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孩子的成才、成功、幸福、快乐奠定重要基础。 经典说的都是人生大道,诵读经典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读《大学》善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读《论语》善经商。做人、做事、做官、经商的智慧全给了孩子,您还担心什么呢?
(2)、记忆能力:在记忆力的关键期通过背诵经典,更能开发出强大的记忆能力,很多孩子在读经3年左右,可以达到过目不忘,过耳不忘,一生学习轻松。
(3)、理解能力:理解是从正确、及时的记忆吸收中自然产生的。记忆力强大的人,其理解力一定强大,也一定聪明。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识字能力:由于是反复的右脑记忆,所以读经1年的孩子可以轻松认得1000-2000汉字。
(5)、专注力:很多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浮躁,读经的过程就是修定力的过程,反复念诵经典,使脑波从β波转到α波,使身心深层次入静。
(6)、锻炼胆识,提升自信:内向、胆小的孩子,当他能够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诵读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信心展现出来,慢慢的他就变得自信胆大了。
( 7 )、教育的目的是树人,如果把这个目的忘了,就很可能适得其反。识字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专业的教育、科学的教育,这些都是途径,不是目的。在这些教育的背后,贯彻着一个精神的教育,一个做人的态度和方法的教育,做事的态度和方法的教育,这才是更重要的。今天,我们重专业教育,轻精神心灵情感信仰的教育,又或把两者脱节,这都是很大的问题。把高洁的品格和文化的特质注入一个人的生命。从诵读经典到诗词文赋、琴棋书画,从理性到感性,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在进行人格教育。教育出来的人,可能成绩不好,但人品首先要好。这样的人,为世所敬重,并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官。这样的教育的结果,是绝大多数文人的身上,有一种气节,一种精神。古代的教育,主要是儒家教育,儒家的教育,是修身为本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