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01-10
因为商鞅在变法中割了公子虔的鼻子,
秦惠文王即位后,为公子虔报仇,所以杀了商鞅。
公子虔(生卒年不详),嬴姓,名虔,战国时秦公子,秦孝公赢渠梁大哥。曾为秦孝公太子
赢驷之右傅。公孙贾为左傅,
商鞅变法时,太子犯法,公子虔受刑。后因犯他法,公子虔受劓刑挖去鼻梁,随后闭门八年不出。孝公卒,太子继位,是为秦惠文王。公子虔诬告商鞅欲反,秦遂杀商鞅,灭其家。
第2个回答 2015-12-21
每次变法,包括政治变革都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商鞅的变法,正好是分薄贵族的利益,用来鼓励平民来开荒,并建立军功的。打破了贵族的世袭。而且他执法很严厉,甚至还处置过太子的两个师傅。这样在秦孝公死后,别人就有怨抱怨有仇报仇了,但是商鞅变法对国家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新法并不能废除,而且也不能以变法这样的罪名曲处置商鞅。这让那些贵族更加的怨恨他。最后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曾经因为秦惠公的错误割了他两个师傅的鼻子,这仇本来就有点大了。何况秦惠公还需要杀了他来平息变法导致那些贵族损失利益带来的怒气呢。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异军突起,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点评:秦国因改革强大了,统治者一边享用着改革果实,一边为了平息既得利益者的怒气而把改革者五马分尸,中国历代改革者的命运大抵如此。如果商鞅学会妥协他就不会 “不得好死”,但如果他妥协了也就没有富国强兵的“商鞅变法”了。可叹商鞅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错过了“及时闪身他国”的良机,为老子(秦孝公)效力,却死在了儿子(秦惠王)滚滚车裂下
第3个回答 2015-12-21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电视剧的不足以信服,从史学上来分析商鞅之死:
从孝公生前行为来看,一方面表现了对商鞅变法与执政的支持,表现了对商鞅的信任,但另一方面又始终把商鞅摆在变法与执法的第一线,使其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地位,变法中守旧势力的仇恨与敌意都集中到商鞅一人身上,特别是商鞅为变法而同太子一派结下的仇怨,成为商鞅未来的致命威胁。然而我们却看不到孝公为缓和商鞅与太子之间矛盾而做过什么努力,也看不到他为保障商鞅未来安全而采取过什么措施。当然,为自己继承人的前途考虑,由继承者除去商鞅却是有益无害的事,一方面可以使那些在变法中受打击的贵族出一口气,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提高惠文王的声望。另一方面,变法的完成已使商鞅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且德高望重的老臣是年少的秦惠王难以驾驭的,这是孝公不会看不到的。因此,商鞅悲剧的发生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第4个回答 2015-12-21
在秦国威望太高了,功高震主,老王死了,新王要立威,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商鞅
立法得罪人也太多了,新王不仅巩固自身宝座,还缓和国内的情绪,而且嫁祸秦朝的老贵族阶级,再说了秦国没商鞅,这个制度还是留下来了。一本万利,就是一个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