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的类型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1. 基本社会化或早期社会化:这一阶段发生于个体生命的早期,从婴儿到青少年时期。在这个关键的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学习并掌握了作为社会成员所需的语言、认知技能和行为规范,并将社会文化和价值标准内化。这一时期,个体还建立了行为和评价系统,学会了承担和扮演不同角色,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格特质。
2. 继续社会化或发展社会化: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成人面临新情况、新内容时,如家庭建立、工作调动、经济和生活变化、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的变化、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等,常感到不适应。为了协调自己的认知与行为,个体步入一个新的社会化进程——继续社会化。这是基于基本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即继续学习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
3. 再社会化:个体从原有生活方式向全新生活方式转变、适应和内化的过程。这可能意味着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转而认同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再社会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再社会化通常指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人们自觉地转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过程。狭义再社会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是强制性再社会化。
4. 反社会化:这是指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
5. 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的起点是掌握语言,全部社会化都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语言是取得共识的符号系统,是人们思考和交流的工具。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相应的社会习俗和态度,塑造自己的人格。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6. 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的过程。性别角色社会化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等机制在家庭中实现。例如,父母从婴儿出生起就按照不同性别要求培养教育他们。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学校和社会也会强化男女之间的角色差异。
7. 道德社会化: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这包括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形式可能是直觉的、形象的或深层的。道德行为是指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