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何成为转口港

如题所述

转口港是指以从事转口贸易为主的港口,很多时候专门指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转口贸易。 著名的转口港 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港 深圳盐田港 上海洋山港 中国台湾高雄港 新加坡 中东杜拜 南非开普敦 维多利亚港(简称维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是位于中国香港的中国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中国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1]、「世界三大天然良港」[2]及「世界三大夜景」[3]之美誉。 早年,维多利亚港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的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藉战争从满清 *** 手上夺得中国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4]。中国香港的殖民地史随即展开。事实上,维多利亚港的确一直影响中国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亦主导中国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中国香港成为国际大城市的关键之一[5]。 历史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3/35/Map_in_Treaty_of_Peking_1860/250px-Map_in_Treaty_of_Peking_1860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北京条约》中的维港两岸地图 1841年,英国占领中国香港。清 *** 与英国签署《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中国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命名为维多利亚港,在此以前,清朝文牍称为尖沙咀洋面[12]或中门[13]。类似的情况还有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城(今西环至铜锣湾一带)和维多利亚山(Victoria Peak,即太平山)等。 中国香港可供发展的平地很少,因此自1841年开埠以来, *** 多次集中在维多利亚港进行填海工程。1842年,皇后大道及云咸街的兴建造成大量沙石,为免搬运至其他地区存放,于是直接把沙石推进海港,扩大中国香港的发展面积。 *** 1852年展开的文咸填海计划,是中国香港首次的正式填海工程,位置在今日上环文咸东街一带,目的是将上环的发展面积进一步增加,以兴建 *** 部门及港口设施,发展维多利亚城。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c/cc/HMS_Tamar/250px-HMS_Tamar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20世纪初的维多利亚港,图中大型船只为英国海军的添马舰 后来,填海工程由原来的港岛西面,进一步扩展至整个中国香港岛北部及九龙,以利中国香港的发展。中环德辅道、湾仔北、铜锣湾、尖沙咀东、启德机场跑道、港澳码头、红磡湾、观塘工业区、土瓜湾和西九龙等重要发展地方,全都是填海造地得来。 因中国香港为亚洲的重要港口之一,在20世纪初至1970年代,造船业亦十分发达。当时,中国香港拥有亚洲其中两个最大规模的船坞,分别是位于鲗鱼涌,由太古洋行开设的太古船坞,以及位于红磡的黄埔船坞。船坞雇用的工人数以千计,造船技术和出产船只的排水量皆与日本齐名。然而,自1970年代起,中国香港的航运业开始衰退,地产业则开始起飞。两所船坞分别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拆卸,其后在青衣合作开设中国香港联合船坞,原址改建成住宅及商场,即今日的太古城与黄埔花园。 中国香港开埠以后,英国皇家海军在中环设立海军基地,其后命名为添马舰,现时该地段将有意发展成新 *** 总部。1990年代中期,海军基地迁往昂船洲。中国香港由于是自由补给港,又位于东南亚与远东航道的中心点,所以在1997年中国香港 *** 移交前,维多利亚港常有英国或美国军舰停泊,1997年后亦有不少美国军舰来港补给。舰上官兵留港期间,多到湾仔等地消遣。 [编辑] 贸易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9/93/Pedder_wharf/250px-Pedder_wharf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中环毕打街的货运码头,摄于1904年 维多利亚港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据 *** 纪录,2006年抵港的远洋轮船及内河商船分别有39
040和190
820航次[14],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早期,维多利亚港已被视为重要商港,直至后来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的兴建,中国香港海运才逐渐离开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转而以旅游和交通为主。现时,维多利亚港仍有不少货船往来,中流作业及内河商船仍然十分频繁。中国香港现时处理的货物对整个华南地区极为重要,而且大部份货物大部份地区与华南地区有关[15]。 维多利亚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广阔,平均水深达12米[16],海底泥层亦没有淤泥阻塞,可同时容纳上50艘万吨级的大型远洋轮船[16]。另外,港口东面的鲤鱼门和西面的汲水门较窄,加上受九龙半岛和中国香港岛的群山所包围,形成港口四面环山,强风因而为山势所阻。港内又设有多个天然及人工的港湾与避风塘,足以让船只在平日甚至热带气旋来临时,免受风浪侵袭。此外,由于中国香港气候暖和,港口终年不结冰,船只可自由进出[16]。基于各项优秀条件,中国香港因而成为优良转口港。 [编辑] 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 主条目:葵青货柜码头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0/08/HK_Terminal_6_%E5%85%AD%E8%99%9F%E8%B2%A8%E7%AE%B1%E7%A2%BC%E9%A0%AD/250px-HK_Terminal_6_%E5%85%AD%E8%99%9F%E8%B2%A8%E7%AE%B1%E7%A2%BC%E9%A0%AD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新界葵涌及青衣的葵青货柜码头 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葵青货柜码头)位于中国香港新界葵青区葵涌及青衣的醉酒湾,在维多利亚港西北部,是中国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世界最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是新加坡),以及是华南地区第一大港[17]。1992年至2004年,中国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18]。 葵青货柜码头占地庞大,由葵涌、青衣伸延至昂船洲一带,共有9个货柜码头,24个泊位,可停泊最大型的货柜船。码头的全年总处理能力,超过180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19]。2006年,葵青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总量约为16
048货柜单位[20]。 [编辑] 中流作业区 1970年代,货柜码头开始发展时,货柜码头可供集箱船只所装载的泊位不敷使用,班轮公司为减低船只等候泊位所造成的损失,决定直接在货船上分派货柜,在海中系以浮筒或抛海通过趸船来进行装卸集装箱,利用趸船将货柜运送到附近的码头起卸,目的是要辅助货柜码头的角色[21],成为中国香港中流作业的雏型。 为方便将货柜船的货物运送至港九各地,中国香港在维港两岸设置多个中流作业区。由于中流作业可将货柜船在市区部份码头直接进行起卸工作,无需经过货柜码头起卸,可避免路面上的交通挤塞或所泊位不足造成的延误。加上中流作业的成本低廉,为不少客户提供多一种装卸选择[21]。现时,中国香港约有 20% 的货物装卸工作在系泊或锚泊港内的船只上以中流作业的方式进行[22]。
1.因为中国香港拥有优良的天然海港,在开埠初期便开放为自由港,各国商船可以自由进出, 进行贸易。那时候,外国的货品也可以经中国香港转运到世界各地去。在这个情况下,中国香港 发展了转口贸易,所以就成为转口港。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80201724
著名的转口港 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港 深圳盐田港 上海洋山港 中国台湾高雄港 新加坡 中东杜拜 南非开普敦 维多利亚港(简称维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是位于中国香港的中国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中国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1]、「世界三大天然良港」[2]及「世界三大夜景」[3]之美誉。
参考: me
中国香港海域的面积大
本来是渔港
但因为逐渐有很多外地的船只都停泊在维多利亚港
所以成为转口港!
参考: 我
转口港是指以从事转口贸易为主的港口,很多时候专门指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转口贸易。 著名的转口港 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港 深圳盐田港 上海洋山港 中国台湾高雄港 新加坡 中东杜拜 南非开普敦 维多利亚港(简称维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是位于中国香港的中国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中国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1]、「世界三大天然良港」[2]及「世界三大夜景」[3]之美誉。 早年,维多利亚港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的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藉战争从满清 *** 手上夺得中国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4]。中国香港的殖民地史随即展开。事实上,维多利亚港的确一直影响中国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亦主导中国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中国香港成为国际大城市的关键之一[5]。 历史 《北京条约》中的维港两岸地图 1841年,英国占领中国香港。清 *** 与英国签署《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中国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命名为维多利亚港,在此以前,清朝文牍称为尖沙咀洋面[12]或中门[13]。类似的情况还有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城(今西环至铜锣湾一带)和维多利亚山(Victoria Peak,即太平山)等。 中国香港可供发展的平地很少,因此自1841年开埠以来, *** 多次集中在维多利亚港进行填海工程。1842年,皇后大道及云咸街的兴建造成大量沙石,为免搬运至其他地区存放,于是直接把沙石推进海港,扩大中国香港的发展面积。 *** 1852年展开的文咸填海计划,是中国香港首次的正式填海工程,位置在今日上环文咸东街一带,目的是将上环的发展面积进一步增加,以兴建 *** 部门及港口设施,发展维多利亚城。 20世纪初的维多利亚港,图中大型船只为英国海军的添马舰 后来,填海工程由原来的港岛西面,进一步扩展至整个中国香港岛北部及九龙,以利中国香港的发展。中环德辅道、湾仔北、铜锣湾、尖沙咀东、启德机场跑道、港澳码头、红磡湾、观塘工业区、土瓜湾和西九龙等重要发展地方,全都是填海造地得来。 因中国香港为亚洲的重要港口之一,在20世纪初至1970年代,造船业亦十分发达。当时,中国香港拥有亚洲其中两个最大规模的船坞,分别是位于鲗鱼涌,由太古洋行开设的太古船坞,以及位于红磡的黄埔船坞。