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如何在鲜有天敌的自然界把自己变成了珍稀动物?

如题所述

大熊猫适应环境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由于受到了国家法律的保护,它们也不会遭到人类的捕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熊猫在自然界中是没有天敌的,表面上看起来蠢萌可爱的它们,发起怒来危险性极高。它们有着仅次于北极熊的咬合力和飞快的奔跑速度,连老虎和狮子都不敢轻易攻击大熊猫。食物方面,大熊猫也有着吃不完的竹子,没有其它动物跟它们抢,即使要抢也抢不过它们。

对于这个问题,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大熊猫平时孤居,单独生活,只有到了繁殖季节才会去寻找配偶。成年的雌雄大熊猫之间是通过嗅闻对方留下的气味而聚集在一起的,但是它们平时非常懒,每天只做两件事,一半时间进食,剩下的一半时间则是睡觉,很少会在领地中留下自己的气味,这就使得雌雄大熊猫相互找不到彼此,难以完成繁殖工作。

另外,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每次仅有短暂的2-3天,繁殖机会少导致一生中产仔数量少。雌性大熊猫一胎通常只生一只幼仔,而且幼仔的成活几率低。大熊猫繁育很奇特,幼仔出生时发育很不成熟,又小又轻,体重只有母亲的0.1%,跟老师差不多大,这样一来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大熊猫压死。生幼仔时,熊猫妈妈还喜欢把屁股翘得老高,有时候幼仔刚出来就摔死了。

正因为大熊猫的繁衍速度太慢了,再加上它们的栖息地又那么大,所以形成了一个怪圈,成年雌雄大熊猫接触越来越少,所以越生越少;生的越少幼仔成年后越碰不着,越碰不着又生的越少,如此反复下去,大熊猫的数量只能越变越少,最后成为濒危动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1
简单说熊猫最大的天敌就是人类,因为大熊猫的食性决定其食量一定要非常非常非常大才能保证营养,也就意味着栖息地必须有大量食物而且栖息地面积得足够大。而修路、开荒、房地产开发等将熊猫的栖息地面积一步步压缩最终导致熊猫这种本来生育率就低的动物迫于压力生育率和幼崽成活率变得更低,最终导致其濒临灭绝。而正是因为大熊猫的生存对栖息地面积的巨大要求,才使得野生大熊猫成为环境标示物种之一,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环境保证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就能使大熊猫的栖息地内其他物种也能“沾光”。
第2个回答  2019-07-11
一个是大熊猫的食物非常单一。它们太挑食了,只吃两种竹子,伞竹和箭竹。竹子的营养含量本来就低,熊猫的肠胃对竹子营养的吸收率还非常低,只有17%,也就是六分之一左右。如果你掰开熊猫的粪便,会发现里面基本上都是竹渣子,熊猫其实根本没有吸收到什么。这就让熊猫每天差不多得花16个小时来吃竹子,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全部都花在吃饭上了。
第3个回答  2019-07-12
首先呢,熊猫的繁殖就是问题,他们很难去繁殖的,所以说,他们的子子孙孙都比较少,而且他们吃的东西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必须吃好的竹子,还得悉心的去养,是很麻烦的,所以说呢,他们变成了珍稀动物,还是要好好照顾的。
第4个回答  2021-04-07

大熊猫没有天敌,数量却很稀少,它是怎样把自己“玩”成濒危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