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出身+记忆力奇差,一次性过法考经验

如题所述

鄙人幼时并没有厌恶背诵类型的科目,但是记忆力确实奇差,背东西的科目分数始终不能让自己满意,每次记忆内容的遗忘都给自己带来深深的挫败感。因此高中也选择了理科,因为理科题目确实可以做到掌握一类做题做法就可以解决上百道同类问题,而不需要重复记忆知识点。

在复习法考客观题的时候,我尽量试图去寻找题目规律,基本上没有刻意背诵知识点,最终得分是
221+111 (主观题得分较低,主要分享下可能的失误之处)。

客观题有效复习时间约5个月,工作时间有空余复习,实际上和在校生差不多,最终得分221,估算约报名人数的前8%
(根据微博统计和一些辅导班统计表格粗估算)。私认为方法和复习效率尚可。如果有和我相似讨厌记忆或者记忆力差,但是理解力和逻辑较好的朋友可以抽出时间看下这篇文章,如有帮助,鄙人倍感荣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开始粗略搜索了一下司考的复习方法,主要是在知乎和学法网等公众平台看别人的经验题,大约了解了一些机构和老师,但是毕竟对0基础是否能考过这传说中的中国第一考信心有所不足,心里也没有报班的想法。

后来在淘宝上直接搜索了司考书籍,本准备买一套某辅导机构的书籍,但是看到有些店铺写着【蒋四金推荐】,心中奇怪,此人姓名不凡,难道是某政法大学著名法学教授?否则为何要写他推荐?进去看到所售卖书籍也并不是同一家辅导机构老师的。于是在微博上搜索了这个名字,才知道是一位法考博主。往下看了几遍他的博文,突然发现他写的东西恰恰就是找了几天的详细学习计划!有些文章标题我看见就想:妙啊,这就是说的我这种情况啊哇!

这些文章有的是粗略的学习方法,有的是详细的复习计划,当时觉得可执行性强,决定就按照这些计划复习。

上图可以看出,这些计划是相当的详细,而不是粗略的告诉你用几天复习啥,然后啥时候该二轮了。对于懒的列详细计划的人这样的表格可以直接拿来执行。

虽然我真正复习的时候没有跟上过这个计划的进度,因为个人喜好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所以进度远远慢于计划表,但整体复习顺序是按照他的文章来的。

另外可以在网上尽量找一些辅导机构内部版流出来的复习计划,但是这些计划表确实排的很慢,而且没有详细说明,对于在职的可能不太好用。

因为客观题阶段没有舍得花钱报班,在此还是很感谢这些免费分享建议和计划的人的!

因为是3月份才开始决定参加考试在加上自己没有任何基础可言,另外自觉不善记忆,所以给自己定下的一个方针

“重理解类科目,轻背诵类科目”

这项方针适合如我一般记忆力减退但逻辑思维较强人士,如理工科背景人群。后来的复习效果确实证明这个方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因为法考科目繁多,根据我个人的情况我做出了一个复习性价比排名,可能比较适合时间不充裕,不喜欢背东西的人群。(并不适合所有人群)

所谓反押题即命题人研究过这些知名授课老师,因此的押题和重点强调往往要被命题人规避,尽量不要偏信他们的押题。

此表仅仅是鄙人的复习情况,未必适合所有人。由于法制史据说复习范围大,考点不集中,所以考试时全部选了C,多选选了ABCD。对于各个科目具体的复习方法和取舍将在之后的章目里介绍。

“选老师而不是选机构”

这项备考策略我在多个备考经验贴中都见过,事实证明确实是备考的最佳策略之一。

表格 2 个人老师选择(可能适合在职,0基础,时间少,希望速成,不喜欢啰嗦老师的人士)

上表只是个人的最终选择,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最优解。但刑法民法我是比较过多位老师的,可以试一下这样做。

书和题我的想法是选择不同的老师,因为这样 可以看到对同一考点不同的表述和解析,有利于通过做题重复记忆和补漏。

由于刑法是第一个复习科目,所以决定按照蒋四金分享的计划和老师复习。我比较了多位老师的书,确实是柏浪涛老师的书排版是最清晰的,其他老师的书内容也都不错,但是重点不像柏浪涛老师这样突出。