船坞雇用的工人数以千计,造船技术和出产船只的排水量皆与日本齐名。然而,自1970年代起,中国香港的航运业开始衰退,地产业则开始起飞。两所船坞分别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拆卸,其后在青衣合作开设中国香港联合船坞,原址改建成住宅及商场,即今日的太古城与黄埔花园。 中国香港开埠以后,英国皇家海军在中环设立海军基地,其后命名为添马舰,现时该地段将有意发展成新 *** 总部。1990年代中期,海军基地迁往昂船洲。中国香港由于是自由补给港,又位于东南亚与远东航道的中心点,所以在1997年中国香港 *** 移交前,维多利亚港常有英国或美国军舰停泊,1997年后亦有不少美国军舰来港补给。舰上官兵留港期间,多到湾仔等地消遣。 [编辑] 贸易 中环毕打街的货运码头,摄于1904年 维多利亚港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据 *** 纪录,2006年抵港的远洋轮船及内河商船分别有39
040和190
820航次[14],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早期,维多利亚港已被视为重要商港,直至后来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的兴建,中国香港海运才逐渐离开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转而以旅游和交通为主。现时,维多利亚港仍有不少货船往来,中流作业及内河商船仍然十分频繁。中国香港现时处理的货物对整个华南地区极为重要,而且大部份货物大部份地区与华南地区有关[15]。 维多利亚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广阔,平均水深达12米[16],海底泥层亦没有淤泥阻塞,可同时容纳上50艘万吨级的大型远洋轮船[16]。另外,港口东面的鲤鱼门和西面的汲水门较窄,加上受九龙半岛和中国香港岛的群山所包围,形成港口四面环山,强风因而为山势所阻。港内又设有多个天然及人工的港湾与避风塘,足以让船只在平日甚至热带气旋来临时,免受风浪侵袭。此外,由于中国香港气候暖和,港口终年不结冰,船只可自由进出[16]。基于各项优秀条件,中国香港因而成为优良转口港。 [编辑] 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 主条目:葵青货柜码头 新界葵涌及青衣的葵青货柜码头 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葵青货柜码头)位于中国香港新界葵青区葵涌及青衣的醉酒湾,在维多利亚港西北部,是中国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世界最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是新加坡),以及是华南地区第一大港[17]。1992年至2004年,中国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18]。 葵青货柜码头占地庞大,由葵涌、青衣伸延至昂船洲一带,共有9个货柜码头,24个泊位,可停泊最大型的货柜船。码头的全年总处理能力,超过180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19]。2006年,葵青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总量约为16
048货柜单位[20]。 [编辑] 中流作业区 1970年代,货柜码头开始发展时,货柜码头可供集箱船只所装载的泊位不敷使用,班轮公司为减低船只等候泊位所造成的损失,决定直接在货船上分派货柜,在海中系以浮筒或抛海通过趸船来进行装卸集装箱,利用趸船将货柜运送到附近的码头起卸,目的是要辅助货柜码头的角色[21],成为中国香港中流作业的雏型。 为方便将货柜船的货物运送至港九各地,中国香港在维港两岸设置多个中流作业区。由于中流作业可将货柜船在市区部份码头直接进行起卸工作,无需经过货柜码头起卸,可避免路面上的交通挤塞或所泊位不足造成的延误。加上中流作业的成本低廉,为不少客户提供多一种装卸选择[21]。现时,中国香港约有 20% 的货物装卸工作在系泊或锚泊港内的船只上以中流作业的方式进行[22]。
出口主要靠工业
但现时工业北而所以出口只得5%
转口就是一个中间站比D aeroplane 加下油再 fly to other place. 你知道中国香港是 世界上笫一忙和效率最好的地方
而且出入中国香港的货品大部份都不用比tax. 内地效率差一部份所以aeroplane的班次唔可以做到中国香港咁密. 而且入口中国的货品手续好烦
所以一般都会经中国香港再去. 因为中国香港拥有优良的天然海港,在开埠初期便开放为自由港,各国商船可以自由进出, 进行贸易。那时候,外国的货品也可以经中国香港转运到世界各地去。在这个情况下,中国香港 发展了转口贸易,所以就有利成为转口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0
香港成为转口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香港是全球知名的自由贸易港,优势在于没有许多的贸易壁垒,资金流动没有限制,进出口税率低,进出口条文透明,法规条例健全,很多货物在香港海关的监管较为宽松。 不仅可以解决反倾销的问题,对于转口贸易融资,特殊货物香港转关进口大陆,香港进出口特定国家获取特别优惠税率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为香港在转口贸易提供了物流优势和宽松的环境。
2. 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对进入香港市场的货物不会行政干涉,而且香港码头会提供几天的的免租仓库,香港对于进出口货物基本上不用交关税,有效降低了国际贸易商的物流成本。
3. 香港物流公司会提供香港码头免租仓库,因此大多国际物流都会选择在香港中转。 进出口货物可采用无出口报关单证的“快件清关”形式,或“一般贸易报关”、“集货报关”、“转关”、“买单”等方式中转,香港到深圳走快件清关,基本2天到货,深圳到香港物流正常2个小时到货。
4. 香港的税制相对简单,且税率低、无营业税、增值税等。 一般只需要交两种税:利得税,税率为纯利润的8.25%或16.5,企业如果不赢利,就不交税;薪俸税,免税额度单身(132,000HKD)已婚(264,000HKD)。除烟酒或特殊品类之外,香港没有进出口税。并且香港每年只需申报一次税务,新设公司的首次申报会计期间可长达18个月。
综上所述,香港以其自由的贸易环境、低廉的物流成本、简便的进出口程序和优惠的税收政策,成为了一个理想的转口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