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实现财务自由,有多少存款你就敢裸辞?

如题所述

等我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然后再加上现金存款30万左右,那我就敢任意的裸辞,这个领导不行我就辞职,那个领导没我有能力我还辞职,总归一句话,不开心我就辞职,但在我没存够这些钱的时候,只能当个本本分分的社畜了。

一、裸辞时至少让我拥有至少一年的生活费。

裸辞的含义就是没找到下一个工作,也没啥特定的目标,更没有任何的规划,然后就选择了辞职,说实话这种辞职我喜欢,因为我就喜欢做这种没啥计划性的事儿,觉得特别酷特别帅特别的有感觉,但在年龄大了之后这事儿我就不敢做了,因为生活压力太大了。

房子是我自己的没啥说的,但是我活着一天就得吃就得穿就得用就得喝就得玩儿,这些所有能够想到的事儿都得用钱,在家玩儿游戏的网费和电费还有水费得交钱,在家吃的饭得花钱,就连喝的水也得按时间交水费,否则就只能在家待着等死,请问这个裸辞还有人敢吗?反正我是不敢。

要是让我裸辞那就得有点儿存款,至少在不上班的时候我还能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儿什么就玩儿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和当初在上班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区别,这才是我想象中的裸辞,而我给这个裸辞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存款30万!随时随地能够裸辞。

二、我个人觉得裸辞时得有个一目标。

可能别人觉得裸辞就是要玩儿个痛快,但我个人喜欢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我如今单身我就想赚钱,等到我裸辞了那我就想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做,裸辞的前几天肯定很爽,看电视剧吃外卖玩游戏,不用一个星期这个生活就有点儿烦了,甚至开始有点焦躁和烦闷,因为周围的人都在上班只有我自己闲着。

这时候目标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我要是提前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比如说这段时间我要看什么书,去哪儿玩儿做什么事儿,那这日子就过得比较舒服了,没准儿还因为裸辞学会了一些新的技能,等到上班后还能够通过这些技能赚取高工资,这才是裸辞应该有的样儿,而不是裸辞后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不过这种裸辞的生活不是合适每个人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很自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按照计划来进行,当然我也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虽然制定了计划,但一直都没敢实施只是每天看着等着自己的30万快点存够。

最后:

年轻的时候谁都喜欢裸辞,因为这个感觉太爽了,可是随着年龄越大越知道,裸辞这个事儿也就只能想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3

要达到财务自由,一种方式就是即使你不工作,还是有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的东西为你工作,有收入进入你的账户。

另外一种就是你有足够的积蓄,完全不用工作,这些存款也足够让你一切都无需担心。2020年的现今社会,一年支出按普通家庭一月一万元最低计算,一年是12万,假如你有房子住,没有贷款的情况下,按人的寿命80岁来计算,一千万的存款可以保证生活无忧,2千万的存款可以实现财富自由。

财务自由的实现只是少部分人,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小到基层员工,达到中高层管理,基本上想实现财务自由很难,除非是大公司有实权的中高管,不然很难实现财务自由!

真正的财务自由,需要有钱有闲

真正的财务自由,需要有钱有闲。如果挣了很多钱,但是自己还是需要淹没在繁杂的工作中,活得也不是很轻松,挣了钱也没时间花,财务带来的幸福感也是会打折的。所以不是家庭存款到了多少,它是一个动态的,消费欲望也会随之增加。存得多了,自己想花的也多了。

老了之后贵的是一日三餐吗?贵的是衣服鞋子吗?是健康。进一次医院,就白花花的银子流逝,还是心甘情愿特别急迫的给钱。小病、重疾、日常护理,都需要钱。如果夫妻两人有一人在家专门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需要另一个人挣更多。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了《2019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报告里显示,50050位调查对象认为每人至少需要154万人民币的养老现金储蓄,才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只靠社保养老保险,真的不够。

存款越多,未必意味着足够安全

存款越多,未必意味着足够安全,因为当一场金融危机到来之际,更考验一个人的资产组合以及家庭风险抵御能力。不过,在年轻的时候,尽可能提升存款的金额,因为当一个人组建家庭之后,后续的家庭负担压力也会随之而至,例如家庭日常基本开支费用、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费用。

此外,仍需要考虑到供房、供车的因素,压力不可小觑。因此,如果不是有着更高的奋斗目标,或者更好的赚钱去向,裸辞的风险非常高,还是趁年轻抓紧时间积累存款,存款金额越多,未来的底气也就更高了。

裸辞之后短期不工作,还是长期不工作

裸辞之后短期不工作,还是长期不工作,需要两种计算方法。

如果短期,去掉住房 保障基本生活娱乐的消费 的固定开销之后,手里有多少余钱。我算了一下,假如我裸辞并不工作状态两年,那住房的房贷是要继续还,基本用车交通吃饭娱乐交际旅游等,两年要用掉二十万保底。剩下手里总要有钱应对意外的疾病或者家人急用的要留下十万。这是两年不工作的裸辞状态。

