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看过五遍以上的经典电影?

如题所述

《泰坦尼克号》最经典的电影,看一次哭一次。不知道该用怎样恢弘气魄的字眼来描述《泰坦尼克号》,1998年上映后,票房势如破竹,以火箭般的速度攀升到世界影史第一的位置,并霸榜十二年之久。十四年后的3D重映,在国内轻轻松松席卷十几亿票房。

伟大的爱情本身
如果只是邮轮撞冰山只能是灾难片,难以成为传世经典。但卡梅隆将爱情的元素注入其中,这才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中国的四大悲剧天仙配、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祝等无一不是跟爱情有关,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菲斯和尤丽黛,包括童话里王子变青蛙、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海的女儿等,都是以爱情为主要载体。

所以,当这艘华丽的邮轮搭配上伟大的爱情故事,也注定了影片的不朽。

豪华的创作班底在拍完《终结者》和《真实的谎言》之后,声名大噪的詹姆斯·卡梅隆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准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事故为题材,创作一个邮轮上的爱情故事。以当时卡梅隆的地位,他的想法自然得到了首肯,福斯公司马上投资筹备。为了真实还原泰坦尼克号,卡梅隆先是花高价买下罗萨斯40英亩的土地,为防不时之需,又多买下来60英亩。电影里的大海是搭建的人工湖,里面装得下350000加仑的水。泰坦尼克号的船体模型全部使用钢结构,内部的华丽设施没有半点偷工减料。

在细节控卡梅隆的指导下,前期筹备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后来有一天,福斯公司老总去探班,毕竟是投资了一个亿了,他要去看看拍摄的怎么样了。卡梅隆很不好意思的告诉他,一个亿的经费已经花没了,要想继续,估计还要一个亿。要知道在1995年左右的时候,拍摄一部电影花两个亿的成本是从来没有过的。泰坦尼克号就在这样豪华的创作班底下,慢慢浮出了水面。

精湛的导演功力
詹姆斯·卡梅隆的崛起也是电影特效的崛起,但如果只是认为詹姆斯·卡梅隆只靠特效,那就大错特错了。
杰克在邮轮甲板最前方喊出“我是世界之王”的十秒钟片段,是足够写进教科书的经典镜头。还有拍摄泰坦尼克号内部如梦似幻的一镜到底也彰显了卡梅隆的功力。
整部影片结构严谨,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镜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8

第一部:《肖申克的救赎》豆瓣9.7,1994年上映,美国虽已过去26年之久,但它里边包含的坚持、无畏、不言弃的精神,至今仍然不会过时。在绝境下顺势而为,在绝望时自我救赎,在渺茫的希望面前,拼尽全力开辟出一条血路。同时,影片也狠狠讽刺了按部就班的体制下对人性的摧残。据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部电影的评分比高过它,我个人觉得《霸王别姬》与它不相上下,只是题材不同。

第二部:《霸王别姬》豆瓣9.6,1993年上映,中国霸王别姬同样是国内乃至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影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哥哥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一角,将程蝶衣的风华绝代展露无遗,令多少观众叹为观止,相信有很多荣迷就是因为美轮美奂的程蝶衣而喜欢上了哥哥。而同样为主角的巩俐,张丰毅也是把角色演绎得精彩绝伦。影片给我最大的感悟是,哪怕满腔热血,终归是会落空,程蝶衣也好,菊仙也罢,段小楼最爱的人终究是自己。其二,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个人命运跌宕起伏,甚至不如尘埃,就连程蝶衣和段小楼这样熠熠生辉的人,都难免被捉弄,普通劳苦百姓更加难以想象。有时甚至会觉得,是不是《霸王别姬》是大背景下的名人命运,而《活着》则是大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最终归宿?

第三部:《阿甘正传》豆瓣9.5,1994年上映,美国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只要不言弃,一步步耕耘,无论你身处何种境地,最终都会给你不错的结局。那颗巧克力无论像不像生活,只要你愿意细细去品尝,都能够吃出甜味。

第四部:《猫鼠游戏》豆瓣9.0,2002年上映,美国这部传记式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据说曾经的弗兰克比电影中的更牛,但小李子的精彩演绎对这些不曾经历过真人风采年代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绝美的补偿。突然发现,小李子出手,必属精品,挑剧本的能力杠杠滴。

第五部:《泰坦尼克号》豆瓣9.4,1997年上映,美国能够把一场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演绎得如此惊心动魄又清新脱俗,多半是小李子和Rose的盛世美颜和场景的壮观秀丽,当然,更美的深意是“妇孺优先”的美德渲染。

第六部:《千与千寻》豆瓣9.4,2001年上映,日本看似是一部小孩子电影,实际却是成年人内心的真实写照。贪婪会毁了一切,相爱的人未必能够长相厮守,愿意倾其所有的人未必是你心动的那个人,最后只能天涯路远。

第七部:《辛德勒的名单》豆瓣9.5,1993年上映,美国用一部电影阐述“钱是万能的”的硬道理,同时,一个国家的强势是国民安居乐业的保障,辛德勒拼命赚钱,救一千多个站在鬼门关前的犹太人,使其获得重生的机会,这份英雄主义,足够伟大。影片也从侧面暗示:弱小,是要被欺负的。

