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快速写作文

如题所述

自课改以来,只要是有人问及:“该如何让孩子去写作文?”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说:“让孩子们自由表达,‘用我手写我心’。”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指导学生让他们自由表达呢?
一、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激发表达欲望
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教师作为主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从而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走向感情,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
1、投其所好。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个性差异较大,若以一题命之,有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写作兴趣,我们可以用弹性的要求“喜欢什么便写什么”。锦锦老师作文课《神奇的魔术之旅》以一个神奇的魔术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魔术的过程,为学生写作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即兴训练。即是教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引导,使其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锦锦老师在表演魔术之后现场立马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抓住学生的想法,紧接着就让学生现场写作文,把学生稍纵即逝的灵感写下来。
二、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既然要学会表达,就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能是学生本来想表达一种意思,可是不知用什么语句来倾诉,这就需要孩子们做个有心人,注重平时的积累,做到厚积薄发。有了积累,学生自然就可以做到自由表达了, 而这些积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做。
1、在学过的课文中积累好词佳句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中的优美词句,更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在作文时能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写作素材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学生外出旅游,或者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获得了哪些荣誉,受到了哪些委屈,都可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起到了练笔的效果。同时,学生在写作文时,如果一时不知写啥是好,便可以翻开日记,寻找相关的一些素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打开作文思路,将所要写的内容娓娓道来。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何愁无材料可写,无事情可叙呢?
3、让学生在课外书中积累知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课外书,也是学生积累的主要渠道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急功近利,只读关于学生写作方面的书,而要引导他们多读文学性和科普性的书刊,因为读课外书的好处实在是很多,如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了解这个奇妙的大千世界;读完书,会积累到许多好词、佳句和好段,在平时的作文中就可以运用。“写作文不如从读书始”,就是这个道理。读完书后,孩子们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文思泉涌;读完书后,孩子们的语言就会变得精彩绝伦,人物描写就会变得有血有肉;读完书后,孩子们的思想就会独树一帜,文章必会超凡脱俗。
4、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引导学生注重积累生活素材是习作的重要一环。种植养植的忙碌与喜悦,戏水捕鱼爬树捉鸟的极大乐趣,娶亲送终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习作”假、大、空、套”的现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