那如果打算长期不工作的逍遥日子,必须靠钱生钱,资产生值,每年的理财投资红利足够一年的开销,这样可以放心裸辞,环游世界。

首先需要收入有结余,而有节余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若不想被财务问题困扰,首先需要收入有节余,而有节余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其次要戒掉不良嗜好,不虚荣,不奢侈,理性消费,避免意外损失;最后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适当投资。如此反复,你的节余会越来越多,生活也会越过越有滋味。

第2个回答  2020-12-18

小郑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一个大哈欠,望着电脑上还得加班几个小时的未完成文档,对旁边同样在加班的小徐说道:啊!如果我财务自由就好了。这样,就可以每天不工作,游山玩水了。

小徐也伸了一个懒腰,活动了一个脖子,说道:你啊,也就是说说,别说财务自由了,一场裸辞,你敢来吗?

小郑红着脖子说道:谁说我不敢的,不就是裸辞吗?哥,随时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

小徐摇了摇头,说道:呵呵,那我问你。你现在有多少存款?你每个月的房贷多少?孩子花费多少?车贷多少?生活费多少?如果有小小的意外,需要万元,或者几万元开支,存款可够?

见小郑没回答,小徐又问道:就算都够,这样的生活,你能维持多长时间,半年,一年,三年,还是五年?先想一想这些,别说财务自由了,就算裸辞,除了说说嘴,你真的敢吗?

小郑用几声哈哈大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去你的,小徐,你净说什么大实话。好好加你的班吧。

说完,小郑也伏案在桌,开始了敲击键盘。

这一幕场景,是多么的熟悉,就算在现实中,没有这样一幕对话,但或许,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脑海中盘算过,思考过。最后,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默默地开始了努力工作,或者努力寻找工作的路上。

梦想很是美好,但现实,却让你不得不低下仰望星辰大海的头。

一,裸辞其实不算大问题。

千万别一直觉得,裸辞就是永远不工作了,裸辞绝对无法跟财务自由、不工作划上等号。裸辞说穿了,就是下一份工作还没着落,还没找好,就把现在的工作给辞职了,待业在家,少则马上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多则休息几个月,最多一年,然后重新开始寻找新的工作。

裸辞的原因零零种种,但就像职场人们常说的:要么是干得不爽,要么是钱给少了。一份工作,如果干得不爽,每天都让你头疼,甚至焦头烂额,就算工资再高,那也是以付出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于是,这种情况下,裸辞就合情合理了。调整一下心情,再出发,可以理解。

而钱给少了,那更是正常理由,同样一份工作,老员工4000,新员工6000,而且,还得老员工带新员工,这种情况下,老员工大抵会离职。而同期入职的相同岗位,类似情况也比比皆是,这都会造成裸辞。

也会有人说:工资不一样,这不正常吗?说明你能力不如人家呗。这话听着没错,但同工不同酬,你说的大义,确实也是职场精髓。但这事儿,搁你身上,你肯定也不干,你也得裸辞。

二,有多少钱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

为了充分的说明怎么样,才能财务自由,我就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老婆和大宝二宝,我自己个儿家庭一家四口。客观地讲,我目前真不敢裸职,也远远达不到财务自由。

我的个人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工资,这个占我年总收入的60%;第二是稿费,这个占我年总收入的30%;第三是理财,这个占我年总收入的10%。可以看得出来,工资收入,目前还是占据主要。当然,可能会有微小的变化,但大体是如此的。

而我一家四口,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和适当的娱乐、人情开支,一年的花费是25万元左右,那我按25万整数算,这里边,确实没多少可以省下的,都是正常的开销,再省,也就省一两万,在数据意义上来讲,意义不大。

那么,我的存款,至少要达到家庭年收入的20倍,也即是500万元,才敢裸辞,然后,初步达到了财务自由。未来20年的家庭花费不发愁,这显然可以说是,达到了初步的财务自由。

然后,如果我拥有500万存款,自己委托公司交一下五险一金,剩下的花费,靠大额存款得来的利息,就够了。按照主要银行大额存款的规定,其实,存86万左右,每个月就能够得到3000元的利息,如果我存在400万进去,那么,每个月得到14000元的利息,那肯定不成问题,这样,全年利息收入,就有16.8万。我还能留下100万的现金流,以应急,何况,活期也会有少量利息收入。

同时,我还能保有稿费收入和理财收入,这两项,那肯定年收入至少也超过8.2万了。于是,每年25万的家庭开支,齐了。这样,就真可以财务自由了。存大额定期的400万和活期现金流的100万,就一直可以留着,养老,估计也正常生活够。

但实际上,至少我现在,是尽想美事了。我的存款,离这个500万元的存款,还有600多万的距离,别问为什么,这年头,谁还没有点儿房贷车贷啥的。

第3个回答  2021-03-10
有十几万的存款我就敢裸辞,但是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很困难。
第4个回答  2021-03-08
20万。裸辞就意味着你很长一段时间会没有经济收入,而且你也不会很容易就遇上适合自己的岗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