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拆模后什么情况下要设临时支撑

如题所述

6.2 砼浇筑过程中注意问题
6.2.1 振捣
1、由于考虑模板的支撑系统的稳定,混凝土浇筑要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400~500mm。浇注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5h。
2、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底板混凝土浇注时,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6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3、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6.2.2 表面处理
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初凝前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搓板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终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
6.2.3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积水,铁丝,铁钉等杂物,并以水湿润模板。使用钢模应保持其表面清洁无浮浆,检查模板和脚手架,钢筋,预埋件等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
2、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的半径的1/2;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管等,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3、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6.3 砼浇筑完所需注意事项
6.3.1 温控措施
为了有效地控制基础砼的绝热升温和降温措施,避免温度应力裂缝的出现,我公司委托一冶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水池及泵房底板砼施工进行温度检测,以了解砼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从而能够及时的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温度具体监控办法详件专项施工方案。
6.3.2 具体保温措施
我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具体措施包括:
2 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阴天进行;
2 在粗骨料堆场洒水降温;
2 经常用水浇洒搅拌车;
2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25℃;
2 为避免环境温差变化造成结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底板表面护盖两层塑料薄膜,三层草袋作保温保湿养护。草袋上下错开,搭接压紧,交接处包裹,形成良好的保温层,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较高的温度。在池壁模板四周盖几层草袋保温,可使混凝土外表与气温差缩小到10℃以内,同时可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与材料的松弛特性,使应力小于抗拉强度。
2 为避免天气影响,防止下雨弄湿草袋而使草袋失去保温能力,必须作好基坑的防雨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基坑内搭设脚手架(可利用中间池壁支撑脚手架),水池中间部分脚手架必须架设至水池顶面标高以上,用彩条布覆盖整个基坑。
6.4 砼拆模:
拆模时应注意勿使模板混凝土结构受损。应注意:
侧模板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拆除;
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应停止拆除,并报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后拆除;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是,应经研究加设临时支撑。
七、质量控制要点
7.1 材料控制
a.必须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如有变化应进行复验,并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b.每班检查原材料称量不少于2次;
c.在拌制和浇筑地点,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每班不应少于2次;
d.砼试块:
强度试块:砼的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150cm立方体试件,在温度为20℃±3℃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经28d养护后试压确定。
试块必须在浇筑地点制作,每200m3制作一组试块。试块的留置应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引起结构物的开裂。
温度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对混凝土的初始温度(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
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值,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经过计算确认结构物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允许不大于25~30℃。
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考虑气温环境等情况,必须有利于强度的正常增长,即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以及收缩当量温差三者的总和。
3.大体积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及早洒水养护,混凝土表面应用草袋等覆盖,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模板上亦应经常洒水。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1d;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8d;对裂缝有严格要求时应再适当延长。
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方法,可分为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类。
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理水管,通人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结构物开裂。冷却水管可采用直径25mm或19mm的钢管或铝管,按蛇形排列,水平管距为1.5~3.0m,垂直管距亦为1.5~3.0m,并通过立管相连接。通水流量一般为14~20L/min,为了保证水管降温效果,可将进、出水管的直径加大到50mm。
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末、湿砂等),利用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除了上述采用降温法和保温法控制混凝土温度外,还可以采用蓄水法和水浴法。
蓄水法是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蓄以一定高度的水,水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可以推迟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度的迅速失散,这样可望在指定的日期内,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中心温度之间的差值,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抵抗温度变形的能力。
水浴法是利用构筑物的滑升平台的内外吊架,安装二圈环形喷水管,用高压水泵将冷水送到环形喷水管,喷淋到顶部混凝土的内外壁表面,水流自上而下,水流除了湿润混凝土表面外,还带走了大量热量,使得被太阳晒热了的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当喷淋水暂停时,附在混凝土表面的残余水,又因水分蒸发带走了一部分热量。由于环形喷水管喷淋水基本上是均匀的,这就达到了既养护混凝土,又降低了混凝土内外温差,以及减小各方位日照温差的目的。
一、混凝土的养护基本要求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花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砼(混凝土)的养护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砼硬化:二是防止砼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
砼养护法分为自然养护和加热仰浮两种:现浇砼在正常条件下通常采用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基本要求:1.在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进行养护;砼强度未达到C12以前,严禁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安装模板支架,更不得作冲击性或上面任何劈打的操作。
二、养护工序
覆盖养护是最常用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主要措施是:
1.应在初凝以后开始覆盖养护,在终凝后开始浇水(12小时后)覆盖物、麦杆、烂草席、竹帘、麻袋片、编制布等片状物。
浇水工具可以采用水管、水桶等工具保证砼的湿润度。
养护时间,与构件项目、水泥品种和有无掺外加济有关,常用的五种水泥正温条件下应不少与7天;掺有外加剂或有抗渗、抗冻要求的项目,应不少与14天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先是塑料,然后麻袋,之后是浇水。12小时是理论时间并且是常温下,也有人6小时即进行覆盖操作。
2,冬季是不浇水的,由于铺设塑料薄膜,可以维持水分,使之不易挥发,同时也是为处于防冻考虑。理论上讲,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宜用塑料薄膜或麻袋、草袋覆盖保温
3,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干燥快,优先采用水养护方法连续养护。在混凝土浇注后的前一两天,应保证混凝土处于充分湿润的状态。对于大面积的平板类工程,用养生液养护较为实用和方便。说穿了,也就是蓄水。冬季保温蓄热。
蜂窝麻面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浇注砼时,立柱底部的砼因为受到的压力最大,如果模板底部的严密性又不够时,就会导致砂浆沿着模板的缝隙溜走,那么在拆模板后底部就只剩下砼中的骨料了,这就是蜂窝麻面现象。
而在浇筑立柱等结构物时,在底部浇筑一层50-100mm水泥砂浆(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就是为了补充底部的砂浆,这样就可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现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2
是否需要设临时支撑,必须根据具体混凝土结构、荷载情况与拆模时混凝土强度等因素,进行结构计算,确定在拆模时以及进行后续施工时,混凝土结构是否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这属于‘施工过程的结构安全性验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02
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主要是通过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来决定什么时候可以拆莫,模板拆卸日期,应按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确定。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期限:
1.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除,一般十二小时后;
2.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下列强度以后,始能拆除(按设计强度等级的百分率计):
板及拱:
跨度为2m及小于2m 50%
跨度为大于2m至8m 75%
梁(跨度为8m及小于8m) 75%
承重结构(跨度大于8m) 100% 悬臂梁和悬臂板 100%
3.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在混凝土未达到上述所规定的强度时进行拆模及承受部分荷载,应经过计算,复核结构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强度。
4.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根据构件强度决定,
(比如土建工程普通构件的旁模一般第二天就可以拆除, 但底模一般都需要构件强度达到75%以上才可以, 特别重要或悬挑构件及跨度大的梁需要100%)
请参相关规范,
注意:提早拆除会对构件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
墙体,一般要12小时左右。
顶板,一般要28天,或者强度要达到75%。
悬挑构件,比如阳台,强度要达到100%
墙、柱及梁侧模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一般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拆除。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环境温度或通过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控制。
梁、板底模拆除:梁、板跨度在2m以内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2-8米范围内时,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大于8m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
悬挑构件的模板拆除:无论其跨度长短,均要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其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规范规定,跨度小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拆模强度应大于等于70%;跨度大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的拆模强度为100%。
模板的拆除注意事项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要求,模板的拆除应满足以下条件:在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机时受损后方可拆除,通常情况下柱混凝土浇筑之后至少1天方可拆除其模板,主要承重的构件,按设计要求应在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时方可拆模,悬挑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