场,毛也没得着--取代杨骏执政的是汝南王和太保卫瓘。她忍了几个月,竟诬陷二执政有“废立之谋”,让楚王在夜里带兵围了二人的府第,杀之,然后又以“矫诏”的罪名杀了楚王。   黑短粗胖其貌不扬的贾后一石三鸟,终于揽大权于一身。如果她稍知收敛,也许结局就不会是后来那个样子了,但她正相反:刚愎专权,淫虐日甚。这还不算,先是废了太子司马遹,继而斩草除根。这就等于向窥伺在旁的赵王扬起了使之亢奋的“红布”。结果,贾氏亲党被一网打尽。后来,贾娘娘被赐了一杯金屑酒,也呜呼哀哉了。   赵王执政八个月,似乎不大过瘾,干脆一把抢过御玺篡了位。赵王眼睛不好,人称“瞎儿”。“瞎儿”夺了“傻儿”的皇位,激起众怒。过了两个月,镇守许昌的齐王起兵,成都王、河间王也一前一后地响应。三个晚辈和长辈打了两个多月,双方战死近十万人,最后以“瞎儿”失败被赐死告终。代之而起的齐王命运不济,执政仅半年,又被长沙王攻杀;受齐王株连被处死的近二千余人。   司马氏个个不含糊,杀人似砍瓜切菜般顺手,好象脑袋剁下来还能长出一个来。这些“王”们无一例外抢的是中央政府。但是把人都杀光了,还统治谁呢?在这方面,“八王”们实在不如匈奴首领刘渊有远见。刘渊手下大将刘景攻克晋国的城池,把男女三万多口淹死于黄河之中。刘渊得报怒道:“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细民何罪!”于是降了刘景的职。(《资治通鉴》卷八十七)“八王”视“细民”如草芥,怎么能有好结果?   太安二年(303年)八月,河间王、成都王联兵进攻执政的长沙王。第二年五月,东海王发动政变囚长沙王,向对方讲和。长沙王落在河间王的部下、杀人魔王张方的手中,被“炙而杀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被“烧烤”了。   就在司马诸王大打出手如火如荼之际,别人也没有闲着。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载记第一》)很不幸的是,存有这种心思的并非刘宣一人:元康六年(296年)八月,秦(今甘肃天水、秦安一带)、雍(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的氐、羌推氐帅齐万年为“皇帝”;永康二年(301年),散骑常侍张轨求为凉州刺史,“阴有保据河西之志”,十三年后,终于由其子张 建立了割据政权--前凉;太安二年(303年)正月,蛮人张昌据江夏(今湖北安陆)拥立丘沈(后改名刘尼)为天子,建国号“汉”;永兴元年(304年),氐人李雄在成都称王,建国号为“成”,并于两年后称帝;也是在这一年,匈奴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东北)称王,建国号为“汉”,并于308年称帝;永兴二年(305年),右将军陈敏据江东叛,自称楚王。此外,后来建立“前赵”的匈奴人刘曜、建立“后赵”的羯人石勒、开“前燕”之基的鲜卑人慕容皝等,都经过这场战乱的锻炼,不断成长壮大起来。 不知道这算不算概况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28
皇后贾南风与外戚杨骏之争晋武帝死后,杨骏排挤汝南王司马亮单独辅助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也欲夺权,让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杀了杨骏。 贾南风与汝南王司马亮之争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司马亮与卫瓘共同执掌,但贾南风对未能独揽政权不满意,串通司马玮杀了司马伦司马亮及卫瓘。贾南风灭司马玮独揽大权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贾南风对司马玮也很忌惮,以司马玮伪造手诏的罪名处死他。然后独揽大权。贾南风计除司马遹;司马伦夺权称帝 太子司马遹非贾南风亲生,且二人一向不和。结果贾南风设计诬赖太子谋反,杀害太子。赵王司马伦借杀太子的罪名,先废后杀贾南风。司马伦掌握大权,废司马衷称皇帝。冏颙颖三王兵伐司马伦;冏迎衷复位独揽政权司马伦称帝之后人心不稳。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独揽政权。 颙乂二王伐司马冏,司马乂独揽政权 李含做假诏书给司马颙,要其兴兵讨伐司马冏。司马颙兴兵,假称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后,讨伐司马乂,结果司马乂战胜,司马冏一党灭亡。颙颖二王伐司马乂;司马颖夺大权 司马颙不甘司马乂独揽政权,与司马颖共同兴兵讨伐司马乂,司马乂获胜。朝廷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夜捕获司马乂,司马乂被活活烧死。司马颖独揽政权,废太子成为皇太弟,但其作风又令其他野心家有了借口。越与惠帝讨司马颖挫败;司马颙乘机进洛阳 晋惠帝以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云集10多万士兵讨伐司马颖。司马越大败,晋惠帝被捕后送到邺城,司马越逃回东海。另外司马颙大将张方进驻洛阳。司马颖兵败逃到洛阳,司马颙乘机独揽政权司马越战败后,其亲弟司马腾结合异民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大败司马颖。司马颖放弃邺城与晋惠帝逃到洛阳,洛阳守将张方又把二人挟持到属于司马颙的长安。司马颙废司马颖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独占大权。司马越兴兵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失势司马越再次集结大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应战,大败。司马越接晋惠帝回洛阳。司马颖被捕缢死;司马颙欲东山再起失败司马颖兵败后被捕杀。司马颙的部下杀了留守关中的梁柳,扶持司马颙意图东山再起,结果战败,只保有长安一城。怀帝继立;司马越揽大权,八王之乱告终惠帝突然死亡,晋怀帝继位,下令司马颙回朝廷,司马颙在途中被杀,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中央政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4
晋武帝大封宗室为王,让他们统率中央的兵马,镇守要害之地;或调进京师,掌握大权。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拉拢党羽,结成一个个政治集团,互相倾轧,钩心斗角。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死,他的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惠帝。惠帝是个白痴,皇后贾南风荒淫凶残,是个野心家。正是由她挑起了“八王之乱”。
惠帝即位,他的外荆祖杨骏辅政。贾后为了专权,于惠帝永平元年(291年),召都督州诸军事楚王玮入京,杀掉杨骏。从此开始了以争夺最高统治权为中心的“八王之乱”。当时,朝廷推举汝南王亮和元老卫瓘共同辅政,贾后仍未掌权。她又让惠帝密令楚王玮杀掉亮和瓘,贾后又以“擅杀”的罪名掉玮,从而夺得大权。此后,赵王伦又捕杀贾后,废掉惠帝而自立。成都王颖在邺(今河北临漳),河间王在关中,相继起兵讨伦。于是战火从洛阳迅速燃遍河南北和关中地区。在战争中,赵王、齐王、长沙王、河间王、成都王先后被杀。东海王越于永兴三年(公元306年)毒死惠帝,另立皇太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怀帝。前后混战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十六年,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司马氏统治的基础。这次事件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藩王拥兵割据,争夺最统治权,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