柏浪涛老师的书用了不同的字体和说明,方便快速定位自己想看的内容,后期回顾时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优势。但是柏浪涛老师的视频课可能不如其他老师风格那样突出,可以只看他的书
(实际上大多数老师的精讲书一般和课程说的内容相同,其实可以不看视频的)。

在一轮复习时我是听的蒋四金的刑法带读,大约是听了几天听了几章之后再集中一两天做题。一开始是做了柏浪涛老师的题书,但是因为刑法本身入门比较困难,逻辑性强,初期正确率不高,平均正确率可能只有30%左右。虽然有些挫败感,可听到带读说大部分人一轮正确率普遍不高时,心中还是有些许安慰。后期做题时发现确实还是徐光华老师讲解的详细一些,于是做题如果看不懂,或者解析说有争议的,主要还是看徐光华老师的题书。在此建议只看徐一人的题即可,语言非常平实,没有刻意使用法言法语。

说完老师的选择,再说说具体的学习方法。

刑法是非常适合理工科背景人士的一门学科! 强烈建议 不喜欢背书的人一定要保住刑法的正确率 。而且刑法 深刻理解后不容易遗忘 ,因此 很多考点只需要学一次即可,后期通过做题巩固

我是边听蒋四金的带读边把他说的要点记在了柏浪涛的书上,因为这本书上有许多例子(大多数离奇又有趣),个人喜欢暂停录音去看去理解这些例子。基本上 每一个例子都要看 ,而且这些例子是 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使刑法的逻辑思维得到了极好的锻炼 。有些例子 确实没想明白,就画了一个问号, 后期复习时回来再看确实有些是开窍想通了!

为了便于理解刑法的逻辑体系,我做了一些图表,这也是我比较得意的一些东西。

对于理解类科目一定 要善于运用图表工具

图表>文字

彩色>黑白

我主要是用微软的Visio 和
亿图图示做维恩图和体系图等,这些 图对于理解刑法理论作用远大于反复看文字! 另外我不太喜欢做纯粹黑白的图表,因为 人类喜欢和记忆彩色的东西。

纵观所有老师的书籍,图形很少出现,可能是做这些图太废时间,所以只能自己努力画图了。

我是看连续看几天书然后在连续做几天题,因为 这样可以实现重复记忆,比较符合遗忘曲线。 到了晚上或者休息的时候听徐光华的免费课,当然也是听前几天学过的部分,加强记忆和理解,而不是刻意的去背诵。

我是采用在电脑上做题(可以通过某些网站),然后 做电子笔记,因为这样可以实现便捷标注
复制
阅读。
这种方法 比较适合善于利用电子工具的人士 ,后期复习时我是直接把电子笔记复制到了word里阅读, 非常节约时间成本。

由于画了大量时间去理解刑法理论,第一轮复习大约花了45天左右,虽然有些浪费时间,当整体性价比较高。第一次参加觉晓教育网站的刑法模考正确率在80%之上,后来再也没有翻过刑法的书籍,只是用过觉晓的模考巩固记忆,后期一般也能保持78%左右的正确率。

刑法的学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过目不忘的功效 ,建议不喜欢背诵科目的人士要用时间学习刑法。

客观题考前一个星期画了约一天看完了柏浪涛的背诵书,重点记忆刑罚和罪数问题(只有这两个需要刻意记忆),然后把总结的题笔记看了一遍,总体没有进行二轮复习。但是考试时发现2018年客观题刑法题出题较为简单,估计有大小年的可能,2019题目难度可能上升。

今年刑法客观题考察了很多去年的重复考点,如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某案子类推解释还是扩大解释(这例子在柏浪涛的书上看到过
是老知识点),快递员偷东西(还是许多老师书上的老例子)。总体来说今年刑法题可能是刻意降低了难度,有可能明年刑法难度上升,性价比有所下降。

