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雄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陈万雄博士,香港著名出版人,生于1948年,广东东莞人,1980年入职商务印书馆(香港),现任联合出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商务印书馆(香港)董事总经理兼总编辑、商务印书馆电子商贸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30年来积极推动香港出版业现代化、电脑化和数位化发展。又曾出任中英文教出版事业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学院董事会主席、岭南学院(香港)校友会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香港出版总会会长等公职。2003年荣膺第十五届『香港印制大奖』之杰出成就大奖。2004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 *** 委任为太平绅士。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陈万雄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东莞 出生日期 :1948年 职业 :董事长 毕业院校 :香港中文大学 主要成就 :香港著名出版人
    香港出版总会会长
    香港东莞同乡总会荣誉会长 代表作品 :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历史与文化的穿梭、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祖籍 :广东东莞长安镇沙头村
个人简介,成就与荣誉,成就,荣誉,营商理念,经典语录,外界评价,相关信息,

个人简介

陈万雄,太平绅士,生于1948,广东东莞人,香港著名出版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曾长期担任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一九七三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一九七五年获中大研究院哲学硕士,一九八零年修毕日本广岛大学博士课程,一九八九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二零零七年获香港科技大学颁授荣誉大学院士。出版工作之外,陈先生一直从事学术研究,主攻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一九九二年;北京:三联书店,一九九七年)、《历史与文化的穿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零零零年)。

成就与荣誉

成就

学术研究方面,陈先生主攻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年)、《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年)、《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历史与文化穿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在出版上,不断开拓中文出版新发展,策划多套大型出版项目,如《故宫全集》、《中国地域文化大系》、《中国本草图录》、《敦煌石窟全集》、《中华文明传真》;在电子出版上,其领导的联合电子出版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附属公司)是香港中文出版界率先成立的多媒体出版公司。从九十年代早期至今,已出版了多项著名的电子出版物,包括《紫禁城CD-I》、《汉语大词典》光盘、《香港邮票》光盘等,并嬴取了多个国际奖项。自九十年代中,开拓推动数码电子出版。

荣誉

曾任公职包括:香港出版学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 *** 著作权审裁处成员。现任中英文教出版事业协会主席、香港出版总会会长、香港出版学会执行委员、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事务顾问(历史)。2002年获选为香港出版学会会士。2003年荣获香港印制大奖之杰出成就大奖。2004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 *** 委任为太平绅士。

营商理念

在陈万雄的眼里看为,他出版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书所承担的文化力量。每一本他所出版的书,他都十分地注重把好质量关,要的就是好书。 盈利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基。但陈万雄认为,一个像商务出版社的那么大的出版社,盈利并不是以一本书,而是以整盘生意来计算的,不要因为市场而拒绝一些十分具有社会价值的书。“有些学术著作,我是真的亏本也会推出的。”可见,陈万雄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学历史出生的陈万雄,以其深厚的史学底蕴和敏感的历史触角,触摸到了出版社的商业脉搏。 以史为鉴,陈万雄看到了出版社发展的趋势,实际行动也迅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在经营联合集团的同时,他敏锐地感觉到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地发生改变,“我们这一代,属于传统图书经营和出版者的最后一代人。从过去十多年来看,新科技已在图书出版业大范围内套用。”2004年,集团开发出多种出版软体;2005年,引入获得美国专利技术的电子翻页技术;2006年,获得 *** 教育基金资助,准备在未来两年内开发一个面向香港中学生的电子书图书馆。香港联合集团的电子出版业务已往前迈出了一大步。

