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也”的意思(用法)及例句


1.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这谓也。

2.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现代汉语“也”。例: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4.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①余闻之也久。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6.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④曹公,豺虎也。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苟政猛于虎也!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6.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缚者曷为者也?

8.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3)“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4)“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⑶岂独伶人也哉!

(5)“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也”组词、造句及解释

    也许【yě xǔ】  

    造句:相信自己肯定能从每个人身上学到东西,也许他们并不是能够帮助你的人,但是他们可能认识某个你想要联系的人。

    解释:副词,表示不很肯定:你仔细找一找,~能找到。

    也罢【yě bà】    

    造句:任何提案,不管是谁制定的,奥巴马也好,克林顿或者麦凯恩也罢,我认为都应当坚持实施下去,明确了这一点,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减税政策到底是否应该长期实施?

    解释:2助词,连用两个或几个‘也罢’,表示不以某种情形为条件:你去~,不去~,反正是一样。

    空空如也【kōng kōng rú yě】    

    造句:我母亲在伊斯坦布尔的一所法语学校学习过。那个夏天,她每天早晨跟我们一起坐在空空如也的餐厅桌子旁边,尽力教我们学习法语。

    典故: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之乎者也【zhī hū zhě yě】 

    造句:可是对一个车轮师父而言,这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是太深而难懂的。

    典故: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rén zhī jiāng sǐ ,qí yán yě shàn】    

    造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典故: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chéng yě xiāo hé ,bài yě xiāo hé】    

    造句:秘方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典故: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30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如:《庄子》:“时雨降矣。”意思是及时雨降下来了。

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2.  当时的

如:西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意思是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3.  通“是”。善,好

如:《诗·小雅·怡弁》:“尔酒既旨,尔肴既时。”意思是你的酒浆都甘醇,你的肴馔真好。

4、相当于“常常”、“经常”

如: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时与出游猎。”意思是常常出游去打猎。

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5、 按时,到时候

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6、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如:时冷时热

7、当时,这时,那时

如:西汉司马迁《史记》:“时秦昭王与楚婚。”意思是这时秦昭王同楚国通婚。

8、 适时;合于时宜

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9、通“伺”。伺候;等待

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

第2个回答  2020-06-15
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1840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②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第3个回答  2019-05-31
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第4个回答  2019-10-13
5000年历史中...有3000年是原始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