民法用的是孟宪贵的书和他的精讲课,因为他的课没有废话,干活较多,重点突出,比较适合想速成的人。

民法专业术语较多,头几节课就是 形成权 除斥期间
等对外行人如同黑话的语言,一开始确实十分头疼,只能一知半解的听课,记笔记,并没有做题。后来坚持听课发现这些术语在课程里反复出现,逐渐形成了民法体系之后有了一定的理解,虽然直到考试也没有理解全部的内涵,但是做题是够用了。

民法和刑法相似之处是理解占据了一大部分,但是其背诵的特点也很明显,很多东西需要记忆,所以如果实在记忆力不好,此科目性价比不如刑法。

民法的另一个特点是题干长,题目就是一个复杂的例子,且做题效果>看书听课。于是找一本详细的题书是十分重要的。我比较了一线民法老师的书籍,最终决定使用方志平老师的题书,他的书有几个特点

因为方老师的书写的可以算是啰嗦,喜欢看重点的可以不看他的全部解析,但是对于遗忘的知识点还是要看一遍以实现重复记忆。

民法体系庞大,后期遗忘十分严重,所以只看孟宪贵的书既可以做对大部分常考点,对于想得高分的可以看下别的老师的书。

民法的学习也是同刑法,看书 做题 然后再看书。做题时尽量用图表方便理解。

另外推荐 以李建伟的课程作为娱乐节目 ,因为其普通话不标准,可能适合北方人听。李建伟博导确实是双商超高的一类人,因为地位较高,讲课不是直接讲题目和考点,但对于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强烈建议听下他的精讲课,而且是讲的相当有意思(手法有点像相声或者脱口秀)。当然老钟的课也可以当做娱乐节目听(手法像心灵鸡汤),但是这些老师对于时间不充裕的人来说较为啰嗦,不建议作为首选。

用45天左右看完民法后自觉时间不多,于是民法也没有进行第2轮复习,只是考前花了一天看了孟宪贵的必背。考试时发现民法好多题目考点想不起来,而且有些 题目确实离奇 ,总体来说 长时间复习性价比不高。

此三类都是程序法,但是题目的难度却差别很大。

每一科的复习大约是半个月,尽量用薄讲义和课程而不是精讲书。

由于后期时间不多,我是集中时间听一个科目然后开始下一个科目的同时间歇做上一个科目的题,以此实现重复记忆。

不得不说鄙人确实记忆力较差,而此三科都是记忆占大头的学科,所以 往往听完几天做题就忘了考点 。于是决定隔几天做题前先快速浏览一遍讲义,总体来说题目正确率尚可。

对于行政法,因为出题人心慈手软,题目套路重复率高,即同一类题目往往重复出现,因为较为简单,听哪个老师都可以。据说李佳比较适合应试,于是题和书都是用的李佳的。
但在此建议对于二轮还是要听下别的老师的,因为对于一些争议问题和考点的覆盖确实只听一个不够用。因为行政法好得分,最后复习的时候用了3天看了一遍李佳的必背,完成了最后的重复记忆。

对于民诉,选择了民诉之王戴鹏。科确实讲的好理解,好记忆,在此分享几张根据他的讲解优化的图

但是只听戴鹏的仍然是有考点遗漏,建议想得高分的后期看下韩心怡,似乎她的考点可以对戴鹏进行补充。

最后阶段用了2天看了戴鹏的必背和题笔记,但考场上看到题目仍然感觉考点没学过的感觉,总体来说这个科目出题创新性强,性价比不如行政法。

对于刑诉,选择听了向高甲的课,他的口诀对于粗略记忆确实有用。但这门学科出的题确实难的出奇,只记住大概考点几乎做不对题目,听完课做题让人挫败感极大。题书用了左宁的,相对来说解析还可以,但是其详细程度远不如民法老师的题书,总体来说这科没有解析很好的老师。

对这个科目,有让人学了白学的感觉,为了方便理解,听了网上流传的2016年陈少文老师的课程,确实是理解派的(相对来说向高甲是记忆派),但因为陈老师已经退隐江湖,实在是遗憾,对于记忆不好的人此科目可以作为半放弃科目。