第2个回答  2022-04-18

《我不是药神》这部讲述平民小人物从印度走私低价仿制抗癌药物“治病救人”的影片,在普通观众中激起的强烈反响和受到的热烈欢迎程度。影片的前半部分既充满戏剧性又有喜剧的瞬间,且喜剧的点没有招致反感,因为它不是凭空虚构空中楼阁的喜剧素材,是靠情境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幽默,不过分夸张,也没有消解掉现实的严肃性。

《飞越疯人院》是由作家肯·克西发表于1962年的一篇小说改编,小说以疯人院借喻美国式的社会形态。影片讲述了主人公麦克·墨菲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劳动,装作精神病人进入精神病院后发生的一系列事。影片是由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他的演技十分精湛,同样由他主演的《闪灵》在恐怖片领域也享有很高的评价。他对于情绪的把握十分到位,尤其是精神失控之时,仿佛真的变成了影片中的人物,让观影者都忍不住替他紧张、揪心。当然配角的表演也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护士的麻木,精神病人性格各异的形象都塑造得很精彩。

《为奴十二年》根据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所著传记体小说《为奴十二年》改编。由史蒂夫·麦奎因执导,切瓦特·埃加福特、迈克尔·法斯宾德和露皮塔·尼永奥等联袂出演。影片讲述了1841年,住在纽约州萨拉托加的自由身份的黑人所罗门被欺诈绑架后卖到南方庄园,几易其主,最终重返自由的故事。这部片子改编得非常好。以时间为顺序,以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通过种种强烈对比:自由与奴役、团聚与分离、幸福与痛苦......,将片子的主题揭示得淋漓尽致。

《我是布莱克》影片讲了一个59岁的英国木匠布莱克因为心脏问题不能工作,然而被医疗机构诊断为拥有工作能力,因此不给他颁发就业补助。无奈之下,布莱克只好去申请失业补助,但是制度规定:必须要证明自己在努力找工作却找不到。因此他就不停递简历,被雇佣了还要给人不明不白地解释一番。讽刺的是这一切貌似在求职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拿到失业补助。布莱克并不能在这其间游刃有余,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不懂电脑没法按部就班地办理哪些手续等等。影片最后,布莱克眼看就要申诉成功时,却因为太激动突发心肌梗塞而死。凯蒂在悼词中读出了一个至死不服输的反抗者的心声,影片戛然而止。

第3个回答  2022-04-18

一、《白日梦想家》

这是普通人、迷茫者追求爱与自信的狂想曲,我看了不下10遍,推一辈子!

电影讲述了一名普通内向、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的胶片冲印经理:沃特·米提,爱做白日梦,他的人生活得就像旁观者。



直到公司被并购,他才从白日梦中醒来,开口搭讪喜欢的同事,并为找回作为最后一版杂志封面的25号胶片,踏上冒险之旅。

这一句话点醒了沃特·米提

看似平凡的故事,却给了我极大启发:“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寻求关注”。

沃特·密提敢于冲破束缚,拓宽人生边界的开拓精神、勇于追寻内心,探索无限可能的冒险主义,是人生活着最难解开的真义。

生活有很多这样的人,知道世界很小,想出去但不敢。依赖于做白日梦来获得满足感,醒后又开始感到空虚难受生无可恋,不得已把梦做下去,依次循环往复,万劫不复……

《白日梦想家》看到了这一类人,他们创造了一个勇敢的榜样,告诉

你只有走出白日梦,活得才有意义价值。

其中有一个风景片段让我很感慨,对于在城市中如蝼蚁一般生活的我们,那种广阔的空间冲击太大了,画面的震撼性让我忍不住地“哇”。

喜马拉雅、格陵兰、大海、冰原...... 映入眼帘的风景正印证了皮夹子上的那句话: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白日梦想家滑板片段:华特太帅了

每个人都是白日梦想家,我们多数人注定要过上掺杂着白日梦想的生活。

多数人只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拎包上班,再拎包下班。早不记得自己小时候是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早不记得自己进入这一行的初衷是什么了。

影片最后,令人苦苦求之的25号底片出现了,摄影师尚恩一直称之为是自己多年来最好的作品,原来是沃特·米提最平凡的工作照。

第4个回答  2022-04-18

大话西游这部电影是经典中的经典。


爱情与成长
《大话西游》继承了传统喜剧的神圣使命并把它推向了极致,大量运用后现代的拼贴、戏仿、杂糅等手法,并使用狂欢化的语言来实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颠覆。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典型的后现代图画:无中心、无体系、无深度。

《大话西游》在爱情与成长前面添加了两个修饰,更使得这种记忆在温暖之中带上了一丝伤感色彩:“得不到的爱情”与“免不了的成长”。“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紫霞仙子说出了无数少女的难以启齿的、带点羞耻但是无比真诚的梦想。

如果把紫霞仙子的那番话套用到言情剧中,或许就是这样:“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穿阿玛尼,开着劳斯莱斯来接我”价值不菲的豪车,笔挺的西服,无数言情剧在表现男主角出场时都是这个套路。可见,紫霞仙子对意中人的期待和当代女生们对理想爱情的渴望,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后者经过了消费主义的包裹,因而显得有些庸俗化了。

中学时代的女生们时常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理想中的真命天子,他可以是冷酷邪魅型的,亦可以是温暖包容型的,她可以是霸道总裁、也可以是高干子弟。但共同点是:他一定要非同一般,一定是人群之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这部电影里包含着男生到男人的蜕变
男生渴望至尊宝般的美好爱情,又希望拥有孙悟空那种保护爱人的能力,可是戴上紧箍咒就要放下爱情,爱情与能力的不能两全,可能就是与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的蜕变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