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小孩出的一个上联,到现在有没有被人对出?

如题所述

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同一对父母生出来的小孩,差别也十分大,就更不用说是不同父母生出来的小孩了。有些小孩生下来就很聪明,学什么都快;有的小孩天生愚笨,同样的东西教无数遍都学不会。我们管那些年幼但十分聪明的小孩叫神童。



在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天才,例如秦朝时候的甘罗。甘罗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便是秦朝的重臣。他自幼天资聪颖,小小年纪便得到吕不韦的赏识,成为了他的门客。在吕不韦的极力推荐下,甘罗12岁便代表秦国出使赵国。他巧妙利用燕赵两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为秦国争得了十几座城池。国君非常高兴,不仅赏赐无数,还任命年仅12岁的甘罗做了秦国的上卿。



还有唐朝的诗人李贺,自小天才早熟,七岁便薄有诗名,韩愈也听说了他的名声,感到很好奇,便到李贺家去想看一看这个所谓的神童。见到李贺还是个垂髫童子,韩愈心中有些不信,便让他当场作诗。结果李贺当场作出了足以流传史册的《高轩过》,令韩愈惊叹不已。



这两个神童可以说是非常有名,大家或多或少都应该听过一些他们的事迹。接下来我们要讲的神童可能没几个人听说过,这个人就是清朝的龙启瑞。在历史上他虽然名声不显,但是也是天资聪颖。在他5岁时,就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并且能够熟练背诵。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吟诗作对,甚至连他的老师都赢不了他。

一次,私塾老师教学生们对对联,龙启瑞也在其中。老师先出了个较为简单的上联:“塘中莲苞攥红拳”,私塾的学生大都只有八九岁,虽然这个对联不算太难,但是依然没有人能对出来。但龙启瑞不假思索,一下子就对了出来:“池面荷叶伸绿掌”。这个下联对仗极其工政,选取的意象也是十分贴合,一下子就吸引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想考一考他,看看他的水平究竟有多高,于是又出了个对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这个对联的难点有两个,一是上联本身的对称,前半句有一个数字“七”,后半句“三双一只”加起来也是七,这就做到了本身的对仗;二是巧妙运用了“数”这个字不同的读音和词性,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连起来作为一个词,都念三声,意思是数一数,第三个“数”念四声,作为一个名词,意思是数量。

龙启瑞仔细想了想,对出了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九寸十分加起来就是一尺,做到了本身的对仗,“量量”也读三声,意思是量一量,第三个“量”念四声,意思是重量。老师一看,顿时意识到龙启瑞对对联的水平已经不下于自己了。



虽然龙启瑞年纪小,但经过这两个对子,老师已经起了争胜之心,于是让龙启瑞给自己出一个上联。龙启瑞也不推辞,想了一会便写到:“南国北人,此小偷偷偷偷东西。”这个对联看似简单,但一下子就把老师给难住了。这个上联包含了东西南北四个字,而且巧妙运用了“偷”这个字不同的词性。第一个偷和小字相连,组成了“小偷”这个名词,第二个偷和第三个偷相连,组成了“偷偷”这个形容词,第四个偷是动词,意思是偷窃。要完美地对出下联,得用“上下左右”这些对应的方位词去对,而且下联也必须连用四个相同的字来造句,使得对出的难度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