最后阶段看了向高甲的佛脚,还买了陈龙的押题,但因为时间规划不充足,押题也没有听完,考前一天听到3点,上考场感觉没有压中,只有少数的常考题可以做出来。

这个科目可 能是不太适合脑子记不住东西的人 ,建议重点复习商法。

商法听了郄鹏恩的,确实比较生动,易于理解。但是商法要记的东西也不少, 隔了几天做题感觉白学了,考点回忆不起来,而且题型重复率不高 。后期用了鄢梦萱的必背重复记忆了一下。但是考试感觉似乎复习的重点没有考到, 可能这个科目反押题情况比较严重 ,建议后期看下别的老师课程。

劳动资源法等分离出经济法之后,我对经济法基本持放弃的态度。听了几节课后做题结果连题干都看不懂,而且考点几乎不重复,最后只是看了下对理解派友善的税法等章节,其他章节不看了。

劳动环保等是今年独立出来的,难度较低,但是仍然是背诵型科目,最后花了时间看了几个老师押题,但考场上感觉会以不出来,对记忆力差的人来说性价比并不高。

最后说下知识产权,此科目体系庞大,但出题量少。每年著作权法题难度都奇高,今年看到这个题简直是害怕加震惊,完全是连题干都理不清,只能是乱选。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方志平的题目讲解或者老钟的书,但是这个科目对应试来说性价比为0。

对于专利商标相对来说还算简单,可以作对一半以上,后期可以看下郄鹏恩曹新川的薄讲义复习一下。

此科目比较简单,但是因为出题量少,考点范围不算少,总体性价比不是最高。

考前花了一个星期复习三国法,只看了三国女王杨帆的书和题。相对来说国私国公记忆量都有些大,且考点较多,最后没记住的不少。

在此推荐重点复习国经法,因为其思维模式与民法相同,如果民法理解力较好,国经法得分率可以做到100%。

国经法中有一个必考的11贸易术语,其关键在于记住其英文含义而不是记住其汉语含义,因为术语的英文即代表其考点!
如FOB 即free on board ,即船上交货,其本意就是一个考点。

法理和宪法都是听的杜洪波的,因为其口诀比较黄暴,比较适合不善于背诵的人,对于羞射的人可能听不下去。

后期专门集中时间听了所有课程,但是一个题都没有做,而是把他的近5年题目解析看了一遍,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如果法理追求理解可以听马峰的,如果像我一样追求速成和不求甚解的可以只听杜洪波知道个大概能做题即可。

对于宪法,后期刻意进行了重复记忆,自己也编了一些暴力口诀,但是2018年法考对于许多难记的内容如选举,法律备案等都没有考察!估计是此类记忆为主考点进行了优化,对于记忆数字类考点可放弃,对于理解型考点需要加强学习。

总体来说法理宪法题目较为简单,重复考察率较高,可以花比较长时间复习。

“手机app不适合一轮学习型做题,适合碎片时间查缺补漏”

私认为手机app效果不如做题书,其原因在于

据我了解,如果只是用手机app做题的,做题量大的,客观题确实能过,但得分一般不如做题书高。

建议一轮用题书+做笔记,休息不想看书时用手机app查缺补漏。

“刑法民法模拟题不用做模拟题”

后期也做过觉晓教育举办的模拟题大赛,刑法民法模拟题题目表述确实让人浑身难受,建议刑法民法不要做模拟题,其他科目模拟题可能有用,特别是查缺补漏之作用。当然如果想拿高分,民法可以做方志平的模拟题(命中率确实高,语法也接近命题语言),不想拿高分的(不想排名前2%的)不需要做模拟题。

最后阶段人心理是相当紧张,总想寻找到一根救命稻草。我在网上找到了几个老师的最后n页纸,如方鹏,方志平,车润海的,对重点内容确实有一遍加强作用,但是主要是已有基础的加强,未必是真正的提分作用。

