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中等收入陷阱

如题所述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2.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为什么发展水平和条件十分相近的国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命运,关键是能否有效克服中等收入阶段的独特挑战。从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情况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为例,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推进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替代,即使在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还是维持“举债增长”,使进口替代战略延续了半个世纪。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因国内市场狭小,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使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需求,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第二,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要克服这一挑战,就需要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再也没能恢复到危机前的高增长,就与经济增长缺乏技术创新动力有直接关系。

巴西圣保罗的贫民窟

第三,对发展公平性重视不够。公平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创造更为均衡的发展,还能够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如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基尼系数高达0.44~0.66之间,巴西到90年代末仍高达0.64,一些国家还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从拉美国家看,受西方新自由主义影响,政府作用被极度削弱,宏观经济管理缺乏有效制度框架,政策缺乏稳定性,政府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顽疾难以消除,经济危机频发造成经济大幅波动,如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都对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严重冲击。阿根廷在1963~2008年的45年间出现了16年负增长,主要就集中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和2002年国内金融危机期间。

第五,体制变革严重滞后。在拉美国家,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精英集团的“现代传统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把这种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经济财富过度集中,利益集团势力强大,造成寻租、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1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

第2个回答  2022-07-24
中等收入陷阱含义如下: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奉行GDP增长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由于道德沦丧、法治崩溃、腐败与两极分化严重,迅速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使既得利益集团迅速垄断国家资源、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大部分财富,造成国内市场萎缩、产业升级乏力、增长停滞不前、民族主体性削弱、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的状态。
第3个回答  2020-01-29
2021年国考备考:中等收入陷阱(3)

【例1】假设某国的上一年人口为100万人,实际GDP为20亿美元,今年人口增长到109万人,GDP增长了9%,那么该国今年的人均实际GDP( )
A. 保持不变
B. 增长了
C. 减少了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宏观经济知识。人均GDP=GDP/人数,现在人口到109万人增长率是9%,增长后的人均GDP=原来GDP*(1+9%)/原来人口*(1+9%),所以不变。答案为A。
【例2】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上,被认为是摆脱了贫穷,而人均一万美元以上被认为是高收入国家,如果不能成功地摆脱债务,迈进高收入国家,常常会出现一段经济增长的停滞期,人民形象地称之为( )
A. 刘易斯拐点
B. 中等收入陷阱
C. 修昔底德陷阱
D. 马尔萨斯陷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等收入陷阱。
A项,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与题意无关,排除。
B项,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上,被认为是摆脱了贫穷,而人均一万美元以上被认为是高收入国家。如果不能成功地从中等收入国家迈进高收入国家,常常会出现一段经济增长的停滞期,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符合题意,当选。
C项,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与题意无关,排除。
D项,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择B项。
【例3】世界普遍采用的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指标是( )。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C. 人均GNP
D. 人均GDP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宏观经济概述题目。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相对于GNP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故本题选B。

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
第4个回答  2020-01-0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