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要杀孔明的原因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计谋?

如题所述

按照演义中讲主要是:一周瑜心胸狭隘,容不得诸葛亮比他聪明,所以在死时大叫“既生瑜,何生亮!”二是因为感到诸葛亮对东吴的威胁太大,这个意思他也不止一次地对鲁肃提起。
头一次,他派诸葛亮去劫粮,想借曹操的刀,把诸葛亮杀掉;

周瑜分拨已定,使人请孔明议事。孔明至中军帐,叙礼毕,瑜曰:“昔曹操兵少,袁绍

兵多,而操反胜绍者,因用许攸之谋,先断乌巢之粮也。今操兵八十三万,我兵只五六万,

安能拒之?亦必须先断操之粮,然后可破。我已探知操军粮草,俱屯于聚铁山。先生久居汉

上,熟知地理。敢烦先生与关、张、子龙辈——吾亦助兵千人——星夜往聚铁山断操粮道。

彼此各为主人之事,幸勿推调。”孔明暗思:“此因说我不动,设计害我。我若推调,必为

所笑。不如应之,别有计议。”乃欣然领诺。瑜大喜。孔明辞出。鲁肃密谓瑜曰:“公使孔

明劫粮,是何意见?”瑜曰:“吾欲杀孔明,恐惹人笑,故借曹操之手杀之,以绝后患

耳。”肃闻言,乃往见孔明,看他知也不知。只见孔明略无难色,整点军马要行。肃不忍,

以言挑之曰:“先生此去可成功否?”孔明笑曰:“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

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也。”肃曰:“吾与公瑾何谓一能?”孔明

曰:“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公等于陆地但能伏路

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

肃乃以此言告知周瑜。瑜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

聚铁山断操粮道:”肃又将此言告孔明。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

耳。吾故以片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侯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

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

去,必为所擒。今只当先决水战,挫动北军锐气,别寻妙计破之。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为

幸。”鲁肃遂连夜回见周瑜,备述孔明之言。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

之,后必为我国之祸!”肃曰:“今用人之际,望以国家为重。且待破曹之后,图之未

晚。”瑜然其说。

二是限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10万支箭,并从人力物力上设置种种障碍,要使完不成任务,然后以贻误军机的罪名处死,结果诸葛亮草船借箭,顺利完成

三是布置人马在诸葛亮借得东风之后,立刻把他杀死。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

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

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

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

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

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荡开棹

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于路正迎着东南风起。后人有诗曰: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丁奉马军先到,见坛上执旗将士,当风而立。丁奉下马提剑上坛,不见孔明,慌问守坛

将士。答曰:“恰才下坛去了。”丁奉忙下坛寻时,徐盛船已到。二人聚于江边。小卒报

曰:“昨晚一只快船停在前面滩口。适间却见孔明披发下船,那船望上水去了。”丁奉、徐

盛便分水陆两路追袭。徐盛教拽起满帆,抢风而使。遥望前船不远,徐盛在船头上高声大

叫:“军师休去!都督有请!”只见孔明立于船尾大笑曰:“上覆都督:好好用兵;诸葛亮

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徐盛曰:“请暂少住,有紧话说。”孔明曰:“吾已料定都督

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教赵子龙来相接。将军不必追赶。”徐盛见前船无篷,只顾赶

来。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

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

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

去。其船如飞,追之不及。岸上丁奉唤徐盛船近岸,言曰:“诸葛亮神机妙算,人不可及。

更兼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吾等只索回报便了。”于是二人回见周

瑜,言孔明预先约赵云迎接去了。周瑜大惊曰:“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鲁肃

曰:“且待破曹之后,却再图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5
三国演义里周瑜经常要杀诸葛亮,按现在人的思维不理解,诸葛亮和周瑜都是曹操的对手,大敌当前,周瑜不思进取,却要和诸葛亮窝里斗,如此小肚鸡肠,怎能成就大事?周瑜为了杀死诸葛亮,处处使绊子,最终扳倒石头砸自己的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那么周瑜为何要杀诸葛亮:

其一,诸葛亮羞辱周瑜。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读书人,诸葛亮并不是死读书本的年轻学者,居然不知道江东美女大乔小乔是孙策周瑜的妻子。诸葛亮说: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周瑜不信,诸葛亮立刻背诵曹植的《铜雀台赋》,当然明显的把曹植的诗作给篡改了:“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皇。御龙兮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中的二乔本来指的是两座桥,诸葛亮曲解成大乔小乔,这明显是侮辱了周瑜的智商,作为同时期的智者,不可能不了解曹植的诗作,周瑜也是很儒雅的人。

其二,诸葛亮公然侮辱江东谋臣。诸葛亮出使东吴,有一出戏叫《舌战群儒》,戏中诸葛亮对江东君臣进行辱骂: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连老将黄盖都说: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如果不是黄盖解围,诸葛亮如何脱身。要知道你来干什么,目的为何。

其三,戏弄周瑜。周瑜要杀诸葛亮,未必是真动手,要诸葛亮做弓箭,诸葛亮若无其事一般。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鲁肃前来探问,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后来草船借箭,众人拜服。诸葛亮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如此真实狂妄至极!

其四,借东风。刮风下雨谁人知晓,诸葛亮算定要刮东风,却借助妖法,让人如坠五里之雾。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如此装神弄鬼,让人不解。

三国演义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此二人斗智,三国演义这样写,不过是盛赞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有孙武子不及的智慧。事实上火烧赤壁是江东周郎的杰作,此人是很有气量的,赤壁之战前,老将程普自负其才,非常藐视周瑜,当儿子程咨亲眼目睹周瑜用兵井井有条的时候,程普曾负荆请罪,周瑜却不敢接受,以致程普说:与公瑾交,不觉自醉。可见周瑜的确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周瑜要杀诸葛亮也是害怕今后诸葛亮可能会成为自己的潜在对手,是为江东着想。
第2个回答  2020-03-04

杀孔明的原因:留着将来是吴国的祸患。

具体什么计策不清楚,总之就是坑蒙拐骗,“请”过来杀之。借“刀”杀之。但是都没成功

第3个回答  2020-03-04
周瑜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辅佐刘备,将来一定是东吴的劲敌,甚至比曹操更可怕,总想除了他,以绝后患,周瑜常常用一些常人不可能办到的事为难他,想以此为借口,可诸葛亮确实不一般,都化解了,如草船借箭,…。
第4个回答  2020-04-16
既生瑜何生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