最后一周听了蒋四金微信号分享的体系图带读,对那个时候不知道复习方向的人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四金老师最后总是给人打一剂鸡血,对于我们这些信念不坚定的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考场前一天晚上也没有睡着,听陈龙和向高甲的刑诉到很晚,因为总感觉没有复习全面,心理高度紧张。上午靠咖啡勉强撑了下来,但是下午十分困,发挥不好。虽然下午的商经知等科目本来就是半放弃的,还是对自己没有调整好时差有遗憾。

2018法考客观题题目确实有简化的趋势,案例题不再考察,民法题干也没有那么长了,而且选非题只有几道。如果做得快再认真检查2遍是没有问题的,在此建议做题不用太快,因为时间绝对是富裕的。对于前面10道题一定要认真检查,因为开考时往往不能进入状态,导致错误率较高,个人检查就发现上下午做的前几道题确实是错误的。

因为在客观题阶段没有进行主观题的训练,所以狠下心报了蒋四金的主观题网络班,虽然感觉20多天花几千报班沉没成本挺高的,但是心里实在是不愿意明年再花时间复习同样的内容,而且实在是没有很好的复习计划。

主观题是根据内部班的计划走的,大家是在一个群里,每天打卡互相监督的,这样对自己有约束感,有助于增进学习动力。自己感觉每天内容都很多,总是比计划慢了一步,而且自己花了相当长时间背诵法治理论和理论法,但最后理论法没有考到!法治理论也感觉结构没写好,有些得不偿失!

主观题得分不高,低于估分和自己的努力,分析了下可能的失分原因

今年作为改革的第一年,主观题面临大改。往年真题参考价值绝对不如案例指导用书!

这本书里面的案例可以说是奇葩,搞笑,脑回路清奇!
私认为 往后几年的题目难度也不会超过这本书的难度 ,而且 2018年法考考点确实在此书范围之内 。考前对此书的练习程度不够导致部分考点没复习到位。

对于善于电子工具人士,选择机考区可以极大的节约写字时间而且可以增加卷面分(写字较差的,每题就算只扣掉1-2分也有5-10分的差距!)

2018法考个人认为至少有两处明示要写法条!即刑诉题和民法民诉题部分小问。多处暗示要写法条,即民法民诉题和行政法问题。如果选择机考区,应有时间写法条的。

此篇内容放在最后,因自觉大多数人愿意看干货而非个人碎碎念。

鄙人考大学时也想过学习法律,但是多年对记忆性学科有恐惧感,害怕大学记忆内容较多,通不过考试,于是选择了工科。如今硕士毕业之后又想重拾幼时之梦想,自觉多年未接触文科,长时间备考沉没成本过高,且年龄较大,决定复习之事自然要思量许久!

平日里偶尔多了几句鸡汤,其中蔡康永的这段话触动了我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另一句不知道来源的话,与这句话有相近的含义

“纽约时间比加州早三个小时,但不意味着加州变得很慢。有些人22岁就毕业了,可等了5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奥巴马55岁退休,特朗普70岁才开始总统生涯。诚然,世人有着自己的时区。周围的人看似走在了你前面,也有人在你身后。但每个人在自己的轨迹上奔跑着。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在他们的时区,你在你的。生命就是等待着正确的时间点,然后行动。所以,放轻松。
你未曾落后,也从未领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
你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所以当下,做好自己,坚持自己就好!”

于是我就想,万一考过之后这证有用呢?考过之后的规划就等到考过之后再去想吧。

如果要说些感谢的话,那么我先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努力很选择,其次感谢引路人四金老师法考计划和内部版辅导还有其他各科法考老师的精彩书籍和课程,最后感谢下自己女友的鼓励,让我决意备考。

总体来说法考的难度是被过分高估的!虽然涉及范围极广,但核心考点只占一小部分,而且大部分考点十几年里从来没有被考察过!虽然2018年报名人数60万人,但实际参考人数47万人,而且酱油党相当多,对于客观题来说难度并非很高!
因此对于此考试大可充满信心,尽量在一年内通过。

此文如有帮助,鄙人倍感荣幸!

(联系邮箱 见文中图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