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每个人的资料,要简单的:每个人的资料不超过200字

如题所述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宋学义(左) 葛振林(右)

  葛振林1917年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一个贫苦家庭。他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2月入伍,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数千名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分数路突然进犯狼牙山地区。

  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二排六班的5名战士,即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一边打,一边撤,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坨的悬崖绝壁。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其他3名战士壮烈牺牲。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他们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葛振林1981年7月从原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副师级)的职位上离休,之后在衡阳军分区干休所颐养天年。离休后的葛振林老人仍继续发挥余热,担任了驻地10余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2004年11月11日,葛振林因病入院接受治疗,被诊断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老病、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等多种病症。

  3月16日下午5时30分,葛老突然呼吸困难、全身发绀、意识散失,呈昏迷状态,全身大汗淋漓,喉咙痰多为白色泡沫。医院专家紧急对其进行救治,但效果不明显。

  葛振林去世后,当地干部、群众纷纷送来花圈,含泪告别这位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

  狼牙山五壮士之宋学义

  宋学义回到故乡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后,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在20多年时间里,他拖着受重伤的身体,带领广大群众战水患、兴水利,发展生产,深受群众爱戴,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1年,宋学义因病逝世。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境内,距保定西北约50千米,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东部门户。1941年9月,日军集中7万人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因主力调出掩护军区领导机关,这里只留第l军分区第l团第7连担任防御。9月25日晨,日军约 2000人开始向狼牙山进攻,第 1团团长给 7连的任务是坚守到中午12点,然后撤出战斗,向主力靠拢。7连隐蔽在山腰,待敌人接近时突然开火。

  日军以为是八路军主力,拼命猛攻。几次交手之后,7连伤亡不小,连长也负了重伤,指导员带领伤员首先转移,把继续坚守的任务交给了 6班。这时,6班也只剩下 5人,他们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 林、胡福才、宋学义。全班沉着应战,机动灵活,凭借有利地形,又打退敌人几次进攻。

  班长看看太阳,已是中午,但为了让领导机关和主力转移得更远更安全,全班决定再坚守一些时间。日军不知山上有多少八路军,继续猛攻不已、6班正好把日军往山上引,不觉太阳偏西,6班也快退到了山顶,班长边打边和大家商量:如果转移出去寻找主力,日军肯定会跟踪追击,于是 5个人一致同意退向山顶。到了山顶,已无路可退,山顶那边是悬崖峭壁,这边是敌人追兵,怎么办? 子弹打光以后,班长拧开最后一颗手榴弹盖儿,大家都明白班长的意思, 冷静迅速地向班长靠拢,但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瞬间,班长突然将手榴弹扔向敌群,然后一转身,面对悬崖,高喊,“跟我来 !”跳了下去,其余四个人也学着班长的样子,一齐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光荣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挂在树上,摔断了腰,被战友们救护归队。他们的事迹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像狼牙山一样,永远巍然耸立! (材料之一摘自新华网)

  材料之二: 关于“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

  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在狼牙山顶峰与敌人激战后纵身跳下悬崖。其中,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为国捐躯,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而幸存。当时他俩分别头部和腰部受重伤,被送往野战部队医院治疗。随后晋察冀军分区召开庆功会,司令员聂荣臻向他们颁发了“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担任农会主席。1947年家乡解放,他返回自己的家乡河南沁阳北孔村。在家乡的20多年间,他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县党委书记等职,始终保持革命的优良传统,保持英雄的本色,从不居功自傲。他一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他曾先后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积极分子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由于跳崖时腰部所受的重伤一直没有痊愈,再加上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和转业后长期的劳作,他积劳成疾,于1971年6月26日在郑州逝世,享年53岁。河南省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副班长葛振林是河北省曲阳县喜峪村人。1938年参军,194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41年跳崖获救后又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华北打到东北,从东北打到西南,1950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战争结束回国。期间,他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多次受到嘉奖。回国后,他从野战部队转业到湖南衡阳,历任衡阳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84年,中央军委特授予他“红旗勋章”,这是中央军委给离休的老英雄们特授的。几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次,当他的小儿子拿着《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问他是怎么回事时,他只淡淡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还提它干什么。” 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以英雄自居。他一直与家乡保持着联系,惦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变化,并渴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与乡亲们团聚。

  三次修建“五勇士纪念塔”

  1942年1月,晋察冀一分区决定在五壮士跳崖的棋盘坨峰修建纪念塔。在政府与广大群众的努力下,三层楼高的“三烈士纪念塔”于当年的9月底基本建

  成。但在1943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的再次大扫荡中,刚刚建好的纪念塔遭到了敌人炮火的轰击受到严重损害。为了继承和发扬五位勇士的英雄精神,1959年易县人民又重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亲自题写了“狼牙山五勇土纪念塔”塔名。60年代中期到末期,纪念塔又分别遭到了“文革’和地震的破坏。尽管纪念塔两次修建两次被损坏,却毁不掉人民群众对勇士们的怀念。于是,1986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易县人民对纪念塔进行了第三次修建。新修建的纪念塔呈正五边形,占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径3.06米,高21.5米,塔身正面刻

  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9个金色的大字,在与塔底相同高的一面汉白玉旗上镶嵌着五位勇士的浮雕。另外,东面有一碑廊,内有一个六棱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聂荣臻等12位领导人的题词。1986年9月25日是狼牙山战斗45周年纪念日,有关方面在这里举行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落成典礼。目前,纪念塔已成为人们怀念英雄、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圣地。 (材料之二摘自《小学语文教学》 2004年第10期作者肖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1
宋学义
宋学义(1918-1971年),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

学义参军后,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婶母、堂弟相继死于日军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后卖给本县杨香村和江苏徐州。不久,父亲因贫病交加也离开了人间。

1941年秋,日军华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对晋升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9月25日,驻扎在狼牙山周围的界安、龙门庄、北楼山、营头的敌人约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九路向狼牙山发起进攻。当天,驻扎在狼牙山的八路军,在连续打退敌人10几次进攻以后,决定留下宋学义所在的七连六排二班,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他同班长马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福才、胡德林坚守在东山口。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同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决战。当夜,宋学义和四名战友进入阵地,把手榴弹捆成捆,以弹代雷,埋于山腰各处,然后分五路隐蔽起来,放冷枪把3000多敌人紧紧牵?L炝梁螅�站�⑾稚蕉ゼ苌栌械缣ㄌ煜撸�酱τ星股��晕�寺肪�髁Ρ话�В�阆蚶茄郎椒⑵鸾�ァ=峁�は彀肷窖�锏牡乩祝�笈�瘴本�徽ㄋ馈⒄ㄉ恕H站�招叱膳?用大炮向狼牙山猛烈轰击。宋学义等5名战士在敌人打炮时隐蔽起来炮火一过,他们又用枪弹、手榴弹袭击敌人。这样边打边往山顶退,把日军死死牵制在狼牙山上。当宋学义及其战友撤到三面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时,敌人一次又一次向上冲锋,五壮士先用枪弹、手榴弹,后用石头接连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光荣任务。共产党员马保玉在火线介绍宋学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宋学义等5名战士掷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毁枪支,纵身跳崖后,班长马保玉和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树丛挂住,学义腰部受重伤,他们第二天被接回部队,送往野战部队医院进行治疗。晋察冀军区召开庆功会,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军区颁发的“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任农会主席,并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

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解放,遂和爱人一起返回沁阳北孔村。返乡2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多年任县、公社党委委员和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积极分子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宋学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1971年6月26日在郑州逝世。遗体安葬在沁阳烈士陵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