经典语录

经营、管理、做人、做生意,都是一种智慧,智慧是要从人文学里吸收的。

外界评价

陈万雄有鉴于「中国人越来越多,但人物越来越少」,记录他亲炙沈从文、启功、牟润孙等学者接受薰陶的诸多大家的风范。创立香港新亚书院的国学大师钱穆,曾在他晚年最后一堂课中说过:「不要一笔抹杀、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里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然而,钱穆已去世多年,当大家为没有人继承钱老先生的思想叹息和担忧之时,陈万雄默默地完成杂文集《读人与读世》,教人们读道统之典范,让潜德之幽光得以弘扬,使钱老先生的理念不致于无以为继。《读人与读世》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刻划一批陈万雄在编辑生涯中遇到的文化学者,包括沈从文、启功、王力等的大家风范。中篇主要描写他在新亚书院求学时期遇到的恩师,怎样启发他的承教之心。下篇则以「历史杂说」为题,阐述了他对史学大家们的尊敬之心,并收录他为一些书籍撰写的序言。中国在现代化的转型中,饱受西方文化冲击,社会道德价值观迷失。陈万雄正想用文章细导人心,「中国人越来越多,但人物越来越少」,他又觉得书中描写的道德典范,即使没有为道德而舍身取义,但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值得我们欣赏。把这些道德典范事迹记下来,最少可在历史上留下一个纪录,即使现时、甚至下一代的人做不到也好, 都可「发潜德之幽光」, 让年轻一辈发现社会上曾有过这些人物,做过一些好人好事。陈万雄之所以能保持着对理想主义的追求,是因为他有感自己受恩于新亚书院,并驱使他选择学术研究作为终身职业。同样是新亚书院毕业生,又视一生承教为己任的卢玮銮(小思),表示看完这本书后很感触,认为书中提及的道统承传,正正反映新亚精神的薪火相传。小思还感慨地道:「近几年,很难得有人讲道统承传。我对书中谈及的老师十分熟悉,当陈先生写牟润孙老师,我看得流下眼泪,因为这种师道,现在很难找到。」虽然承传道统的师道难寻,但陈万雄认为年轻人对文化的传承责无旁贷。中国于十九世纪末曾面对「亡国灭种」危机,到了今天,年轻人除了担当专业人士之外,作为国家民族中的知识份子,应该要关心国家文化。「假如一八九四年 (中日甲午战争开始)是中国开始衰弱的时候,而中国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及先进的国家,我假设起码要二百年,即是二零四零年。那 中国要于三十年后成为文化先进的国家,这数十年就是年轻人的天下。因此这是一个让时代充分发展、令中国人充分认识世界文化的机会。」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从前知识份子爱讨论的「中西文化冲突其实早已不存在」,最重要的反而是从不同文化中取长补短:「我相信没有人认为传统文化不重要,或是认为接受先进文化的不重要,现时不需争论这些,问题是如何实践。中国文化就是面临这样的状况,年轻人能遇到这个机会,将是最好的一代人。」陈万雄「不怕花落去,明年花更好」的乐观态度,也迎来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兴起「文化热」,及近年兴起「国学热」,讨论诸子百家典籍的著作有如雨后春笋。同时,年轻人可以阅读许多蕴含西方思想的名著,真可如陈万雄所坚持的信念一样,「不用担心」。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陈万雄被中国人团结、互爱互助的精神所感动,「中国人摒除唯利是图、道德败坏的心,你会见到很多老师舍身拯救学生,出现很多好人好事,因此社会道德一直存在。我见到这些,很想把这些人和事写成文章,让其他人学习,启发别人」。陈万雄坚定地说:「越是艰难的社会、人心失落的社会,这些人越会出现。」他对人类发展表示乐观,因为正是在历史上一些艰难的时代,甚至堕落腐败的时代,就会出现一些有灵光的人,为人类的前途思考,不断关心社会及文化传承。陈万雄认为,在思想文化界,这些有灵光的人为「时势造英雄」作出了最佳的诠释。他的新书记录和讲述的,就是他所接触的那些有灵光的人的故事。

相关信息

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综合性出版集团,1988年在几家历史悠久的出版机构基础上组建而成,业务种类包括图书出版,书刊发行与零售、书刊、商业与安全印刷。其子公司附属机构遍布香港、中国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洲等地,属下机构包括:香港三联书店、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商务印书馆及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