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得多,语文却学不好,说明了什么?

如题所述

我觉得自己读的书还算多,高中时语文学得还可以,尤其是语段阅读和作文,我学得不好的是基础知识,这是因为我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比较少。

你说你书看得多,但语文却学得不好,以我的自己的读书经验来说,可能是在以下两的方面出现了问题。

●第一,你读的书不对路。

我说个极端的,如果你读得书全是数理化方向的,对你的语文能有什么帮助吗?不可能有帮助的,缘木求鱼啊。

我不知道你平时看得书都是什么书,假如你看得都是起点上的爽文,对你的语文学习确实不会有什么帮助。起点上这些大神也好,普通的写手也罢,他们写的就是通俗读物,决定他们收入的其实是数量,他们只有写得越多才能赚得越多,这样的文字,都是量优先,质其次,文字的质量只能看他们的功底了,你读这样的文字,不被带沟里去都不错了,还指望对你的语文有帮助?

如果你是我说的这种情况,平时读得书以地摊文学、畅销书、起点小说、佛经等为主,那就赶紧改变你的阅读口味,尽量转向新课标倡导的名著上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以现代作家的作品为例,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呐喊》、《朝花夕拾》、《野草》,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等都是推荐书目,你就去读读这样的书吧。

●第二,你书读得不透。

怎样才叫把书读透呢?我拿《孔乙己》举例,这是我读初中时语文课本上是一篇文章,作者鲁迅。

这篇小说现在可以说是网红了,即便你没学多没读过,但也淫荡读过它的改编版。很多人都会通过改写它来引起读者的共鸣,那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很有现代白话文的味道,用“快活”形容“空气”,再说店内外充满这种空气,是很欧化的表达了。

这篇小说中,有一个细节说,小伙计因为没法给黄酒掺水,所以要去专管温酒一类的无聊职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如果你读书时,尤其是读大家的书时,都带着这种疑问去读,你就能把书读透了。

鲁迅文字的一大特点是不置闲笔,这也是鲁迅一贯的坚持,所以才会有“细脚伶仃的圆规”、“间或一轮”等经典的闲笔。

《孔乙己》中此处细节也不例外,也不例外。小伙计因不会掺水被转岗,那自然有会掺水的顶上。所以啊,咸亨酒店必然是会往酒里掺水的,短衣帮怎么看着也看不住,这就反应出孔乙己的大智慧了,反正都要掺的,都看不住的,那就不要看,眼不见心不烦,喝酒喝得不是酒,而是一种心情,你为掺水一事郁闷,还能喝出好心情了吗?

我可不是瞎扯,孔乙己的确知道咸亨酒店的黄酒是掺水的,因为他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喝酒,摸出四块钱,说了句,“这回是现钱,酒要好”。孔乙己这次明确告诉小伙计,我腿已经断了,这回不赊账,我想喝一口好酒。

如果你能把书读这样透,你的语文不可能学不好,就怕你读书时只是贪多,全都是囫囵吞枣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7

这只能说明,书看得多不多,和语文学的好不好,没有多大关系,至少,没有必然关系。

语文要学得好,需要的东西很多,不止是你要有很广的涉猎面,还要你细心,还要你能模仿。像语文试卷前面总有些小题,各种病句改错,各种词语搭配,各种拼音考察,考的都是你的细心。而像阅读理解,考的重点在“理解”,其实也就是“模仿”。你做的类似题目多了,你基本都能背出各种题型的答题模式。甚至到了作文部分,考的都还是一种模仿的能力,模仿高分作文的写作模板,你能得到的分数也不回低。

这些,都和你书看得多不多,没有太大关系。

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人。从小学开始看四大名著,到初中的时候,已经看过很多很多外国名著了。我可以告诉你高尔基的某一本书里的某一个细节,也可以告诉你《茶花女》我读了多少遍。《悲惨世界》是很多年前读的了,情节都快忘记了。。。。。。

我真的读了不少的书籍,但高中语文我一直学不好。首先是因为前面的那些基础小题,我总是粗心,这儿出错,那儿出错,很丢人哎。然后是阅读理解,我总是读偏了,因为我从来不去记住那些固定的答题模式。至于高中的作文,我很讨厌写议论文,总觉得这些都是一些很废话的东西。明明都知道答案了,却还是要绕一大圈去聊这些。

