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魔方怎么还原

如题所述

二阶魔方还原有三个公式,第一个公式:(R U R')和(U R U' R’);第二个公式:R U R' U R U2 R';第三个公式:(R' F R F') R U2' R' U (R U2' R')。

1、复原底层四个角块:

二阶魔方没有中心块做参照物,假定它有中心块,随便找到一个有白色的角块,把白色面向下放置,目前二阶的流行配色和三阶是一样的,即上黄下白前蓝后绿左橙右红;用三阶魔方复原的思路和公式来复原二阶魔方。

公式1-1:(R U R'),白色朝右,第一步就旋转右层,口诀-上勾下。

公式1-2:(U R U' R’),白色朝前,第一步就旋转上层,口诀-勾上回下。

具体应用:

2、上层同色(顶角翻色):

完成了底层四个角块复原以后,要把上层的颜色都变成黄色,也即顶角翻色。需要先观察,现在魔方的四个角块黄色面分别在哪里。

公式2:R U R' U R U2 R'。

公式2做两次:

具体应用:

3、上层角块全部复原:

在复原上层四个角块的时候,先观察有无两个侧面颜色一样的情况,也即相邻两个角块已经正确复原的情况。

公式3: (R' F R F') R U2' R' U (R U2' R')。

如图3-1所示,把它们旋转到左侧位置,用公式3即可完成,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可随做一次公式3,就一定会出现有两个角块的侧面颜色一样的情况,再做一次公式3即可完成。

复原二阶魔方简介:

复原二阶魔方的时候,还原底层角块,然后还原顶面颜色,接着调整顶层角块,一个二阶魔方就复原好了。二阶魔方看似简单,但却并不简单,二阶魔方的基本复原思路是复原底面→复原顶面→四个侧面还原。公式字母表示为F-Front 前面,你正对的一面,B-Back 后面 背对你(看不到)的那一面,R-Right 右侧面,L-Left 左侧面,U-Up 顶面 ,上面,D- Down 顶层。首先,二阶魔方因没有中心块,所以我们随便找一面有白色角的面就行了。接着,我们用三阶魔方的找邻居的方法,还原两个角块,好了后,检查还原的角块下面是否颜色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再还原一个角块。以此类推,再把剩下的角块拼好,并检查白色角块下方是否颜色相同。底面拼好后,就拼顶面。完成顶面后,接下来就找一下完成的面并面对自己。找到后,把完成的面面对着自己,然后按照口诀来完成六面。如果找不到完成的面,就随便找个颜色。整个魔方分上下两层, 只有上面一层有两个相同的色拼在一起 ,如果是下面一层拼在了一起就立刻把整个 魔方翻个180度。口诀对成功后,你会发现二阶魔方已经复原了。

魔方的定义:

魔方,又叫魔术方块,也称鲁比克方块。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的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当初他发明魔方,仅仅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块可以随意转动而不散开,不仅是个机械难题,这牵涉到木制的轴心,座和榫头等。直到魔方在手时,他将魔方转了几下后,才发现如何把混乱的颜色方块复原竟是个有趣而且困难的问题。鲁比克就决心大量生产这种玩具。魔方发明后不久就风靡世界,人们发现这个小方块组成的玩意实在是奥妙无穷。

魔方系由富于弹性的硬塑料制成的6面正方体。核心是一个轴,并由26个小正方体组成。包括中心方块6个,固定不动,只一面有颜色。边角方块8个(3面有色)(角块)可转动。边缘方块12个(2面有色)(棱块)亦可转动。玩具在出售时,小立方体的排列使大立方体的每一面都具有相同的颜色。当大立方体的某一面平动旋转时,其相邻的各面单一颜色便被破坏,而组成新图案立方体,再转再变化,形成每一面都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拼成。据专家估计所有可能的图案构成约为4.3×10^19。玩法是将打乱的立方体通过转动尽快恢复成六面成单一颜色。

厄尔诺·鲁比克:

1944年7月13日出生于匈牙利,勤奋好学且具有创造力的他在1974年发明了魔方系列的玩具。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众所周知的魔方就是他发明的。起初鲁比克发明魔方并不是为了投入生产和娱乐,因为他当时是建筑学和雕塑学的教授,所以他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模型来帮助他的学生们认识空间立方体的组成和结构。鲁比克当年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不同颜色的方块沿两条垂直轴线旋转而不会散架。用鲁比克他自己的话说,魔方的诞生源自于他对空间转换的兴趣。

在1977年,魔方首次出现在布达佩斯的玩具店里,与伯罗圆珠笔,安全火柴一起成为了匈牙利的几大发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