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姓的嬴姓十四氏

如题所述

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叙述了“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钟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而且东汉大学者王符在《潜夫论·志氏姓》中就明说:“李、梁、葛、江、黄、阮、寥、诸葛、英、赵、秦、沈、徐,皆皋陶之后也。”皋陶之后有八支都为伯益的嬴姓十四氏。
嬴姓十四氏包括了当代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氏的汉族人,被合称为嬴姓十四氏。嬴姓中东夷来源比较纯的只有徐、廉、江、黄、缪。其余九氏也有来源姬姓等其他姓或赐姓改姓。李氏一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直谏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但嬴氏十四姓其中没有李姓,是因为嬴氏祖为伯益(大费),而皋陶(大业)是伯益之父,所以李氏是嬴宗,但不是嬴氏。
按古史料记载,李姓非伯益之后,乃伯益之弟仲甄之后代(李,阮,甄),李姓追皋陶为祖, 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谥号为“缪”(莫六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很多初涉先秦姓氏领域的人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嬴姓十四氏”,即古嬴姓经过后来的家族发展,分化衍生出了14个新氏。至于哪14个氏,说法也是各式各样,众口不一。
其实,舜帝时代诞生的嬴姓,其后裔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不断繁衍壮大,一直到宋代都在不停地分化、产生新氏(姓)。很难有人说得清到底一共分出来多少种,粗略地计算一下,几十个是很容易列举出来的。仅在这里我就可以列出赵、李、黄、江、费、葛、徐、廉、马、白、缪、梁、谷、裴、严、冬日、原、屏、耿、主父、路、沈等22个,若再进一步深入研究,远不止区区22个,更惶论14个。
那么“嬴姓十四氏”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追根究底,其实它是后人生硬切取司马迁《史记》中一段叙述文字造成的。这段话就是《史记.秦本纪》最后一段里的“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钟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大家可以数一下,从徐氏到秦氏一共是13个氏,当最后特别指出秦国公室姓氏时,加了一个赵氏,一共14个。也就是说,正经的“嬴姓十四氏”就是“赵、徐、郯、莒、钟离、运奄、菟裘、将梁、黄、江、修鱼、白冥、蜚廉、秦”这14个。

这14个氏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也就是司马迁随手列举的嬴姓中因“以国为氏”而产生的一些新氏,从徐到秦这13个都是由这一类。而赵氏则是因为造父被赐封到赵城而产生,属于以邑为氏,所以跟前13个不在一句话里,若不是为了强调秦国是赵氏家族,做为嬴宗的赵氏在这段话里都不会出现。司马迁写这段话的意思决不是告诉大家嬴姓里究竟产生了多少新氏族,而是为了告诉大家:秦国(君主)的祖先出自嬴姓部族,嬴族后裔中因“以国为姓”产生了徐……秦等13家,但是秦国(君主)因为他们的祖先造父被封在赵城,所以是赵氏。
上面13个以国为氏的氏也不都是强宗大族,除了赵、徐、黄、江这几个之外,其他十氏对历史的影响很有限,人口也不多,甚至有几个已经消逝了。而对中国历史和现代影响都很大的李、马、葛、费、梁、沈等氏却均未出现在14氏中,可见“嬴姓十四氏”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最后补充一句,司马迁既然已经说了“秦”是以国为姓的,怎么后边又说"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呢?这就考验大家的文言文水平了!第一个秦,是指秦氏,那句话千真万确说的就是秦氏是因“以国为氏”而产生的。后一个秦则是指秦国或秦国君主,他们(因为前面介绍的原因)则是赵氏。那么秦氏与秦国君主难道不是一家子吗?让大家发晕的原因在于这里埋伏了一个历史常识。秦氏确实有一支是秦国君主的后裔,但他们是在秦朝灭亡后,才由一些皇族后裔改成的新氏,并不是非子被封到秦亭后就改成了秦氏。关于这一点,也是让很人迷惑不解,让现在很多拥秦派耿耿于怀的事,因不是本问主题,此处就不啰嗦了,另成专题。总而言言之,自非子到子婴这三十多位秦君包括秦国公室内廷都仍是赵氏,所以秦始皇本人的真实名字是“赵政”。
相似回答