总之,书读的多不多,和你语文学得好不好,真的是两码事。

第2个回答  2017-10-16

从小书读了很多,语文却学不好,这个问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同时也说明了书只是囫囵吞枣式的吞了下去,内容精华完全没有汲取。换句话说,就是不但没有吸取精华为我所用,也没有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具体我请看下如下解释:

一、读书多却不会读书:很多孩子从小就爱读书,但是,他可能读的只是故事情节,梗概而已。谁不对有趣的故事感兴趣?这是享受型读书。孩子那么多年读了几百本书,你回去做个小测验,检测一下他的成果,书堆里随便拿起一本书,你问问他从中学到了什么,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奥不,你只需要问问他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主人公和辅助人物都叫什么名字?相信我,他可能连名字都记不起全。

二、会读书:一本书到手,他会翻一下目录,确定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找到他需要的东西先进行阅读,然后有空再全文阅读。但是,对文中他需要的那部分会记忆犹新,他会把重点部分摘抄,可以靠记忆做笔记,甚至会背诵。

 

语文好的读书目的性很明确,他知道什么书可以提高他的语文水平,就去专门读这类书,根据书的用途决定这本书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还有多总结,善于灵活运用。举个例子,我高三那年根据自己的需要,订了语文报,把其中我认为有用的阅读理解、诗词鉴赏、作文都剪下来做了专题,分析答题的套路,从高三模拟的90分上下到高考全校的语文分数第一。这也说明会读书或者说针对性阅读的必要性和它的重要作用。

读了那么多书,语文却不好,学习方法已经将给你了,希望爱读书的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学好语文,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好基础。

您家居生活的智慧暖阳,请点击关注百度问答账号:家居智囊团V,等你哦~ 

第3个回答  2017-09-17

说明有时候你看书的时候没有走心,对于其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不够深刻。并不是书看的越多越好,书不在多,而在于精。要一点一点的去看一本书。

以前初中的语文老师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读书的时候需要有一个读书笔记。人的大脑是有限的,可能你昨天看过的书,今天就忘记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读书笔记的方式,顺便在一些书边上批注一下,写上自己的观点和领悟。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是吧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所以我们需要多读一些经典的读物,如果你看的书只是一些通俗易懂没有实质内涵的书的话,那么你即使的再多也是没有用的。老师经常告诉我们,需要有一个积累。把一些优美的字词理解通透了,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应用,文章自然就出彩了。

还有语文其实是一个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学科。对于字词,只能是死记硬背,但是对于阅读还有作文都是有一定的套路的。需要自己总结出其中的要旨。当然,也需要灵活的去应用。

还有语文也是要通过多做题来加深印象的。如果只是看,不做题的话,就会把理论和实际脱节,这样自然也是学不好的。每一个题型自己都见过,然后每一个套路自己都知道了。那么就算它改变了套路,不按套路出牌,我们因为有了一定的积累量,完全可以做到随机应变。我想如果把这些都掌握的话,那么的你的语文不可能学不好的。

这个时候呢你看书的进度自然会提高,因为在很多书里面会有相同的人生感悟,你能够更好的理解和领悟。速度也提高了,语文水平也是逐步提升的。

第4个回答  2017-09-17

其实书读得多的人,按理来说语文应该是可以学的好的,如果你书读得很多,但是语文却没有学好,这就说明了你读书的时候只是,应付任务,或者是囫囵吞枣,根本没有过脑子,仔细思考过。因为你没有仔细思考,所以你才语文学不好。因为有些书我们不能泛泛而读,而是要精读,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其大意。

比如你读古诗词的时候,你可能只是因为一时兴趣泛泛的看一下,大致的了解他是什么意思,有可能大致看到的意思也不是你自己理解的,而是直接看的下面注释。这样的话,你既没有真正的有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句中的意思。也没有把它背下来,那么在语文学到的时候,其实你根本还是不理解的,或者说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了相似的古诗句,你也是背不出来的。可能你考完试之后会说这个诗句,我是有印象的,但是就是想不起来,这还是说明你在看的时候没有用心的去思考过。另外你再看一些名家写的文章的时候,你可能也只是泛泛的读一读,有可能还很迅速的就看过了,只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片段看,但是却没有总体的把握这篇文章。

到考试时候我们遇到的阅读文章都是需要你写出它的大意,或者他会从其中,拿出几个比较有名的句子,让你分析理解,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因为你平时没有在这方面花心思,所以可能就打得不好了。所以说读书并不是应付任务一种形式而已,我们要带着思考去读,这样语文才能学得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