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提倡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如题所述

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逐渐得到世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同,更说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扩展资料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

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

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3
  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联大一委)会议11月1日通过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载入这两份联合国决议,这也是这一理念首次纳入联合国安全决议。
  联合国和一些国家官员表示,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的广泛支持,也表明中国将为新时期的全球安全治理作出不懈努力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出席联大一委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军控司司长王群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再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当前,全球安全治理正处于历史转折期,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动荡,地缘政治博弈更趋激烈。中方将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全球安全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联合国副秘书长、裁军事务高级代表中满泉说,中国近些年在裁军、维和等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的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给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中国方案,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第72届联大一委主席、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阿鲁罗姆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前瞻性,是破解全球安全治理困境的有效办法,应该在多边领域加以推广。他说,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在为人类的安全和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他对此感到钦佩。
  俄罗斯出席联大一委代表团代理团长、俄外交部军控和防扩散局副局长伊尔马科夫表示,俄中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在事关全球安全治理的重大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立场,俄方支持并积极促成两份外空决议中载入这一重要理念。
  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洛迪表示,在当前安全形势下,国际社会面临的核竞争、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等问题,都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集团能够解决的,各国只有摒弃丛林法则与零和博弈,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相信巴基斯坦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直接受益者。
  今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第2个回答  2020-11-24
2017年1月28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18日,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

2017年2月10日,这一理念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3月17日,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3月23日,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11月2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写入联大“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日内瓦万国宫为坐标原点,回望历史、览察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短短一年间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既是对联合国和平发展“初心”的回归,也是对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发展愿望的呼应。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实现历史性提升、外交理念影响力得到历史性增强的生动写照。

一个世纪变局

亟待全球治理方案

近年来,难民儿童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大国际新闻版面,引发广泛震惊和反思。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8年,全球难民人数达到2590万,比2017年增加50万。他们因为冲突、战争或迫害而被迫逃离自己的国家。

战乱冲突、贫穷落后是难民问题的主要根源。它所折射出的,是人类百年来和平发展的愿望尚未实现。

由于某些西方大国奉行单边和霸凌主义,全球安全和经济风险加剧;全球地缘政治矛盾、地区局部冲突频发;恐怖主义袭击层出不穷;气候变化威胁愈加严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面是大发展、大融合,一面是大分裂、大赤字。这种矛盾令全世界意识到,全球治理亟需方案创新。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共赢还是零和?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给出有力答案:“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都同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到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一个个中国方案。

短短一年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合国多份不同层面决议。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看来,这表示中国方案作为一把解决国际问题的“总钥匙”受到认可。

“不是说解决难民问题就只能要求别国打开国门,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就要用长枪短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是由安全、发展、环保等不同方面交织在一起的。”苏晓晖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药方”的优越性在于它处理问题的“根本性”。“它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契合人类历史进程的指导性理念和方向。”

苏晓晖告诉人民网记者,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向人民网记者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国家、宗教、文明差异,从人类的整体、长远利益出发,寻找的是人类价值观最大的公约数。它提出了解决当前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应有担当。
第3个回答  2020-11-24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8年,全球难民人数达到2590万,比2017年增加50万。他们因为冲突、战争或迫害而被迫逃离自己的国家。

■由于某些西方大国奉行单边和霸凌主义,全球安全和经济风险加剧;全球地缘政治矛盾、地区局部冲突频发;恐怖主义袭击层出不穷;气候变化威胁愈加严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面是大发展、大融合,一面是大分裂、大赤字。这种矛盾令全世界意识到,全球治理亟需方案创新。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共赢还是零和?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

■正如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所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年来,难民儿童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大国际新闻版面,引发广泛震惊和反思。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8年,全球难民人数达到2590万,比2017年增加50万。他们因为冲突、战争或迫害而被迫逃离自己的国家。

战乱冲突、贫穷落后是难民问题的主要根源。它所折射出的,是人类百年来和平发展的愿望尚未实现。

由于某些西方大国奉行单边和霸凌主义,全球安全和经济风险加剧;全球地缘政治矛盾、地区局部冲突频发;恐怖主义袭击层出不穷;气候变化威胁愈加严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面是大发展、大融合,一面是大分裂、大赤字。这种矛盾令全世界意识到,全球治理亟需方案创新。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共赢还是零和?
第4个回答  2020-11-23
这一事实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国家、宗教、文明差异,从人类的整体、长远利益出发,寻找的是人类价值观最大的公约数。它提出了解决当前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应有担当。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与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解决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