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发现过程

如题所述

1974年,当时的一位农民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发掘水井时,意外地发现了兵马俑。

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距离秦始皇陵约1.5公里处的地方,开始抗旱打井。他们挖了约14米深时,突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瓦片和陶片,他们以为是古代人留下的垃圾,就随手扔掉了,但是当他们继续挖掘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了一个人头雕像,这个人头雕像非常逼真,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清晰可见,还有一顶精致的头盔。

他们觉得这个雕像很有价值,就拿回家去了,当地政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出文物专家赶到现场进行考察,他们在挖掘出来的瓦片和陶片中,发现了一些有关秦代军事制度和兵器制造的文字记载,他们认为这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遗址,就决定进行进一步的发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在1974年11月出土了第一批完整的陶俑。

建筑结构

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

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兵马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