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如题所述

一、语言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有感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来完成。结合自己在校课题——《少数民族初中数学课堂主动互助学习研究》中的体会,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评价,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所在的学校现目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 “做秀”语言
A教师执教“倒数”一课,A教师走进教室容光焕发,开场白:“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语调自然、柔和,开门见山,给人一种完全不同于B教师的亲切感。受上课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个个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课堂气氛很和谐。而课堂进行至半,A教师仍一如既往地“甜言蜜语”,在老师的“催眠曲”下,终于,有的学生忍不住了,开始昏昏欲睡……
分析
“倒数”一课知识点不多,难度也不大,初一年级学生完全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而教者却不仅处处“铺石搭桥”,而且对学生的回答总是欣喜若狂,激动非常。教师语言做作,情绪激动,使学生疲劳、厌恶,“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也不足为奇。新课程提倡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的学习氛围,但绝不等同于不顾学生心理感受,一味的“甜言蜜语”。对于初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鼓励,需要表扬,但更需要挑战,唯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才能证明其实力,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现象二: “流水帐”语言
C教师执教“用乘法计算有理数的乘法”。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尝试计算,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多次提出“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而后组织反馈,学生一一展示探索成果,在每一种方法展示之后,教师提问:“对吗?”学生齐答“对”,顺利通过。最后,依次完成教材后面的练习。整堂课,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从例题到练习,过程非常流畅,如流水帐般过了一遍,而对于本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当因数的个数是奇数和偶数个时,其结果怎么样?”却未曾提及。在课后的追踪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能清楚说出算理的学生寥寥无几。特别是“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时,其结果是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个时,其结果是正”
。
分析
C教师的观念是新了——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形式也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表面效果也是好的——学生都会用乘法进行计算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各种算法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本质联系?”教师含含糊糊。计算教学重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教师为了追求形式,却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教学。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更无回味价值。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初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能保持多久?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如何? 课堂评价又会怎么样呢?
现象三:“泥水”语言
D教师执教“有理数的除法”,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策略找到了答案,明确了算理,在交流时,教师追问:“商的结果为什么是正或负?在计算时为什么要变除为乘?”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回答:“这是根据有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或许是教师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或许是担心“鱼目混珠”,教师又重新开始解释:“我们看,刚才的计算过程……”罗罗嗦嗦,颠来倒去,反反复复,拖泥带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分析
正如郑毓信教授所形容的,站在二楼,明明可以直接上三楼,教师非得学生先回到一楼再上三楼。根据课后调查,这样的讲解,对于这个班中85%以上的学生来说是多余的。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该怎样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修养呢?下面就自己在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中的体会与同行们分享。
1、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简明扼要
教师对有关的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例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够准确,这些不科学的说法很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读音、用词的准确性,上课的口头禅太多,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简洁地进行概括。
2、教学语言力求幽默风趣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更有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3、教学语言力求生动直观,具有启发性
教师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传授给学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及应用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4、教学语言与教学情境合拍,情景交融
数学教学语言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这自然就要求教学语言必须随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如教学引入时,要求给学生以想象、给人以启迪;讲解时,要给人以导向,教人以智慧;小结思考时,要给人以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增强了教学的整体艺术,更使学生容易接受。
5、教学的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语言也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语言是数学教学中的无声语言,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但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以免弄巧成拙,引起学生的反感。

一个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是无可估量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多讲究一些教学语言,并且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就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探知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